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国主义的层次性与教育的针对性_爱国主义论文

论爱国主义的层次性与教育的针对性_爱国主义论文

试论爱国主义的层次性和教育的针对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论文,针对性论文,试论论文,层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爱国主义分为爱故乡、爱民族、爱社会主义三种层次。爱国主义教育从内容、对象、方法上应分别对待,灵活多样。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层次 教育 针对性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美德。历史上,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巨大的向心力,一直鼓舞中华民族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当今,爱国主义是凝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意识,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宏伟工程。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布之后,更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并掀起了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热潮。但怎样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效果,仁智各见,方法各异。笔者认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意层次性,强调针对性是事半功倍的优良措施。

1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热爱的感情,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的。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历史形态。在现实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

爱国主义的初始形态是对自己生养成长的家乡故土的热爱。既包括对故乡的山脉、河流、湖海等自然风貌的爱恋情感,又包括对家乡人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风俗、礼仪的认同心理。集中表现为对家乡特定的社会地理环境和地域人文氛围的归属意识和亲和意识。是爱国主义的萌芽阶段和最低层次。带有自发性、直观性和狭隘性。是古代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但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是一种可贵的社会群体心理。包括在我们倡导的爱国主义之中,但它不是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核心内容。

爱国主义的发展形态是对自己所属民族和祖国的热爱意识。这里所说的民族指多民族国家中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诸多民族的共同体。包含着较强的地理意义和浓重的民族意识。是爱国主义初始形态——对自己家园故土热爱之情——的扩展和深化。这种情感仍然是自发产生的,但已带有明显的自觉因素和功利成分。它渗透着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历史发展和现实特点的认识和理解。也包含着对本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现实性。是对民族自我价值的肯定。是爱国主义的中级层次。这种爱国意识能够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它有积极因素,象抵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保卫自己国家民族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等。但也会带上狭隘性和落后性。表现为消极落后的民族偏见和民族歧视。其中的积极因素,应成为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爱国主义的现代形态是爱国主义的自觉形式。融合着现代意义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是对政治形态的国家充满热爱忠诚的感情和为之奋斗的责任心。是爱国主义的高级层次。它可能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对代表民族共同体的整体利益的国家政权组织的敬畏服从和维护;二是对处于没落阶段的阻碍历史进步的腐朽国家机器的摧毁和打击。现代爱国主义以民族集团为基础,以共同的历史经历和人文因素为纽带,加强人们对国家的忠诚心和凝聚力。这种现代爱国主义形态在各种社会制度下都广泛存在着,既有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斗争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也有发展中国家反对垄断资本经济掠夺和强权政治威胁,维护民族尊严、利益和主权完整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还有垄断资本财团推行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反动的“爱国主义”。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宏扬这种积极的现代爱国主义精神,为伟大的爱国主义祖国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斗。

爱国主义的最高形态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是爱国主义的最高层次。要求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要求无限忠于社会主义的祖国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热切地关注我们的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并为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制度,为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兴旺无私奉献努力奋斗。主张全世界各民族的无产者和劳动人民,不分民族和国度,在反对共同敌人,推翻剥削制度的斗争中联合起来,相互支持,联合战斗,克服狭隘民族观念,把全世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作为最高利益置于本民族利益之上,为全人类的解放和进步而奋斗。这种形态的爱国主义具有最高的思想境界,是动员全世界无产者的光辉旗帜,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高目标。

2

爱国主义内涵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所谓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就是指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时代特征,在内容、形式、方法和要求诸方面因人因事因地制宜。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要求,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要有不同的内容。

固然,爱国主义教育是个永恒的课题,各个时代都有爱国主义教育。一脉相通,源远流长。但爱国主义却是个历史范畴。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又各不相同,当国家民族面临外来侵略的危急关头,爱国主义的内容就集中体现为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保家卫国,抗击侵略的牺牲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爱国主义则更强调忠于职守,敬业奉献。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艰苦奋斗的创业意识。而在国家处于社会制度变革更替的社会革命时期,在新旧势力生死博斗的情况下,爱国主义就又体现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弃旧迎新,向腐朽落后的反动势力开战,为革命的进步的新生事物效力的革命精神。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世界社会正在走向新的社会文明,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有力地影响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各国政治、经济及科技的竞争日益激烈,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发生着分化和改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交织在一起,提出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特殊要求:必须迅速地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大角逐中自立于强者之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就突出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目标,认真贯彻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尽快发展生产力,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经济繁荣、人民幸福而努力。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要求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分层有序,有不同的教育重点和目标要求。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切实可行。确定教育目标要大小适中,远近配套,使不同的教育对象从各异的起点开始,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层层递进地培养爱国意识。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的总目标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这些目标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达到的。对不同的人也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对于中学生和一般群众,教育活动的目标主要放在感情层面上,进行爱国主义意识的培养,要求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集体、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对中学生就要在感情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适当的理性疏导。要从道德伦理层面上进行教育,讲授历史上的爱国人物和爱国史实,进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以及现实国情和建设成就教育,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对于大学生,就要侧重于爱国主义的理性教育,不仅要有情感培养和伦理要求,更要提升到政治原则要求上,进行国家主权独立和民族自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以及国家安全和国内外形势教育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虽然是青少年,但对社会其它成员也应进行,尤其是党政干部,特别要在更高的价值观的层面上提出爱国主义的要求。培养他们为国家民族振兴的报国责任感和义务感,要求他们深谙民族大义,增加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把忠于祖国的爱国热情落实贯彻在本职岗位工作上,艰苦奋斗,爱国敬业。

并且要针对不同对象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科学地安排教育内容,使各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衔接系统,各种教育形式协调配合。

第三,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要求,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对于思想文化水平较低的对象,接受能力较差,主要采用生动活泼多样有趣的感性形式,象组织参观考察,观看影视片,举办展览,请英模人物报告等等,而对于大学生,就要特别注意进行系统地爱国主义理论教育。要从伦理要求和政治原则的角度,在理性层面进行分析和阐释,培养他们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增强民族自强意识和自豪感。教育形式既要灵活多样,更要严肃规范。象时事分析会、政策报告会、形势研讨会,并且要经常化和制度化。特别是对于党政机关干部和涉外部门的从业者,更应进行高水准的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他们就不是一般性的理论说教,而是要经常不断地结合具体工作性质,分析教育和培养训练他们在对外交往中时时处处珍爱自己的祖国和中华民族,把爱国主义的原则和外交斗争的策略有机结合起来。刚柔有度,曲张有节,捍卫国家利益,维护民族尊严。

总之,爱国主义是多层面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范畴。爱国主义教育是个面对全社会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强针对性,密切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教育对象,科学分解教育目标,恰当安排教育内容,讲究教育方式方法,才能使爱国主义深入人心,提高实效。

标签:;  ;  

论爱国主义的层次性与教育的针对性_爱国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