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辅助零起点三语习得自我效能感探究
史 丽 权玉华 李英天
(通化师范学院 吉林 通化 134002)
摘要: 移动终端辅助零起点三语习得已成常态,但习得者的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增强三语习得者自我效能感的前提是母语思维模式的弱化和二语习得习惯的摆脱。输入习得效能通过降低习得者的情绪唤醒、增多个人成功经验由习得者自主促成,输出习得效能要依靠教师的言语鼓励和增设替代性经验设置。
关键词: 移动终端 三语习得 输入 输出 自我效能感
三语习得,是指除了学习者的母语和已掌握的第二语言外,目前正在学习的一种或多种语言。[1]三语习得自从二语习得中分离后,侧重研究三语习得涉及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新研究领域。从语言习得角度来看,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都是在已有语言基础上再学习一门新语言。但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三语学习者是有经验的语言学习者,其语言能力不但有别于单语者,而且有别于二语学习者。[2]
试验结果表明:碲的质量浓度在0~200 μg/25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符合比尔定律,按实验方法1.2在同样的条件下,连续测定试剂空白10次,以3倍空白测定值的标准偏差计算出碲的检出限为0.012%(质量分数),以10倍空白测定值的标准偏差计算出碲的测定下限为0.041%(质量分数)。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移动终端的泛在及其智能软件的开发,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为当代大学生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更新了习得者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传统语言学习方式已经不再契合当下习得者,尤其是对有母语和第二语言干扰的零起点三语习得者,移动设备在语言的“输入—输出”训练方面,有较高的使用频次和学习收效。
一、零起点三语习得与自我效能感
三语习得者与母语或二语习得者的差别在于学习者具有了一定的语言学习习惯和能力,也易受到已有语言及学习习惯的干扰。本文以吉林省T高校的日语专业(46人)、朝鲜语专业(42人)、汉语留学生的一年级新生(3人)为研究对象,三者除本国母语外,都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而日语、朝鲜语和汉语都是在二语习得外获得的第三目标学习语言。母语为汉藏语系的中国学生,其目标学习语为阿尔泰—南岛混合语系,而母语是泰语、俄语的留学生,其目标学习语言为汉藏语系。研究对象多样化,利于获得相对全面的研究发现,研究结果的价值也更具有相对的普适性。
三语习得者的研究主要在社会和心理因素,与自我效能感同属心理学范畴。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为能力的信念。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是学生对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的判断。研究对象的学习目标语都是零起点,虽然习得者的能力有差别,但目标语言的学习起点一致,且成年的学习者也形成了较为稳定和成熟的心理;因此,在零起点的语言习得方面,学习心态的良好认知对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宜兴市秸杆还田方式主要为套播麦秸秆覆盖还田和稻秸秆切碎匀铺后进行播种,然后采用旋耕开沟一体机作业两种方式。在播种季节宽余、土壤墒情适宜、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水稻收获秸秆切碎匀铺后,进行施肥、播种,有利于控制播量,均匀播种。然后利用旋耕—开沟一体机进行浅旋耕灭茬、开沟,可起到种、肥、草、泥混合,并消灭露籽的效果。
零起点三语习得者可在移动终端中使用目标学习语设置。班杜拉认为,情境条件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陌生的情境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强度。当移动终端辅助人进行零起点语言习得时,移动终端中的语言设置将会成为情景条件。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因此,通过设置目标学习语为移动终端的默认语言,就是将情景条件非陌生化,增强学生的熟悉感,降低语言习得者的情绪唤醒,低水平的唤醒会增强学生成绩,提升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语言习得的状态及效果,随机抽样访谈36名(40%)学生发现,自我效能感也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母语及二语习得习惯、个人的成败经历、他人的示范效应、来自教师等方面的劝说、个人的情绪状况等。教师应在教学环节中侧重增设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言语鼓励和激励机制。加强自我效能感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增强工作动机、改善工作态度都有重要意义。[3]同时,教师也应协调学校和家庭为学习者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促进学生个人能力水平的发挥。
二、习得者自主提高“输入”习得的自我效能感
除了外在的环境条件设置,习得者更应加强自身心理素养,增多其个人成功经验。自我效能感受制于个体对自我形成行为表现成败的多种因素,而成功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若归因于外部(如任务的难度、外界援助的多寡等)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但若归因于自我能力、个人努力程度等可控因素就不一定降低效能感。亲历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依靠自己的经历得到的关于自身的认识最可靠,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估。
调查研究对象发现:84人(92%)认为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其对语言习得的坚持和努力程度;87人(96%)认为自我效能感影响其语言习得行为、思维和情感反应模式;91人(100%)全部习得者均采用移动终端辅助三语习得;88人(97%)认为良好的移动辅助手段会大幅增强自我效能感;43人(47%)认为移动终端分散学习注意力,最好有监督措施加以协助。
