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后,按照数字双盲均分原则,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先给予尿激酶溶栓,12小时后再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先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后12小时,再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再梗以及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34例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有2例患者再梗,有例2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有27例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有4例患者再梗,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先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而后进行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降低冠状动脉再梗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低分子肝素 临床疗效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7.3.67
作者单位:255000,山东淄博,北大医疗淄博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患者由于血脂沉降率增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闭塞,或者是冠状动脉持久痉挛导致心肌梗死,患者出现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疾病进一步发展导致患者出现心肌局部缺血性坏死[1,2]。通过比较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与尿激酶溶栓先后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再梗以及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影响,探究探究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38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在39~75岁,平均年龄在(58.2±2.5)岁,病程在1.3~4小时,平均病程在(2.2±0.5)小时,其中有18例患者为前壁心肌梗死,有10例患者为下壁心肌梗死,有4例患者为前间壁心肌梗死,有3例患者为下壁联合右心室心肌梗死,有3例患者为下壁联合前壁心肌梗死。观察组38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43~81岁,平均年龄在(59.2±2.7)岁,病程在1.1~5小时,平均病程在(2.7±0.7)小时,其中有17例患者为前间壁心肌梗死,有11例患者为下壁心肌梗死,有2例患者为前间壁心肌梗死,有4例患者为下壁联合右心室心肌梗死,有4例患者为下壁联合前壁心肌梗死。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心肌梗死的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病例选择标准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76例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血清心肌酶高出正常水平,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心电图改变,ST段抬高[3]。年龄在39~81岁,平均年龄在(59.9±2.9)岁,病程在1.1~5小时,平均病程在(2.6±0.8)小时。排除有溶栓禁忌的患者,溶栓禁忌包括绝对禁忌以及相对禁忌,其中绝对禁忌证有:(1)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或近3周内进行过手术的患者;(2)近1个月出现胃肠道出血的患者;(3)主动脉夹层的患者;(4)患有白血病、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溶栓治疗的相对禁忌证有:(1)6个月内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2)发病前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3)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患者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协议[4]。
1.3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心电监护,检测血压、心肌损伤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询问患者病史。对于血压高出正常水平的患者给予降压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患者先给予尿激酶(生产厂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90)溶栓治疗,尿激酶150万单位,30-60分钟静脉滴注,12小时后再给予低分子肝素(生产厂家: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00)溶栓治疗,每12小时腹部皮下注射0.4ml低分子肝素1次。观察组患者于入院后先给予0.4ml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注射后,在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30-60分钟静脉滴注溶栓治疗。两组患者溶栓后均给予0.4ml低分子肝素ql12hX7天治疗,且治疗3h后,每30 分钟复查1次心电图,每2小时复查1次血清心肌酶。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再梗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冠状动脉再通判定标准为:溶栓治疗2小时后心电图显示ST段回落,与治疗前相比回落幅度>50%;冠状动脉再梗判断标准:(1)胸骨后再次出现剧烈疼痛,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2)心电图显示ST段再度抬高。(3)血清心肌酶水平再度升高[5]。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高出对照组(89.5%vs71.1%).
2.3 观察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具体情况(见表3),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3%vs1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势快、病情严重,患者发病后3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缓解血栓栓塞情况,降低患者死亡率。溶栓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针对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原溶解酶原,这主要是因为纤维蛋白原是血栓的主要成分,溶栓药物可将纤维蛋白酶溶解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溶解酶即纤溶酶,血栓中纤维蛋白的种类较多,随着溶栓技术的不断发展,溶栓药物主要分为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以及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6,7].其中尿激酶属于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中较为常见药物,是一种从人尿或者肾细胞组织培养液中提取的可以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纤溶酶原,将其转变为活性纤溶酶的一种双链丝氨酸蛋白酶。肝素是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目前临床将肝素分为普通肝素制剂以及低分子肝素[8]。阿替普酶属于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何逢清研究认为,阿替普酶无抗原性,可与纤维蛋白进行特异性结合,是目前临床发现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有效的溶栓药物之一,与尿激酶相比价格昂贵,医师在使用时,需对患者血栓禁忌严格排查,尿激酶是我国使用最普遍也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药物[9]。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皮下给药不会与血浆蛋白结合,对血小板的影响小,对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心肌梗死患者再梗发生率。心肌梗死患者先进行溶栓治疗,新的血栓会作用于血小板以及凝血酶,从而激活患者凝血系统,12小时后注射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作用减弱,从而降低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患者出现再梗几率较高[10]。在溶栓前先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小板凝集,并与抗凝酶进行特异性结合,降低凝血酶活性,从而有效抑制新的血栓形成,而后进行溶栓治疗,新生性的血栓虽然不断释放活性凝血酶,但是会降低凝血系统的反应,从而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
本次实验发现观察组患者有34例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有2例患者再梗,有例2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有27例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有4例患者再梗,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高出对照组,且冠状动脉在梗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抗凝而后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降低冠状动脉再梗率。
参考文献:
[1]梁雪霆.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2(35):40-41.
[2]肖卫田.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11):45-46.
[3]张弓,程国杰,胡硕强等.标准化肝素抗凝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4):385-386.
[4]杜秀娟,李旭文.早期应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在急性心肌梗死瑞替普酶溶栓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4,34(3):203-204.
[5]Karabulut A;Uyarel H;Uzunlar B.Elevated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level predicts worse postinterventional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low reflecting abnormal reperfus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a 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J].Coronary Artery Disease,2012,23(10):68-72.
[6]毛绍英.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应用的疗效对比[J].中国伤残医学,2014,103(11):116-117.
[7]黎雪玲,李醒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先用低分子肝素对溶栓效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518-2519.
[8]张燕,彭卫平,陈小设等.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7(22):44-46,47.
[9]何逢清.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105(25):139-139,140.
[10]Mahan,C.E..A 1-year drug utilization evaluation of protamin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to identify possible future roles of heparin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reversal agents[J].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2014,37(3):271-278.
(收稿日期:2017-02-16)
(本文编辑:高 健)
论文作者:张静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3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7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肝素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溶栓论文; 尿激酶论文; 分子论文; 《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3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