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振荡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化学振荡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陈华[1]2007年在《B-Z化学振荡反应及其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非线性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化学振荡作为一种化学反应体系中的非线性现象已经被各国科学工作者所深入研究。在理论方面,各经典化学振荡体系的机理日趋成熟;在实际应用方面,化学振荡分析技术由于具有仪器简单、操作简便、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和较低的检测限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分析工作者的青睐。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硫离子修饰的B-Z化学振荡体系对一些重金属离子的测定;同时利用经典的B-Z化学振荡体系对非金属硫离子进行了测定,并考察了药物青霉素G钠盐对该体系的动力学扰动行为。论文详细介绍了B-Z经典化学振荡体系的反应机理及Oregonator数学模型,阐述了利用化学振荡体系进行分析检测的原理,对近年来化学振荡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作了简单介绍,对化学振荡反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个高灵敏的检测水中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新方法。在经典的B-Z化学振荡体系基础上,引入一定量的硫离子,组成一个新的Ce(SO_4)_2-KBrO_3-CH_2(COOH)_2-Na_2S-H_2SO_4化学振荡体系,利用该体系检测一些重金属离子(Ag~+,pb~(2+),Hg~(2+),Cd~(2+),Cu~(2+)和Bi~(3+)),发现振荡周期的变化率和浓度的对数在较宽的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对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建立了一种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水中重金属镉离子(Cd~(2+))的新方法。用一定量的硫离子修饰经典B-Z化学振荡体系,修饰后的新体系对检测金属镉离子有很高的灵敏度,检测范围为6.15×10~(-10)-3.88×10~(-12)mol·L~(-1),检测限达到9.20×10~(-13)mol·L~(-1),许多共存的重金属离子不干扰测定。建立了一种利用B-Z化学振荡反应检测硫离子的新方法。在B-Z化学振荡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向体系中加入硫离子,振荡图形立刻被扰动,振荡周期发生变化,当体系中硫离子的浓度在7.94×10~(-8)-3.16×10~(-5)mol L~(-1)范围内时,周期的变化率与加入硫离子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此方法分析了一个模拟水样,并与其它检测硫离子的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准确可靠。本文研究了青霉素G钠对B-Z化学振荡体系的扰动及振荡体系中各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系中青霉素浓度在2.47mg/L-0.0123mg/L之间时,青霉素的浓度与进样后周期的变化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以此作为定量分析的基础,去测定市售注射用青霉素G钠的有效含量,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一致。

陈振华[2]2013年在《化学振荡体系及其在中药电化学指纹图谱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通过使用化学振荡体系来研究天麻,紫菀,大黄等中药的电化学指纹图谱。不同种类以及来自不同产地的同一种中药,其化学成分或成分的含量不同,将其加入到化学振荡体系时,在诱导过程和振荡过程的各阶段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就不同,导致诱导过程和振荡过程的特征参数不同,使用电位测定法检测化学振荡反应,获得的电位-时间(E-t)曲线,即电化学指纹图谱也就不同。依据电化学指纹图谱的整体特征以及特征参数可以对中药进行定性分析和鉴别。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五部分:1.从本课题选题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介绍了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和化学振荡体系的发展简史、发生的基本条件和常见化学振荡反应体系。并以FKN机理为基础,详细阐述了别洛索夫-扎鲍京斯基(B-Z)振荡体系。2.在封闭体系中,用正交实验对铜离子振荡体系和B-Z振荡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B-Z振荡体系研究中药的电化学指纹图谱效果较好。3.对天麻的B-Z振荡反应的进行了研究。将天麻粉末加入H_2O_4-Mn~(2+)-CH_3COCH_3-BrO_3~-中,以天麻中的化学成分为反应底物,天麻的加入可使原本不能发生B-Z振荡反应的体系发生振荡反应,重现性良好,固定反应溶液体积,考察试剂浓度的变化对指纹图谱的影响,并对温度、药材加入量、搅拌速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确定了体系的最佳实验条件。获得了不同产地天麻的电化学指纹图谱及振荡微观指纹图谱,发现不同产地的天麻的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参数有较大区别,可用于不同产地天麻的定性分析。4.使用经典的B-Z振荡体系与新型的B-Z振荡体系研究不同产地紫菀的电化学指纹图谱,由于紫菀在两个体系中的作用不同,发现药材加入量对诱导时间的影响不同;同时考察了影响电化学指纹图谱的主要因素;发现两种B-Z振荡反应体系的结果类似,都得出安徽亳州十九里镇,河北安国张材,内蒙古这叁个产地紫菀的指纹图谱接近一些,吉林通化和河北安国霍庄这两个产地紫菀的指纹图谱接近一些。两个体系均可用于不同产地紫菀的鉴别。5.对大黄的电化学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试剂浓度对指纹图谱特征参数的影响,并对温度、药材加入量等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确定了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发现诱导时间和第二振荡周期都与反应温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和0.9911;获得了不同来源大黄的电化学指纹图谱和振荡微观指纹图谱,发现不同来源的大黄的指纹图谱主要参数有较大区别;对大黄参与的B-Z振荡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方便的用于不同来源大黄的定性分析。

