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邻里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_邻里关系论文

黑龙江省邻里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_邻里关系论文

黑龙江省邻居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龙江省论文,邻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黑龙江省自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邻居节活动,举办此项活动的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黑龙江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开展邻居节活动,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邻里关系是人们之间最简单、最基本、最受关注的社会关系。千百年来,“孟母三迁”、“千金买宅、万金买邻”、“远亲不如近邻”等故事和谚语为人们传颂,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为人们普遍赞誉和不懈追求。和谐的邻里关系成为维系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细胞元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在全省上下一心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建设和谐的邻里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发展稳定是全党工作大局,加快改革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大环境作保障,也需要和谐的邻里关系做支撑。实践证明,邻里和睦是社区和谐的关键所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和谐社会才有更加坚实的基础。建设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以“和而不同”为沟通原则的新型的邻里关系,增强居民之间的亲和力、凝聚力,培育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和睦相处的氛围,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和谐的邻里关系已不仅仅是居民之间的事情,不仅仅是个别地区、单位的事情,它已成为事关稳定、事关全局、事关社会和谐进步的重大现实问题,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应当承认,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市民住房分配方式的改变,城市居民居住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对邻里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们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趋利性和差异性的增强在一定程度疏远了邻里关系,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进一步造成人际之间的冷漠。这种“现代城市病”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包括很多发达国家也都遭遇过这种情况。这些变化对传统邻里关系和伦理关系构成了挑战,增加了我们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的难度。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爱心和善良是人内在的一种重要的品格,各种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特别是以抗震救灾为代表的各种感天动地的爱心奉献活动,不断地激发人们的爱心和向善的力量,使人们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生活需要沟通、需要亲情、需要真诚的互相帮助,突破水泥墙壁的阻隔,重建邻里亲情成为广大市民的强烈愿望。因此,我们应当对这一重要的文明创建活动充满信心。

从2006年开始,黑龙江省把改善邻里关系作为和谐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在全省开展了“邻居节”活动。坚持把“邻居节”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纳入争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之中,建立了“各级文明委领导,各级文明办和文明委成员单位牵头,新闻媒体推动,街道、社区具体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领导和工作运行机制,为全省邻居节活动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坚持开展调查研究,2005年以来先后组织四次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分析形势,总结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提高对邻居节活动规律和特点的认识和把握,提高对全省邻居节活动的指导水平,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在广泛开展群众性活动的基础上,全省每年都集中组织一次大型活动。首届邻居节活动颁奖晚会——《和谐进万家》,通过卫星频道向全国播发,并将节目制成光碟,免费发放到全省364个街道和3175个社区。第二届邻居节颁奖晚会上,93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好邻居光荣地走上“星光大道”,生动地展示了文明市民的风采。各市、县(区)、街道、社区也通过组织的较大规模的邻居节活动,努力营造氛围、凝聚人心、树立形象。

三年来,邻居节活动取得很多可喜的成果,全省有92.8%的社区开展了邻居节活动,活动经常、形成特色的社区达到48.2%。邻居节活动发挥了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的作用,邻里纠纷、案件、居民上访数量下降明显下降。居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社区出现了“管事的人多了”,“讲道德守法纪的人多了”,“心情舒畅快乐生活的人多了”,“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的人多了”的新气象。

二、发挥各级组织协调服务作用,保障邻居节活动健康发展

在开展邻居节活动中,注重发挥各级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保证了各项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省文明办每年制订方案,对活动做出安排部署,坚持做到贴近生活实际,每年都有新内容,引导居民积极参与邻居节活动。首届邻居节组织开展了“敲门日”、“寻找老邻居”、“我为邻里做什么”、弘扬“八荣”远离“八耻”、评选“邻居节形象大使”和修订《邻里文明公约》等八项重点活动,引导居民群众知晓和参加到活动中来。第二届邻居节活动开展了邻里相识相知、快乐健身、才艺展示、书香邻里、社区少年健康成长和共建平安社区等十项重点活动,进一步扩大了邻居节活动的覆盖面和群众的参与认同率,社会各个方面对邻居节活动更加重视和支持。2008年的邻居节活动紧密结合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和“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确定了举办邻居节论坛、广泛开展特色活动、办好市民学校、开办“网上邻居节”等六项重点活动,确定发挥社区组织作用和以“好邻居”为骨干社区志愿者示范作用的两个工作重点,制定了邻居节活动组织奖和好邻居的评选标准。各市地根据全省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做出安排,积极组织开展活动。

充分发挥各级新闻媒体的作用。中央和各省市数十家新闻媒体连续三年对黑龙江省的邻居节活动进行集中宣传报道,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文明网、搜狐网、新浪网等数十家专业网站介绍了邻居节活动。中央文明办把该活动的经验推荐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典中国”栏目和新闻联播节目进行宣传。省内各大新闻媒体始终把邻居节活动宣传作为重要任务来抓。《生活报》、《大庆晚报》等都市报刊积极主动参与社区邻居节活动,帮助社区搞好活动的策划组织、典型经验的总结宣传,发挥了媒体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重要作用。

邻居节活动开展以来,黑龙江省文明委先后表彰了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和牡丹江市爱民区、佳木斯市前进区、鸡西市鸡冠区等89个邻居节活动组织奖和234名“好邻居”,2008年还专门设立了表彰社区的组织奖。全省各地市、城区、街道共表彰5000名好邻居。对邻居节活动进行表彰,使群众中的“有心人”、“热心人”、“文化人”的奉献和价值得到承认和尊重,促进了邻居节活动的深入发展。

