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影响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每一个小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 小学生 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59-01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重要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和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忠实守护神。起着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三者的组带作用。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去影响学生,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建立科学、规范,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班主任要事事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切实起到领头雁的表率作用,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恰当地运用表情、动作、语言去关爱与呵护、感染孩子。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心理需求,改进和创级管理方法。班主任要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乐业”精神,主动地去管理班级,并乐观地看待和积极应对工作中所到的图难,让小学生在舒适、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并且学有所获,身心健康
一、积极暗示,平等管理
小学班主任老师的言行举止、心态心理对学生的心理或行为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因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没有充分发展,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力发展落后于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及观察力,教师的积极暗示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教师乐观向上,对学生给予正确的评价与褒奖,就能收到“镜像效应”似的心理暗示效果。对学生积极性的评价,能使小学生潜意识中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会变得乐观、自信、积极进取,能找到学习中的动力和激情,敢于竞争,自主探究。不容易被挫折击倒,容易取得成功。班主任要利用每次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已,在竞争中显示自己的才能。对班级管理积极出谋划策,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如:在选举班干部时,教师改变了民主评选的方法,而是让全体学生人人申请:你想申请什么职位,凭你的自身条件符合当什么干部;当选班干部后你要怎样为同学服务。教师在班级中设立多个职位:班长、体育委员、早读的领读员、卫生监督员、图书管理员、课间活动监督长等等,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施展,鼓励学生参与竞争,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形成积极向上、富有特色有的班集体。教师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去影响小学生,创设平等的竞争机会,对学生进行健康影响,让学生快乐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榜样效应,和谐管理
许多“威权式”的小学班主任都认为“教不严,师之惰”,对学生要求绝对服从与统一标准,喜欢学生听话,乖顺,上课要要求身子坐直,不许说话,对全体学生要求高度一致,使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都无法独立自主,在人格上不易成熟,这就造成小学生心存畏惧、怨愤、忐忑,师生之间无法沟通,学生惧怕教师体罚,因此对教师存有敌意。“榜样效应”是对处在心灵重塑期的小学生具有非常大的触动和影响,班主任要把自己塑造成学生的榜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模仿你的一言一行,以此来教育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理,进行和谐管理,尊重学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让学生逐渐成熟,与学生和谐沟通,共同探讨学生在成长中的问题,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自己应该怎么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可塑性强,好奇心大。班主任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有吃苦时劳的精神,从我做起。升国旗时,班主任教师庄严肃立;面对满水的水龙头,教师要随手关上;地上有纸屑,教师要弯下腰去动手捡起来,放到纸篓里;课桌被学生碰歪了,教师帮忙把它扶正;教室地面脏了,教师拿起拖布擦干净……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就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的力量,并模仿着老师的样子主动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和谐相处,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其乐无穷。
三、换位思考,开放管理
换位思考就是班主任老师要换一种立场去看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从不同角度以开放的心态对待问题,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要经常思考“假如我是学生”,学生希望老师喜欢自己,帮助、教育自己,希望老师倾听自己的心声,学生年龄还小,约束力、自制力差,在成长中犯点小错是必然的。希望老师不要简单粗暴的批评自已,不愿意受到伤害。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遇事要“换位思考,律己宽人”。班主任上课学生很遵守纪律,科任老师上课就有些差异,班主任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假如站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是你,你会希望学生怎么听课呢?将心比心嘛,让学生自觉养成尊敬老师、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能够站在老师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体会到别人的难处,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教师容忍学生的一切过错,及时鼓励学生,“老师相信你能够改变”,用诚心唤起学生的信任,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加倍努力。
总之,班主任是小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航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要用积极的心理品质去进行班级管理,尊重小学生的人格,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完善班级管理体制,用积极的心理品质去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实施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1]朱春霞.“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J].新课程导学.2014(16):98.
[2]李贵清.巧用心理学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 [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3):233.
[3]刘景花.班级管理经验点滴谈 [J].考试周刊.2014(37):190
论文作者:郑龙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班主任论文; 小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班级论文; 老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