沈慧[3]2008年在《四氮杂大环铜配合物催化的化学振荡反应分析测定氨基酸》文中提出非平衡非线性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近年来引起了普遍关注,因而得以深入研究。作为非平衡非线性现象之一,化学振荡的研究无论在理论还是实验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化学振荡反应具有特别的宏观现象及特殊机理,因此成为分析化学进行微量检测的有效工具。本文对[CuL](ClO_4)_2催化的以苹果酸为有机底物的化学振荡体系作了系统研究。其中L为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环杂十四—4,11—二烯,并将此化学振荡应用于酪氨酸、色氨酸、半胱氨酸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本论文分为五部分。1.化学振荡反应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本章综述了化学振荡的基本理论及理论研究的发展历史,对几类常见的化学振荡反应体系及其机理进行阐述。对几类化学振荡反应,特别是B-Z振荡反应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系统地列举了化学振荡反应在分析检测中取得的进展。最后,简要介绍了化学振荡反应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它在化学、生化、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前景。2.四氮杂大环铜配合物的合成及酪氨酸的分析测定本章首先按文献方法合成了作为振荡反应的催化剂-四氮杂大环铜配合物[CuL](ClO_4)_2 ,并运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对目标分子进行分析表征,实验结果和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其次,运用此配合物催化的化学振荡反应体系分析测定酪氨酸。该方法简单易行,而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3.利用[CuL](ClO_4)_2催化的B-Z振荡反应分析测定色氨酸及机理探讨本章研究了色氨酸对B-Z振荡体系的扰动作用,优化了利用该体系测定色氨酸的条件。考察了振荡周期和振幅的突变量与加入的色氨酸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色氨酸的浓度在3.148×10~(-4) mol/L到1.478×10~(-6) mol/L改变时,△A_m与lg{[Trp]_0/ (mol/L)}呈良好的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4,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4.半胱氨酸的测定及机理探讨本章研究了利用B-Z化学振荡反应测定半胱氨酸的新方法,该法简单易行,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实验表明,当加入的半胱氨酸浓度从2.454×10~(-7) mol/L到3.388×10~(-3) mol/L改变时,体系振幅的突变量与△A_m和所加入的半胱氨酸的浓度对数lg{[Cys_0/(mol/L)}呈现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0.99449。5.未完成和待作的工作本部分简单介绍了还没有完成和待做的一些工作方面的思路。

曾丽娟[4]2013年在《B-Z化学振荡反应及其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1化学振荡反应的理论研究及其分析应用本部分简要介绍了液相中化学振荡的研究,对规则振荡的一些经典体系的反应及其机理进行了详细解释,并对近年来利用化学振荡反应进行分析检测的一些报道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展望了化学振荡反应的发展前景。2用修饰的B-Z化学振荡反应测定辣椒面中的罗丹明B本部分利用碘离子修饰的B-Z振荡体系,成功地检测了辣椒面中的罗丹明B。结果表明,罗丹明B在修饰的体系中比在未修饰的体系中的灵敏度有所提高7.00×10~(-4)mol/L~(-7).50×10~(-7)mol/L浓度范围内,振幅变化与罗丹明B浓度的负对数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70×10~(-8)mol/L,相关系数0.9987。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等特点,可用于辣椒面中罗丹明B的检测。3用修饰的B-Z化学振荡反应测定铬(Ⅲ)离子本部分介绍了一种方便新颖的检验金属离子的方法。在连续搅拌反应器中,利用修饰了的化学振荡技术检测了铬离子(Ⅲ)。实验发现体系电势的变化与铬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是2.20×10~(-5)mol/L-2.50×10~(-9)mol/L,检测限是7.20×10~(-11)mol/L。4利用草酸-丙酮有机双底物化学振荡体系检测邻氨基苯甲酸本部分研究了邻氨基苯甲酸对草酸-丙酮有机双底物化学振荡体系的扰动,结果表明,邻氨基苯甲酸的浓度在5.60×10~(-5)mol/L-6.40×10~(-8)mol/L范围内时,体系振幅的变化量与所加入邻氨基苯甲酸浓度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3,检测限为6.01×10~(-8)mol/L。5利用葡萄糖-丙酮有机双底物化学振荡体系检测鞣酸本文研究了鞣酸在葡萄糖-丙酮有机双底物化学振荡体系的扰动,结果表明,鞣酸的浓度在1.20×10~(-4)mol/L~(-7).60×10~(-9)mol/L范围内时,体系振幅的变化量与所加入鞣酸浓度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5,检测限为1.20×10~(-9)mol/L。

