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静珍

李静珍

(广西省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537300)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肢体语言与患儿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于2014 年1 月至2014 年11 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 90 例患儿平均分为2 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充分使用肢 体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对患儿进行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好的人数明显高于 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97.7%;对照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86.6%。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肢体语言沟通可明显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临床 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儿科护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105-01

儿童在就诊过程中常因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内心惧怕医 院,惧怕治疗而产生抵触情绪,易躁动、哭闹,不愿意配合医生治 疗,使护理难度进一步增大[1]。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在大 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更希望孩子受到更好的照顾。这就要求 护理工作者掌握更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使患儿愿意配合治疗,保障 日后治疗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2]。本次探讨主要研究使用肢体语言 与患儿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于2014 年1 月至2014 年11 月期间来我院就 诊的90 例患儿平均分为2 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人。 对照组中男孩24 例,女孩21 例,平均年龄(6±1.7)岁;观察组中 男孩23 例,女孩22 例,平均年龄(6±1.5)岁;两组患儿在性别、 年龄等方面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遵照医嘱为患儿进行打 针、换药等工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充分使用肢体 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多了解患儿内心的想法,耐心细心对患 儿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面对患儿时要面带微笑,衣着整洁干 净,减少患儿的惧医心理;和孩子沟通时应当蹲下,与孩子视线保 持齐平,眼中充满关切;在孩子哭闹时可以抚摸孩子的脸颊、额头 安抚孩子;对于不愿配合的孩子可以通过握手,抚摸脸颊,消除孩 子的恐惧心理;对于配合较好的孩子可以给予赞许的眼神或竖起大 拇指表扬孩子。

1.3 评价指标 对患儿的依从性进行评判:完全依从:患儿在 护理过程中,不哭不闹,主动配合完成护理工作;部分依从:患儿 在护理过程中较少哭闹,患儿在安慰下能够配合护理工作;不易从: 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哭闹严重,不能正常进行护理,完成护理工作。 其中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可认为是依从性好。护理满意度评价:患 儿出院时由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仪表、护理操作、护理态度、责任心 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非常 满意和较满意可认为满意度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探讨得到的 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x ±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 χ 2 检验,P<O.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依从性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好的人数明显高 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高 的人数为44 人,满意率97.7%;对照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高的人 数为39 人,满意率86.6%。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是医院接治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身体不适,对陌生环境, 陌生人的恐惧,等原因常造成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性差,抵触 情绪强烈,易哭闹[3]。父母对孩子强烈的爱导致父母将不良情绪发 泄到护理人员身上,不能理解和配合护理工作人员,也使得护理工 作难度加大[4]。因此要寻找一种较好的沟通方式就十分重要。肢体 语言是指使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5]。儿童 还不能准确理解护理人员的语言时,肢体语言可以增加孩子内心的 安全感,使孩子更能理解和接受。 本次探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好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 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使用肢体语言和患 儿进行沟通,可以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率,使护理工作 更容易开展。同时,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97.7%;对照组家长 对护理的满意率86.6%。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表明,使用肢体语言和患儿进行沟通可以提高护理 服务的满意度,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肢体语言沟通可明显提高患 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王宗娟.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 指南,2011,9(32):568-569.

[2] 张宝焕.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 医师,2014,30(3):114-115.

[3] 邓慧芳.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 学,2014,20(6):130-131.

[4] 季爱琴,徐玲芬,谢波,等.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对ICU 护理工作满 意度的影响. 护理研究,2007,21(4):909-910.

[5] 刘霞,李力.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吉林医学, 2009,30(22):2895-2896.

论文作者:李静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5

标签:;  ;  ;  ;  ;  ;  ;  ;  

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静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