各地把市民学校作为开展邻居节活动的重要依托,切实加强市民教育。通过市民学校组织家庭保健、子女教育、美容健身、文化艺术欣赏等学习活动,组建社区秧歌队、合唱团、篮球队,成立文艺、体育、兴趣协会,建立网上市民学校,不断满足广大市民对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增长驾驭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新需求。邻居节活动已逐步纳入社区的日常工作。据统计,目前全省有62.31%的社区成立了市民学校,数量已经达到1913所,平均每个月组织活动2.3次,市民参加比例达到50.68%。

“邻居节”活动的深入开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邻居”的概念也由“对门”、“左邻右舍”、“楼上楼下”,扩展到全小区、全社区,乃至驻街企事业单位、部队、院校等。共建促进了共享,很多制约社区发展的难题得到解决,很多长期困扰群众生活的“顽症”得到治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明显提高,驻区单位的工作和生产也更加秩序井然。目前,全省参加社区共建的驻社区单位已达到70.2%。

三、发挥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开展生动活泼的群众性活动

邻居节是居民群众自己的节日,尊重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是开展邻居节活动的一条基本原则和成功经验。各地在开展邻居节活动中,注意发挥以“好邻居”为骨干的社区志愿者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一批离退休老同志、企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大学毕业生走入社区,成为社区工作的骨干力量。在邻居节活动中,注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好邻居”成为社区工作的得力助手。在“好邻居”的带领下,哈尔滨市建成“党员楼道”、“雷锋楼道”3600多个,大批社区普及了“爱心门铃”,使邻里互助活动成为市民生活的常态。

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广大群众寓教于乐。各地创造的敲门日、恳谈日、见面日、开展互赠“邻里亲情卡”等,捅破了邻里阻隔的那层心理上的“窗户纸”;居民自办的“邻里百家宴”、“社区运动会”、“小区文艺演出”、“居民才艺展示”、“邻里携手逛新城”活动,让人们感到老邻居又回来了;社区倡导的“邻里话荣辱”、“居民论坛”、“寻找社区文明人”等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文明新风。丰富多彩的邻居节活动展示了居民的聪明才干,也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社会责任感。

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针对有些进城务工农民生活困难、怕人歧视,对周围存有抵触情绪的实际,哈尔滨龙泰社区组织居民与农民工签约《邻居文明公约》,吸引他们参加邻居节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和公益活动,使他们增强了自信,赢得了尊重。很多农民工还主动资助社区的其他下岗职工。在邻居节活动中,全省有74.6%的社区重新制定了《邻里公约》和《文明守则》,56%的社区成立了各类互助协会,引导广大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推动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四、探索新形势下邻居节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建设现代新型邻里关系

开展邻居节活动是新形势赋予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任务,探索新形势下邻居节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坚持紧紧围绕中心,紧密结合实际,高度关注民生,不断创新载体,对于我们扎实有效开展邻居节活动十分重要。要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邻居节活动体现时代性,实现它应有的社会价值。

邻居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必须坚持“三贴近”的原则。邻居节活动源自社会和谐创建的需要和群众渴望邻里相助的需求,各地的实践证明邻居节活动由社区组织倡导,充分发动群众,由群众自己策划设计,自己开展活动,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明显。在邻居节活动中,各级组织要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引导群众确定活动选题,拓展活动领域,探索活动载体,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到邻居节活动中来,使邻居节活动始终富有生机和活力,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参与。

深入开展邻居节活动需要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邻居节活动得到各级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民政、社保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很多具有时代特色和较高品位的教育、文化、卫生、服务、娱乐内容和载体进入社区、进入居民的生活,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的工作条件得到改善,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从全国先进省市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看,社区既是管理服务居民群众的基层组织,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城市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邻居节活动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展示城区、城市面貌和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整合并充分运用各种资源的综合优势,才能促进市民素质和城区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用先进的文化引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的发展进步,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对邻里关系产生新的影响,带来新的需求。邻里交往出现由居住条件限制的“被动交往”向非居住条件限制的“主动交往”过渡,由代际、文化、收入差别导致的“差别交往”向非“差别交往”过渡等新的现象。相互尊重、情趣品位、利益共享、身心健康、子女教育和价值实现等观念和追求,已经大量反映在新的邻里交往之中。我们应该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科学的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于居民的思想教育、学校的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文艺工作者的文学作品、新闻媒体关注的社会视点和亮点中,一句话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真正落实到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之中,通过长期、多重、互动的文化影响和熏陶,使和谐文明的邻里关系得以确立,逐步形成具有黑龙江地方特色的邻里文化。

加强对邻居节活动的组织领导。邻居节活动突出的是稳定、创建的是和谐、促进的是发展,是政府和各级组织服务群众的有效方式,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应该看到,三年的邻居节活动仅仅是“点题”,还没有完全“破题”,要更加注重和学会运用文化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舆论的力量、群众的力量,提升和谐黑龙江建设水平。邻居节活动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既要努力做好群众想做而又难以做好的事情,还要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全面提升全省人民的整体素质,为实现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为推动黑龙江的全面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的贡献。

标签:;  ;  ;  ;  ;  

黑龙江省邻里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_邻里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