孙璇璇[5]2017年在《化学振荡在分析测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化学振荡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化学反应,在普通的化学反应中,随着反应时间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越来越小而生成物的浓度越来越大,直到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而在化学振荡体系中,当反应物的浓度在特定的范围内时,其浓度随着反应时间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如果振荡体系颜色能够发生改变,我们能够很清楚的观察到体系中溶液的颜色随着时间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由于此类体系远离平衡状态,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微小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外界条件变化对化学振荡产生的影响实现对外加物质的分析检测。化学振荡是在远离平衡态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周期性现象,目前已知的化学振荡体系有Belousov-Zhabotinskii(B-Z)体系,Bray-Liebhafsky(B-L)振荡体系和Briggs-Rauscher(B-R)振荡体系。本论文中主要介绍了 B-R振荡体系和B-Z振荡体系在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该论文分为四个章节,其中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非线性振荡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常见的非线性化学振荡。并对非线性化学发展过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阐述了非线性化学振荡体系在分析检测上的应用。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四氮杂大环镍([NiL](ClO4)2,其中L表示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环杂十四-4,11-二烯)作为催化剂的Briggs-Rauscher振荡反应定量测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浓度的新方法,以及探究BR振荡体系中各组分初始浓度浓度(硫酸,碘酸钾,催化剂,丙二酸,双氧水)和待测物加入时间对振荡体系的影响,从而确立了定量分析BHT的最佳浓度。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加入振荡中BHT的浓度直接影响着振荡体系抑制时间(tin)。BHT对B-R振荡体系的抑制时间不仅随着BHT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95×10-7mol/L~1.56×10-5mol/L)也随着加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根据BHT浓度与抑制时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相应的工作曲线。加入BHT对抑制时间的影响在低浓度范围内(1.95×10-7~6.25×10-6mol/L)呈现二次函数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tin=-2.659E12C2(BHT)+4.307E7C(BHT)+8.652(N=9,R=0.99905);在高浓度范围内(6.25×10-6~1.56×10-5mol/L),呈现一次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tin=4.817E7C(BHT)-113.126(N=8,R=0.98666)。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加入在振荡体系中的未知浓度的BHT的浓度所产生的抑制时间的长短来实现对其的定量分析。同时考察了干扰离子对BHT测定的影响,此外,还通过循环伏安实验,电化学阻抗实验对BHT对振荡反应产生抑制时间的机理进行了解释。第叁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四氮杂大环镍([NiL](ClO4)2,其中L表示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环杂十四-4,11-二烯)作为催化剂的B-R振荡反应来定性的比较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没食子酸丙酯(PG)叁种常见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振荡溶液中加入相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其对振荡反应产生的抑制时间(tin)不同。其中PG对振荡体系产生的抑制时间最短,而BHT对振荡体系产生的抑制时间最长。通过实验我们还发现,这叁种抗氧化剂加入振荡反应的浓度与振荡反应产生的抑制时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该方法可以用于此叁种抗氧化剂的定量及定性分析。由于加入体系的抗氧剂是微量的,加入后反应速率越快,体系振荡恢复越快即抑制时间越短,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没食子酸丙酯的抗氧化性大于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的抗氧化性最小。同时利用叁种抗氧化剂对DPPH自由电子捕获的能力大小和电化学阻抗实验进一步证实的振荡反应比较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的准确性。最后利用循环伏安实验对振荡反应机理进行了解释。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应用Ce(SO4)2催化的非线性化学体系对间苯二酚、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鉴别区分方法,本鉴别方法是基于非线性化学体系对苯二酚同分异构体的敏锐响应而开发的一种电化学振荡体系法。具体地说,是将相同浓度待鉴别样品(间苯二酚或对苯二酚或邻苯二酚)分别加入到叁组振荡体系中,根据待鉴别样品对振荡体系所产生的抑制时间或电势变化的不同,实现对待鉴别样品的定性分析:若加入待鉴别溶液后振荡体系的最低点电势几乎不变(或略有降低),但振荡受到抑制,且伴随一段抑制时间后恢复振荡,则所加入的待鉴别样品为间苯二酚;若加入待鉴别溶液后振荡体系的最低点电位急剧下降,但振荡不受抑制(没有抑制时间),则所加入的待鉴别样品为对苯二酚或邻苯二酚,此时比较两者加入到振荡体系中体系电势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其中电势下降幅度较大的为对苯二酚,电势下降幅度小的为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待鉴别样品在振荡体系中的可检测的浓度范围为2.5×10-6-1.50×10-3mol/L。然后对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苯二酚同分异构体与溴酸钠的循环伏安实验和紫外可见吸收实验我们发现,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均能和溴酸钠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醌,从而使振荡体系电势下降,而间苯二酚不与溴酸钠反应。最后利用循环伏安实验和紫外可见实验对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

