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 528000
【摘 要】:目的 评价规范化护理在无痛肠镜检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选108例接受无痛肠镜检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比组、研究组,各54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规范化护理,对比检查成功率、麻醉药用量、检查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检查成功率、护理满意度(100.00%、96.30%)均高于对比组(92.59%、83.23%),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麻醉药用量少于对比组,检查时间短于对比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无痛肠镜检查过程中应用规范化护理,可提升检查成功率,减少麻醉药用量,缩短检查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效果可靠。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无痛肠镜检查;成功率;检查时间;满意度
无痛肠镜检查,是肠道疾病诊断常用手段,极大的避免了传统肠镜检查痛苦。但是许多患者对此种检查并不了解,存在严重恐惧心理,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1-2]。在无痛肠镜检查过程中配合有效护理可最大限度加深患者的了解,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从而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本次研究以对照分析方式探究规范化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108例研究对象,均于2018年1月~11月在我院接受无痛肠镜检查。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比组、研究组,各54例。对比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20~75(45.93±3.76)岁。研究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21~73(46.01±4.78)岁。两组上述基线数据相近(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病例登记资料完整;(2)具备正常的认知、理解、沟通能力;(3)本人/家属对本次研究了解,自愿参与,阅读、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病历资料残缺;(2)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或依从性差;(3)妊娠、哺乳期女性。
1.3方法
对比组:予以常规护理。(1)常规宣教:检查前,细致讲解无痛肠镜检查方法及原理、接受检查的必要性、注意事项。(2)分析患者的病史资料、身体情况,预测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做好应对准备。(3)严格遵循无痛肠镜检查方法实施检查。(4)检查后结合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处理。
研究组:予以规范化护理。(1)制作规范化无痛肠镜检查流程表:结合以往临床经验、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规范化无痛肠镜检查流程表,严格按照流程表实施检查。并在检查各个环节详细填写流程表,保证各个环节切实可查。(2)规范宣传教育:以视频、图像方式规范无痛肠镜检查宣传教育。借助图片、视频让患者直观看到肠道准备过程、肠镜检查过程,并针对性普及相关知识,如麻醉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重点讲解无痛肠镜检查优势及安全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3)规范化心理护理:按照评估→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案→开展心理护理流程,为每位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服务。患者入院后,对自己的病情充满未知,非常担心自己的病情状况会对今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等,基于病情及患者的心理评估,为每位患者制定规划的心理护理方案,综合应用沟通交流、导乐、兴趣转移、同伴及家人支持等方式减少患者负面情绪,避免心理应激影响检查。(4)规范检查过程中的护理:规范检查程序,常规静脉全身麻醉,麻醉后,密切监测,并及时将异常变化报告医生;取去枕平卧位,以充气方式全面探查肠管的走势,确定肠镜检查路径;实施肠镜检查,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变换体位;如有呕吐将头歪向一侧。(5)规范化检查后护理:检查后规范化巡查,评估患者的各项身体状况,分析是否有发生并发症风险,并全面清理口腔分泌物;安排专人守护至完全清醒,确认无任何异常后,可自行回家。
1.4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成功率、麻醉药用量、检查时间、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3]: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每组病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SPSS21.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检查成功率对比
对比组检查成功率为92.59%,研究组患者的检查成功率为100.00%,研究组高于对比组,差异明显(χ2=4.154,P=0.042<0.05)。
2.2麻醉药用量、检查时间对比
研究组麻醉药用量少于对比组,检查时间短于对比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2.3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0%)高于对比组(83.23%),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3.讨论
与传统肠镜检查相比,无痛肠镜具有明显优势,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升了检查舒适度[4-5]。但是无痛肠镜也并非完全无痛,每个人的肠管走势各不相同,若不严格按照肠管走势实施检查,不但会增加患者疼痛,促使麻醉医生不得不增加麻醉药使用量,更会延长检查时间,甚至可能导致检查失败[6-7]。而规范化护理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优化检查[8-9]。无痛肠镜围检查期,规范化护理,是通过优化各个环节,最大限度提升患者的舒适度,预测检查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予以针对性处理,保证检查顺利进行。近年来规范化护理开始应用于肠镜检查当中,为科学制定临床护理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基于此,笔者试图以实践研究方式明确规范化护理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科学制定肠镜检查者护理方案、提升检查效率、检查效果,让患者获得良好就医体验,提供参考依据。
以往,临床当中多对肠镜检查者予以常规护理,其护理方法缺乏规范性,没有规范化的护理内容、护理流程,护理人员严格遵循医院规定的无痛肠镜检查方法、医嘱予以护理配合,每位患者的护理均较为一致,而不具有针对性,护理配合效果差[10]。本次研究中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患者的检查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59%、83.23%,均有待于提升;且麻醉药用量(29.03±4.29)ml,检查时间(33.46±5.69)ml,仍需要以较多麻醉药镇痛,检查时间长,整体效果不佳,优化护理配合效果十分必要。
规范化护理,是基于患者临床实际的,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法,既注重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也关注依据每位患者肠管走势实施检查,注意优化各个细节,以保证肠镜检查的规范性[11]。本次研究中予以研究组患者规范化护理,通过制作无痛肠镜检查流程表、规范宣传教育、规范化心理护理、明确肠管走势、规范检查中及检查后的护理全面保证规范性,在检查过程中严格遵循规范化的检查程序,并关注患者认知、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提升认知水平、减轻心理负担,患者的满意度高,疼痛程度轻,能够积极配合,有助于提升检查效率,保证检查成功率、缩短检查时间。经护理,患者的检查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0%、96.30%,均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且麻醉用药量(20.11±4.67)ml、检查时间(22.93±5.31)ml,均显著低于对比组。这一研究结果充分证实规范化护理应用价值优于常规护理,可促进无痛肠镜检查成功,充分发挥“无痛”优势,减少麻醉药使用量,提升检查效率,缩短检查时间,进而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段婵媛[12]曾以300例接受无痛肠镜检查患者为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规范化护理,展开对比研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33%,(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相吻合进一步证实了本次研究的科学性。
综上,在无痛肠镜检查中,应用规范化护理方法,可提升检查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减少麻醉药使用量,缩短检查时间,效果可靠。故笔者认为应在无痛肠镜检查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霞虹.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2):239-240.
[2]许双蛟.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6,29(27):195-195.
[3]江雪琴.无痛胃镜和肠镜连续检查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20):155-156.
[4]杨盼盼,林玲萍,卢丹.全程护理在无痛肠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6).
[5]张延辉.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6):161-161.
[6]周桂芳. 护理配合标准指南在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中应用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17):190.
[7]韩晓雨, 刘静. 对接受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研讨[J].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18):268-269.
[8]许静. 全程全方位静脉通路护理对无痛肠镜患者焦虑、检查时间和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37(13):116-117.
[9]刘玉芬.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33(32):121-122.
[10]齐立娜 . 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J]. 医疗装备, 2018,31(34):182-182.
杜红娣, 霍晓鹏, 刘晓萱. 规范化护理操作流程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32(24):57-60.
[12]段婵媛,曲延丽.规范化护理在无痛肠镜检查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2):297-297.
论文作者:霍桂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患者论文; 肠镜论文; 麻醉药论文; 满意度论文; 效果论文; 成功率论文; 方法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