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关于周围性面瘫,应用针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分析。方法:选取罹患周围性面瘫的患者进行研究,共计24例,分为两组,其中的观察组患者经由针灸全期治疗(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而另外的12例患者则使用了针灸的急性期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之于对照组的急性期针灸法,明显较高,因此将组间的各项数据,进行详细的对比,有差异性,有意义且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使用针灸全期治疗手段,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针灸;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333-01
选取患有周围性面瘫的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分别予以其不同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的不同。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24例,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临床疾病的治疗效果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9例;患者的年龄处于25~7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8±1.2)岁;经过临床医生的详细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且发病时间处于半天到一周左右。将两组患者的上述一般资料,经过详细的组间对比,差异不大,因此可以进行组间治疗效果的对比性研究,P>0.05。
1.2 方法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包括三个治疗时期:首先是急性期(发病后第一周)。患者坐好后,对患处皮肤,做好清洁消毒,之后针灸医师选取患者的太阳、颊车、下关、阳白、足三里、合谷等穴位,进行艾灸联合针刺法治疗。针刺时,力度需保持在对皮肤进行轻微的刺激即可,不能把皮肤刺穿。手法需要轻且浅。此外,在该治疗期,需对患者加用常规药物(地塞米松消肿消炎,维生素b1,b12营养神经,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其次是静止期(发病后的第二、三周)。患者取坐位,待其患处皮肤消毒结束后,选取患者患处的阳白、司空竹、颊车、鱼腰、下关、四白等穴位,进行相互的透刺,之后对患侧的攒竹、翳风等穴位,进行针刺。最后是恢复期(发病后第四周)。取患者的地仓、颊车穴位,施以相互的透刺,之后阳白透刺鱼腰、四白透刺迎香。然后在对患者的足三里、合谷,进行针刺。
每天针灸一次。12例观察组患者,经过了三个时期的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了急性期的针灸治疗。一个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将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的临床疾病症状、异常体征变化,全部消失。有效:各项症状,以及面部不适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上额的运动能力稍差,口仍然不对称。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者有加重的倾向。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经SPSS.19统计学软件实施相应分析,计量资料经(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χ2检验,当数据对比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时期的针灸治疗后,其治疗效果可知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组间数据对比,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表 两组患者临床针灸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3.讨论
周围性面瘫,致病机制是由于患者面部的神经,运动纤维出现了严重的病变,进而导致该处出现炎症,面部处于静止状态时,无法对称,眼睛在运动时无法实现闭合,口部仅可以进行轻微的运动[1]。该疾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中,因此一旦罹患该种疾病,将会给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目前该疾病,可以使用针灸法,来进行控制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针灸法,在急性期应用针灸和针刺法、常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发挥出调理经脉、控制病情的作用,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在静止期,需要逐渐加深针刺的力度,且经过穴位的透刺,使得针灸的疏通作用,可以最大化的发挥出来[2]。在恢复期,患者临床大部分症状已经得到了改善,因此对于少部分区域,可以使用针灸进行透刺疏通。因此在治疗中,需要根据中医辨证周期性治疗的思想,重视前两个时期的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的对患处的病变情况进行改善,加快气血调和[3]。
本次研究,针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使用针灸进行不同时期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根据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可知,经过针灸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这三个时期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因此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
综上所述,对于周围性面瘫疾病的治疗,可以使用针灸在三个时期内,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疗,最终取得的治疗效果较好,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洪晓婷.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05):438-440.
[2]武亚涛,王玲玲,吕靖,张璇,高喆昕,王世阳,王鸿章,刘娜,李海燕,陈学军,孙海芳,李国军,高永东,吴敏,杨秀清,泥书更,闫新钰.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概述[J].环球中医药,2015,(07):884-887.
[3]邢金云,任秀梅.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02):25-28.
论文作者:赵颂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8
标签:针灸论文; 患者论文; 面瘫论文; 两组论文; 针刺论文; 患处论文; 穴位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