张晓莉[6]2011年在《化学振荡反应及其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振荡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线性非平衡现象,近年来引起了科学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化学振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研究,从物理化学的角度进行新振荡体系的设计以及对其复杂机理的解释;二是分析应用,从分析化学的角度利用化学振荡体系的某些特性对物质进行分析检测。本文利用化学振荡反应定量地检测了鸟嘌呤、苯胺和腺嘌呤。同时对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简要的讨论。本文综述了化学振荡反应发展简史,介绍了化学振荡的基本理论及其发生条件,并对其中几种常见的化学振荡反应体系及其机理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最后展望了化学振荡反应的研究前景。研究了鸟嘌呤对B-Z化学振荡体系的扰动。结果表明,鸟嘌呤的浓度在2.5×10~(-8) ~1.4×10~(-4) mol·L~(-1)范围内时,体系周期的变化量与所加入鸟嘌呤浓度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7,检出限为2.5×10~(-9) mol·L~(-1)。同时,对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简要地讨论。研究了腺嘌呤对NaSCN-CuSO_4-H_2O_2化学振荡体系的扰动。结果表明,腺嘌呤浓度在1.50×10~(-7)~2.00×10~(-4) mol·L~(-1)范围内时,体系周期的变化量与所加入腺嘌呤浓度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4,检出限为2.51×10~(-8) mol·L~(-1)。并对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简单讨论。研究了苯胺对酒石酸-丙酮-Mn~(2+)-KBrO_3-H_2SO_4化学振荡体系非平衡定态的扰动,以温度为控制参数优化了非平衡定态测定苯胺的条件,建立了测定苯胺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3.5℃,反应体系的组成为3.5 mL 0.06 mol·L~(-1)酒石酸(TA), 4.0 mL 0.7 mol·L~(-1) H_2SO_4, 1.5 mL 1.5×10~(-4) mol·L~(-1) MnSO4, 4.0 mL 0.4 mol·L~(-1)丙酮(Act)及7.0 mL 0.05 mol·L~(-1) KBrO_3时,苯胺对体系的扰动最大。当苯胺浓度在1.00×10~(-6)~2.00×10~(-4) mol·L~(-1)范围内时,体系电位的变化量与所加入苯胺浓度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0×10~(-7) mol·L~(-1)。

