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六石初级中学 322100
摘 要:教学中要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融洽、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为学生自主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关键词:自主探究 乐学 会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地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要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融洽、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为学生自主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一、自主探究,乐在其中
要促使学生“乐学”,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有一种吸引力,就要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要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自尊心的特点组织教学活动,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培养兴趣,激励进取。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以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培养情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知识,数学学习大多是枯燥的活动。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知识本身的魅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如在“线段的条数与规律探究”的教学中,我们可设置以下问题来引入课题:
某公交公司业务员小王打算对该公司某条公交线路进行一次调查。已知从始发站到终点站客车要依次停靠10个小站,请问客车从始发站开到终点站一路上乘客总共可有多少种不同的乘车路线?假如你是小王,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上述问题一经提出,教室里一片哗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讨论起来。教师可趁机点拨:如果我们把行车路线画成线段,每个车站都看作线段上的点,那么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呢?由此引出课题:“线段的条数与规律探究”。于是,教室里气氛更加活跃起来,学生们开始画图,互相讨论,纷纷投入到探究结论之中了。
2.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生长点主动探索,培养乐趣。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掌握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学生是教学质量效果的体现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要体现知识的发展过程,还要与学生探究保持同步。学生的探究活动是矛盾不断发生、发展、解决的过程,也是不断突破原有的知识水平向更高更新知识水平转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学生认知的转折点上、新旧知识矛盾激化之处立障设疑,就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不断设疑激疑,培养学生的乐趣。
3.让学生在尝试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志趣。
尝试探究是学生发现新知识、体验探究乐趣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其基本点是以问题为主线,以探究为主轴,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改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疑问,顺着疑问一步一步展开探究,领悟并解决问题,体验紧张思考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自主探究,逐步会学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知识的特点不断设置思维障碍,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性探究,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主动跳起来摘果子,在探究中进行“再创造”,多方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并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探究能力、领悟探究策略,达到知数学和做数学的统一。
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抓住数学本质特征,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探究。
问题解决性探究就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有计划地开发供学生探究的习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引导学生在参与中自己发现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能逐步地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迁移探究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不断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运用变式练习,让学生学会观察。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异”中察“同”、“同”中察“异”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经常把一些易于忽略或处于隐藏状态的问题和矛盾激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启迪,诱发直觉思维,逐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逐步养成另辟蹊径,进行创造思维的能力。如在学习同类项这块知识时,我编了一道习题:已知单项式-3x4a-by2与2x3ya+b是同类项,求这两个单项式之和。
此题一反由同类项的条件求出a、b值的常态,而是抓住同类项概念的本质,由同类项的定义先得出x的次数应为3,y的次数应为2,由此得出两个单项式分别是-3x3y2和2x3y2,然后求出它们的和是-x3y2。
(2)运用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维的方法。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培养发散性探究和独创性探究的能力,经常设计一些一题多解、开放性的问题,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独创、新颖的思维方式。如:用两条直线把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能否找到一种独特的方法反映正方形的所有分法情况?通过探究,学生从不同的等分情况得到结论:过正方形中心点的任意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都能将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教师应当经常使学生体验智力活动的愉快,享受活动的快乐,当学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以后,就会体验到紧张脑力劳动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激发他们奋发向上、锐意进取,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
(3)运用教学模块的组合提升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当前课堂教育中比较普遍的情况是从一讲到底转向一问到底,教师面面俱到的分析和琐碎的提问使学生疲于应付。事实上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推进中思维的含量限制了学生发展的自由度,课堂教学必须从结构着手,以模块组合、递进发展作为突破口,将线型发展的教学过程有机组合成大小不等的教学模块,以此扩大思维的容量。尤其是以学生的学主导课堂、教师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为根本思想,从而以指导者身份作好点拨,以合作者身份引导学生投入自主的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质疑问难的调控,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让学生善于提问。那么该怎样引导学生找问点呢?
(1)点在学生未知之处。如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问学生是不是任何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因问而深入学习。
(2)点在学生想知之处。即揭示课题之后,学生想知什么?此时提问,可在延伸的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求知热情。
(3)点在学生不懂之处,让学生集中提问,以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
(4)点在学生理解片面之处。如数学概念讲究严谨性和科学性,通过提问,可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点在容易混淆之处。如被开方式中含字母的根式开方时,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学生错误率较高。若此时让学生提问,有助于知识的理解。
(6)点在学生似懂非懂之处。
3.在自我构建中,让学生学会创造。
要在课堂上落实“两全两动”的素质教育,教师的教必须是创造性的劳动,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条件,使学生能经常自己“发现”新知识、自己解决新问题,从而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学会学习,提高创新意识。
学习数学是一个逐步完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回忆,梳理知识,构成不同知识间的纵横联结,形成知识网络,学会数学知识的构建,拓宽思维空间,鼓励再创造。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和联系。”在知识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教育战线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让他们具备在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自己需要的营养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
[2]丁刚 《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
[3]《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教育改革行动纲领》。
论文作者:王惠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数学论文; 同类项论文; 之处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