【摘 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段设定为2015年5月-2018年5月,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共计7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利用计算机软件分组,具体遵照“均等、随机”原则,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观察组应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d、7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而言,观察组术后3d、7d分别为5.55%、11.11%,均较对照组22.22%、30.55%低,P<0.05。结论: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过程中,应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估优势明显,可为具体预防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推荐推广。
【关键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风险评估
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为常见,具体指深静脉中血液非正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多发生于创伤骨科患者中,且老年患者较多,由于老年机体功能衰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恢复较慢,同时具有较高危险性,一旦出现血栓脱落情况,会导致肺动脉栓塞,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不利于患者正常生活 [1]。因此临床日渐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探究,常规预防针对性不强,很难达到良好效果,临床主张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预防,而科学合理的评估工作可保证预防措施的针对性,并增强其科学性。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设定为2015年5月-2018年5月,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共计7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利用计算机软件分组,具体遵照“均等、随机”原则,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58-72岁,平均(65.44±3.11)岁,其中粗隆间骨折17例,股骨颈骨折19例;观察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57-72岁,平均(64.82±3.09)岁,其中粗隆间骨折19例,股骨颈骨折17例。我院伦理委员会详细研究本研究资料,予以批准通过,入选患者对研究细则知情且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进行分析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案,具体内容:第一,饮食指导,患者尽量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同时饮食以清淡、低脂为主,并叮嘱患者禁忌烟草,其中尼古丁会对血管造成刺激,导致痉挛问题;第二,体位护理,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保证患肢外展处于中立位,当患者平卧时,在患者小腿下垫枕头,保证膝关节屈曲,确保腘静脉放松,不得受到外力压迫,当侧翻身时撤去枕头;观察组应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具体内容包括创伤程度、病史、年龄和医源性损伤等部分,于术后3d、7d进行评估,计算患者总分,其中得分≤5分患者为低度危险者,6-14分患者为中度危险者,>14分为高度危险者[2]。根据患者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预防干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基本预防训练,首先引导患者进行踝泵练习,要求患者平躺伸直双腿,向上勾起脚背,动作缓慢,每次动作坚持至少6s,接着用力蹬向上方,每次活动10-20下,每日共计活动至少100下;其次护理人员引导患者直腿抬高,保证膝盖伸直,下肢抬高距离创面10cm左右,保持10s左右,缓慢放下,以患者大腿肌肉不感觉到疲劳为宜;最后引导患者进行踝关节旋转练习,踝关节由内向外旋转,每次旋转重复3-4次;第二,物理预防措施,对患者进行间歇充气加压,按照由脚到小腿到膝盖再到大腿的顺序加压,45min/次,2次/d;第三,药物干预,术后12h观察患者具体情况,必要时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用量为5000IU,1次/d。上述预防工作开展参照患者评估结果,低度危险患者单纯开展基础训练即可,中度危险患者则在基础练习上配合物理预防措施,高度危险患者则需在上述预防工作开展的同时配合药物处理。
1.3 观察指标
术后3d、7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判断标准:受累部分温度升高,伴有皮肤色泽改变、水肿、浅表静脉隆起情况,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内存在低回声团块,或者患者血流回声消失[3]。
1.4 统计学处理
参考具体观察指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统计计数资料,表示为例(n)、百分率(%),将有效数据录入到SPSS24.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X2检验,若P值<0.05,表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而言,观察组术后3d、7d分别为5.55%、11.11%,均较对照组22.22%、30.55%低,P<0.05,详见表1。
3.讨论
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且若血栓脱落,存在肺动脉栓塞危险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其身体机能处于衰退状态,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后果较为危险,因此临床日渐重视预防措施的探究,并日渐主张在预防过程中应用有效的评估方式,以评估结果为参考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而言,观察组术后3d、7d分别为5.55%、11.11%,均较对照组22.22%、30.55%低,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本次研究过程中,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此量表于1997年由Greenfield等人提出,具体包括创伤程度、病史、年龄和医源性损伤内容,其中创伤程度由医生评定,此项评估易于操作,且具体评估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其危险度,根据结果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危险患者,以此为参考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5]。同时在预防性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主要从创伤骨折、被动体位和卧床制动角度出发,通过基础训练、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等手段达到预防效果,且具体实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合理选择。
综上,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过程中,应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估优势明显,可为具体预防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推荐推广。
参考文献:
[1]路遥,孙亮,马腾,等. 临床风险评估对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作用[J].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17,16(3):46-48.
[2]刘萍,付亚辉,王鹏飞,等. 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6,15(1):32-35.
[3]陈素虹. 护理风险管理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16(5):93-95.
[4] 谢渊,牟绍玉,张川林,等. 3种血栓风险评估表对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9):1243-1245.
[5]聂琨,燕妮. 深静脉血栓并发症风险评估表及护理计划单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 中国临床护理,2014,6(6):481-484.
论文作者:周军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静脉论文; 危险论文; 血栓形成论文; 老年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