索南[7]2003年在《化学振荡反应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非线性热力学和化学振荡现象已成为许多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化学振荡反应具有特别的宏观现象及特殊的机理,因此成为分析化学进行微量检测的有效工具。本文利用化学振荡反应首次建立了巴比妥酸、茚叁酮、海洛因的动力学检测方法,结果满意。论文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化学振荡反应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阐述了化学振荡反应的基本概念及FKN机理,研究了与之有关的热力学基本理论和化学振荡反应具备的条件。对几类化学振荡反应,特别是B-Z振荡反应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系统地列举了1978-2003年间化学振荡反应在药物分析检测应用中取得的进展。 第二部分:巴比妥酸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及其应用 研究了巴比妥酸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巴比妥酸的加入明显改变了振荡体系的周期和振幅,且巴比妥酸的浓度与振荡周期改变值ΔT及振幅改变值ΔA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6.4×10~(-7)~3.1×10~(-3)mol/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1和0.9954,对其扰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第叁部分:茚叁酮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及其应用 研究了茚叁酮对B-Z振荡体系的影响,考察了振幅和周期的改变值与茚叁酮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6.9×10~(-7)~4.2×10~(-2)mol/L范围内,第一振幅改变值与茚叁酮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7。依据FKN模型,对此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第四部分:利用APP技术及H_2O_2-CuSO_4-KSCN振荡反应测定海洛因 首次报道了利用Cu(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硫氢化钠的敞开振荡体系测定海洛因的新方法。加入海洛因的浓度与振荡周期的改变值具有良好线性关系,检测下限达1.2×10~(-6)mol/L,浓度范围6.0×10~(-6)~1.2×10~(-4)M,相关系数为0.9971。对温度、流速、反应各组分浓度对扰动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晏苹[8]2008年在《分子光谱在化学振荡反应和核酸测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某些体系中,某个组分或某些组分的浓度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类反应现象就是化学振荡反应。化学振荡是一种非平衡非线性现象,非平衡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其研究对解决生命起源等基本问题以及大气动力学和化工过程分析等实际问题具有重大的影响。由于化学振荡反应的机理十分复杂,所以对这种现象产生机理的研究和对其应用的研究而言进展比较缓慢。本文主要用共振光散射及荧光技术对化学振荡反应进行定性表征,对产生的光谱信号的本质和机理进行了解析,为研究化学振荡机理提供新的方法和检测手段。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pH 2.21的BR缓冲溶液中,阴离子染料二氨基蓝3R(DB)与鱼精DNA(fsDNA)通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叁甲铵(CTMAB)的“桥梁”作用,形成叁元复合物,从而使体系的散射信号增强,其最大散射峰位于346.0nm处,增强的共振光散射强度(△I/RLS)与0.03~1.0μg/mL范围内的fsDNA溶液呈线性关系,据此测定fsDNA的含量。此方法用于合成样的测定,回收率在95.4%~104.2%之间,RSD小于2.1%。(2)对H_2O_2-KSCN-CuSO_4-NaOH振荡体系进行散射光谱扫描发现,不同时刻的共振光散射信号在波长380.0nm~510.0nm范围内有比较大的改变,最大散射峰位于453.0nm处。在普通荧光仪上采取定波长时间扫描模式,得到H_2O_2-KSCN-CuSO_4-NaOH振荡体系随时间变化的共振光散射信号变化图,从而达到用此共振光散射技术直观表征铜离子振荡体系的目的,建立了新的分析振荡反应的方法。对同一振荡反应,用共振光散射光谱检测的结果与通常用的吸收光谱结论是一致的,这表明共振光散射技术用于振荡反应的研究是可行的。(3)邻菲啰啉亚铁指示剂在催化B-Z振荡反应中,铁离子价态在二价和叁价之间循环,邻菲啰啉亚铁指示剂荧光强度也随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邻菲啰啉亚铁指示剂在277.0nm处激发得到414.0nm的发射峰,在此波长下,对体系进行时间扫描得到该体系的荧光振荡图,并考察研究了加入核酸后体系周期的变化情况。

