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李万君 重庆市梁平区第一中学校 405200
摘 要:本文基于学科思维导图的理论,通过教学实践,以思维导图作为支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构建和梳理,以及协作建构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教学 学科思维导图
一、历史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现行历史教材体系是以专题史形式呈现,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必修板块,以及改革、战争、人物、思想等四个选修板块。但是考纲考点却是以通史形式呈现。在教学中,经常能感受到学生知识之间缺乏联系,缺乏对同一板块内和不同板块史实的整合能力,甚至出现时空混乱以及难以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由于很多的知识间没有形成系统,学生到头来学习投入多、产出低,学习的信心不足。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放在学生身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老师,就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持续、有效、系统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学科思维导图;而作为学生,也可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形成一张知识结构图,反复地边写边回忆知识点,加深印象。这是当前最有效、最具实操性的教学创新途径。
二、学科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20世纪60年代创建。华东师范大学刘濯源教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学科思维导图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刘教授强调:采用结构化思维(即重逻辑关系),依据学科特点提炼、概括生成关键词,依据学科客观知识结构来确立关键词的关系,以此深化知识理解、发展系统思考能力。刘教授还从思维可视化的视角看“理解”的,认为“理解=知识建构=学科思维导图绘制”,从而使得学科思维导图大量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法,是在与同学的活动中建构自己新的知识,生成新的东西。这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改变了应试教育下“灌输——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学科思维导图的优势显而易见:它能有效整合不同板块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全面地对某一历史阶段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框架体系;体现了思维的发散过程,能明确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历史理解与解释能力的提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还能更好地落实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1.加强自我的学习与反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新教材功能观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和熏陶。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作为老师,就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更扎实的理论功底、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2.加强学生史观方面的培养,以及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在新史观的指导下正确地了解、认识历史。同时,让学生牢记: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书读薄之后脑海里应该形成一张知识结构图。要保证学习的效率,掌握的历史知识点不需要复习很多次,着重复习的应该是记不住的那些知识点、考点、难点,把它们都找出来重新梳理一遍。历史的知识点多、繁杂,混淆知识点的概率也是比较大的。这就需要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用到学科思维导图,将看似无关的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将混淆的知识点给区别或区分开来。在串联过程中,要围绕史观特别是唯物史观作为串联的依据。从高一开始,我就将有关高中阶段涉及到的史观资料进行整理、印发,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正确史观的指导,为在学习中利用学科思维导图打下基础。
3.在实际的教学中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点线面相结合,从而将所学形成严密的体系。上课之前让学生利用导学案了解基础知识,对所学内容进行一定的预习和熟悉;在课堂中让学生讨论、构思,以教师平常制作的思维导图为示范,之后通过展示台分小组展示;最后老师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及时的评价。通过这一教学环节,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过程评价,刺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每一课内生成思维导图的基础之上,单元内思维导图生成一条线,在同一板块内生成若干条线,然后在不同板块之间通过若干条线生成不同的面,这样就将高中看起来零散的历史知识建立联系,进而构成了知识体系。
四、运用思维导图法教学的心得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取得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让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思维导图更好地认识学生,及时指出问题,也可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濯源 “思维可视化”教学。
[2]史小勋 浅析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能力[J].新课程,2010,(08)。
论文作者:李万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学科论文; 知识点论文; 知识论文; 历史论文; 板块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