语言习得过程实质上是培养交际能力的过程,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听”和“读”属“输入”习得,“说”和“写”属“输出”习得。零起点三语习得者的自我效能感提升,重在增加“输入”习得经验和能力。
外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有创造性有目的的外语输出能力。诚然,输入是第一性的,输出是第二性的。[4]“输入”习得是语言习得初期的主要技能,“输出”习得是基于“输入”的语言习得中的高级阶段。对于零起点的三语习得者,“输入”技能多依靠习得者自主提高,而“输出”技能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三、“输出”习得效能感依赖教师引导
第一,政治理论教育是激励学生创新志气的原动力。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史实证明:凡是具有忧国忧民、为国献身的仁人志士,都具有高昂的政治热情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秀品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要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中华民族上进心相结合,教育学生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创新上进,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发挥自己的每一份光和热。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创新精神不会自天而降,创新的方法和技巧不会自然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中高级阶段,也是习得的重难点。三语习得“输出”会受母语思维和二语学习习惯的双重干扰,而这种干扰一般易为其所不自知,特别是在使用移动终端辅助学习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监督。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增加言语鼓励和言语劝说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但其价值取决于它的表达是否切合实际。教师应在直接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鼓励和劝说。横向比较劝说效果也要弱于纵向比较,教师注意表达学生当前比过往表现的优长之处,并给出客观的言语激励。中肯的评价和恰当的鼓励,有助于学生自我效能的提升,而缺乏事实基础的劝说或非客观评价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甚至起反作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财经合作是一种必然。但是,随着金融危机以及近年来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稳定,国际财经合作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影响了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为此,本文以新时期为基本背景,探究国际财经合作的具体特征以及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并从国际变化、新形势冲击以及国内消费市场等三个维度对后续我国参与国际财经合作体系治理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后续的平稳发展提供必要基础。
零起点三语习得的“输出”主要是基本的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教师可通过学习通、雨课堂等设置小组竞赛或中型测试。人的效能期望多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性经验。而替代性经验的关键则在于观察者与被观察榜样间的一致性。零起点三语习得者们共有同一个语言起点,榜样的替代性经验对观察者的模仿及效能感的提升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四、结语
良好的输出练习,会加强习得者对自己在组织并执行语言任务时所具有信念和判断,而随之会继续刺激其“输入”的自信心和求知力,使得语言习得成为一个良性循环。教师在协助引导学生提高语言习得的效能感的同时,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自我效能也得以激发。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不仅对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学习习惯具有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更会对推动教师自身的专业进步和身份成长,建构一个教师和学生全面的成长共同体。
参考文献:
[1]Fouser, R.Problems and Prospects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J].language Research, 1995 (31) .
[2]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econd Ed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3]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1):91.
[4]张艳.四六级机考形式下的语言“输入—输出”理论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4.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20—0037—02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泛在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大学外语学习模式和自我效能评价研究”(GH170554);吉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互联网+’环境下职业英语自主移动学习研究”(2017ZCY277)。
[作者简介] 史丽,通化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