刘慧敏[9]2009年在《联吡啶钌B-Z化学发光振荡体系及其分析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化学振荡是指反应体系远离平衡态时所产生的一种时空有序现象。因为与生物体系存在惊人的相似性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Belousov-Zhabotinsky(B-Z)振荡反应的研究最为深入。化学发光振荡反应是以化学发光分析法作为监测手段的特殊振荡反应。联吡啶钌(Ru(bpy)_3~(2+))作为一种水溶性好、性质稳定、发光量子产率高,且发光后不被破坏的发光试剂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研究Ru(bpy)_3~(2+)作为催化剂的B-Z化学发光振荡体系的分析应用。1.深入研究Ru(bpy)_3~(2+)催化的B-Z化学发光振荡现象,考察谷胱甘肽对该振荡体系的扰动作用,提出以诱导期为参量检测谷胱甘肽的新思路。实验结果表明:Ru(bpy)_3~(2+)-MA-KBrO_3-H_2SO_4化学发光振荡体系的诱导期可以作为分析检测的参量。痕量谷胱甘肽的加入改变该体系的参量,延长诱导期,降低化学发光强度。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谷胱甘肽溶液浓度在8.0×10~(-7)~1.0×10~(-5)mol/L范围内时,振荡体系诱导期的变化量与谷胱甘肽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8,最低检测限是1.98×10~(-7) mol/L,可作为检测谷胱甘肽的新方法。对谷胱甘肽影响Ru(bpy)_3~(2+)化学发光振荡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2.研究半胱氨酸对Ru(bpy)_3~(2+)催化的B-Z化学发光振荡反应的微扰作用及体系中各组分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可能的微扰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半胱氨酸抑制Ru(bpy)_3~(2+)化学发光振荡反应,并使体系的诱导期延长。半胱氨酸浓度在8.0×10~(-7)~5.0×10~(-5) mol/L范围内时,振荡体系的诱导期与半胱氨酸浓度成比例改变,相关系数为0.997,最低检测限可达到4.3×10~(-7) mol/L,用于混合样品的测定时,结果满意。系统研究了测定体系的干扰情况。3.利用甲巯咪唑对Ru(bpy)_3~(2+)催化的B-Z化学发光振荡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新的甲巯咪唑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甲巯咪唑能明显的延长Ru(bpy)_3~(2+)化学发光振荡体系的诱导期,且浓度与诱导期的改变值△Ti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是6.0×10~(-7)~6.0×10~(-5)mol/L,最低检测限为3.2×10~(-7)mol/L。对温度、各反应物浓度对甲巯咪唑扰动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际检测了甲巯咪唑片中甲巯咪唑的含量。

李奇志[10]2002年在《化学振荡反应及其分析应用》文中认为近年来非线性热力学和化学振荡现象已成为许多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化学振荡反应具有特别的宏观现象及特殊的机理,因此成为分析化学进行微量检测的有效工具。本文利用化学振荡反应首次建立了缬氨酸、利福平、二苯胺磺酸钠的动力学检测方法,结果满意。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化学振荡反应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综述回顾了化学振荡反应发展历史,研究了与之有关的热力学基本理论和化学振荡反应具备的条件。对几类化学振荡反应机理,特别是B-Z振荡反应机理给予详细阐述。系统地评述了1978—2002年间化学振荡反应在分析检测应用取得的进展。第二部分:二苯胺磺酸钠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研究了B-Z振荡体系电位-时间曲线在各种组分不同浓度下周期和振幅的改变值与加入二苯胺磺酸钠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入分析物扰动后B-Z振荡体系第一个周期改变值与加入浓度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6。改变组分浓度,可适当提高检测浓度范围,减小硫酸浓度则能大大增加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第叁部分:利用APP技术和B-Z振荡反应检测利福平研究了不同浓度利福平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利福平浓度与进样后振荡反应第一个周期的增加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范围2.49×10-7 ~3.38×10-5M, 相关系数0.9987(N=18),报道了最佳测定条件及此方法用于两种药物中利副平含量的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利福平与B-Z振荡体系相互作用机理。第四部分:使用H2O2—CuSO4—KSCN振荡反应测定缬氨酸首次报道了利用Cu(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硫氢化钠的封闭振荡体系测定缬氨酸的新方法。加入缬氨酸的浓度与第一振荡周期、第二振荡周期的改变值均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0.9996。线性范围2.77×10-5 ~ 5.52×10-4M。该方法准确率高,相对标准偏差0.83%。讨论了缬氨酸与Cu(Ⅱ)振荡体系的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1]. B-Z化学振荡反应及其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D]. 陈华.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2]. 化学振荡体系及其在中药电化学指纹图谱中的应用研究[D]. 陈振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3

[3]. 四氮杂大环铜配合物催化的化学振荡反应分析测定氨基酸[D]. 沈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4]. B-Z化学振荡反应及其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D]. 曾丽娟.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5]. 化学振荡在分析测定中的应用研究[D]. 孙璇璇. 安徽大学. 2017

[6]. 化学振荡反应及其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D]. 张晓莉.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7]. 化学振荡反应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D]. 索南.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8]. 分子光谱在化学振荡反应和核酸测定中的应用[D]. 晏苹. 西南大学. 2008

[9]. 联吡啶钌B-Z化学发光振荡体系及其分析应用研究[D]. 刘慧敏. 华中农业大学. 2009

[10]. 化学振荡反应及其分析应用[D]. 李奇志. 西北师范大学. 2002

标签:;  ;  ;  ;  ;  ;  ;  

化学振荡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