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息化技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以信息技术应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实践足以证明,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且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了教学过程,已经成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
1 信息化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相关性
1.1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学校教学越来越受益于技术的更新。[2]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手段和形式的重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最新成果开始运用到课堂,比如云课堂、慕课等,不仅有利于教学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堂的互动性、趣味性,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信息技术对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很有必要。
1.2 高校思政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
高校思政课是党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3]。传统的思政课堂乏味古板、缺乏互动性,而实践证明,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思政课堂能有效地转变枯燥的传统教育模式,优化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形式,进而让教学效果真正入脑、入心,提升教学质量。
1.3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灵、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4]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引导学生形象的理解、记忆和主动学习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提升学习的兴趣,增强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基础。
2 信息化技术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意义
2.1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在思政课堂中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运用于教学实践,能够灵活的制作教学课件,安排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思政课也要求时效性和理论性,从而促使教师主动获取时政的主动性,并对新的时政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整合成新的教学内容,拓展和延伸教学知识点,提高课堂的授课效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2.2 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对教学对象——学生进行了解,分析他们的学情情况,从而制定符合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动态的分析,能够很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心智程度、兴趣爱好、学习动机和困难帮助,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教学效果。
2.3 形成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标准
课程评价体系和标准是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检验标准。信息化技术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是促使传统的课程向新课程标准转变,形成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指标科学、评价方式多样的新课程评价体系,逐步建成评价-反馈-改进的新模式,并更加注重教育者(教师)、受教育者(学生)、教学环境共同作用的评价机制,从而提高教学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3 信息化技术要求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方法与策略
3.1 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发挥教学主导作用
相比于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技术运用的课堂将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成为教学的主导者。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主动学习、研究、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方式,对高校思政课堂进行改革,引入云课堂、微课堂、慕课等新的课程,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真正承担起“授业解惑”的教师责任。
3.2 加强课程设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不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更应该通过对学生的心理规律、学习过程、学习能力的关注,设计教学活动和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校思政课的设计,应当遵循侧重学生自主分析、思考、合作、探索的原则,帮助学生了解枯燥难懂的抽象原理,学习和掌握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所以,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对教学情境的优化,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力。
3.3 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
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创新,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因素,让思政教育“接地气”,引入社会热点话题,关注时政动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很有必要。思政课的内容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同时,应当改革教学手段,将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改成分组讨论、翻转课堂、交流分享等多种教学方式,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永华.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的革命性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6.
[2]柏沈燕.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J].教育·教学科研.2018.09.
[3]李俊霏,韩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学生复合式学习模式的重要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8).
[4]姚庆峰,蒋美英,蒋美红.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作用的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5).
论文作者:王琦 李慧中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思政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高校论文; 课堂论文; 技术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新疆教育》2019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