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东欧左翼政党出现相对优势之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左翼论文,政党论文,金融危机论文,优势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1;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574(2013)02-0037-07
2010年前后,中东欧左翼政党曾遭遇空前挫折,在几乎所有国家都丧失了执政地位。2012年以来,左翼政党再度崛起,在多个中东欧国家的竞选中获胜,扭转了左翼政党式微的局面。尤其是在2013年捷克总统选举中,具有左派倾向的前总理泽曼竞选成功。上述现象是否足以表明中东欧左翼政党已经取得了相对优势呢?
一、金融危机下中东欧国家政治天平向左倾斜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使中东欧国家经济遭受巨大打击。在日趋恶化的经济形势下,欧洲各国普遍爆发了反对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左翼社会运动,社会思潮开始向左转①。2012年以来,由于欧债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以及欧元区出现的二次衰退,欧洲政治形势也开始向左转,中东欧多个国家的左翼政党在选举中获胜。有分析人士称,中东欧政治博弈的天平正在向左倾斜。
(一)金融危机下中东欧经济受到明显打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东欧国家新兴市场的表现举世瞩目,“新欧洲”的增长速度一直比“老欧洲”快②。到2007年,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赶上了原欧盟15国,并且发展相当顺利。其中,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获得国际投资者的青睐,成为国际资金流向的热点地区之一。然而,2008年之后,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东欧经济陷入困境。
首先,中东欧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下降。2011年11月24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匈牙利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别”,即从BAA3下调到BA1,标志着匈牙利被正式卷入欧元区债务危机。此后,持续恶化的经济形势使匈牙利的主权信用评级不断被下调:2012年1月6日,惠誉公司将匈牙利长期本、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BBB-下降至BB+;2012年11月24日,标准普尔公司将匈牙利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BB+下调一级至BB。中东欧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将导致这些国家政府机构和银行的融资能力受到质疑并随之被下调评级,拖累其经济增长。
其次,中东欧国家的债务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全球主要市场特别是欧元区经济陷入衰退,致使中东欧经济步履蹒跚,投资者开始撤资,本币贬值,中东欧国家债务迅速增长。2010年,斯洛伐克政府的财政赤字为44.36亿欧元,增加了16.45亿欧元,占GDP比重由前一年的6.77%上升为7.8%,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为43.4%;2011年,斯洛伐克的公共债务为43.3%③。2011年9月,匈牙利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82%④。2009年,捷克的公共财政赤字不断扩大,2011年的公共债务达到40.8%。匈牙利、捷克等国主权债务状况持续恶化,中东欧国家融资成本出现明显上升。
第三,中东欧国家的就业问题依旧严峻。国际金融危机给中东欧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带来极大冲击,由于主要出口目的地欧盟地区的经济不景气,致使中东欧国家许多企业减产,就业率随之下降。外资企业的撤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东欧国家失业率的上升。中东欧国家的失业率普遍高于欧盟平均水平:2012年12月之前,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的失业率均超过了10%;2012年,斯洛伐克第一季度的失业率达到14.1%,环比增长0.1%,为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⑤。由于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内投资消费萎靡不振等原因,中东欧经济复苏的内在动力明显不足,经济实现全面复苏尚需时日。
第四,中东欧部分国家陷入“二次衰退”。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重债国继续实施紧缩措施以及全球经济形势脆弱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欧元区经济陷入“二次衰退”⑥。2012年,波兰、捷克、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速大幅放缓,部分国家陷入“二次衰退”的泥潭,经济复苏的步伐开始疲软。罗马尼亚、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等国经济麻烦不断,主权债务状况恶化,失业率居高不下,吸引外资的情况也没有明显改善。2012年10月,斯洛伐克经济景气指数达到2010年以来的最低值。2013年1月,匈牙利通胀率达6.6%,高居欧盟国家榜首⑦。捷克的经济在2012年也严重下行,公共债务迅速增长,9月以来连续两次降息,基准利率降到了历史最低。
(二)多国左翼政党取得竞选胜利
在中东欧国家,经济状况和失业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选举行为和结果。经济形势的恶化和右翼政党采取的紧缩政策,使民众对执政的右翼政党极为不满,从而给左翼政党带来了相对有利的外部机遇。2012年以来,中东欧多个国家的左翼政党在竞选中获得成功。在2012年3月斯洛伐克议会选举中,方向党获得胜利,得票率达44.41%,在国民议会150个议席中占83席位,获得组阁权⑧。2012年10月立陶宛议会选举中,中左翼政党获得大胜,其中社会民主党和劳动党成为最大赢家,前者获得38个席位,位居第一;后者获得29个席位⑨。2012年12月罗马尼亚议会选举中,由社会民主党、保守党和国家自由党组成的中左联盟“社会自由联盟”,在参众两院选举中得票率分别为60.03%和58.63%,赢得压倒性胜利⑩;在各级地方选举中,罗马尼亚社会自由联盟也都取得了胜利。2012年10月捷克地方选举中,左翼政党攻下十一州,其中社会民主党占九州,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共产党占两州,执政党中只有公民民主党占领一州(11);2013年初捷克总统大选中,具有左派倾向的前总理泽曼赢得54.8%的选票,战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施瓦岑贝格,成为捷克历史上首位直选总统。
上述大选结果表明,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东欧左翼政党已经扭转了自2010年以来形成的被动局面,在政党博弈的天平上出现了向左倾斜的趋势。可以说,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的社会思潮开始向左转;而在随后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欧洲政治也在‘向左转’”(12)。除波兰外,当前中东欧其他国家的左翼政党均不同程度地取得了相对优势。
二、右翼政党加强紧缩政策,左翼政党相对优势凸显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中东欧国家实施的严苛的紧缩政策给民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社会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各国政府此时大多是右翼政党执政,因此右翼政党的支持率出现大幅下滑。在此情势下,左翼政党提出了加强政府调控、重视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平衡等传统左派政治理念,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在竞选中具有突出优势。
(一)金融危机下右翼政党的紧缩政策导致民众失望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及欧债危机的重压下,不少中东欧国家右翼政府都采取了紧缩政策,结果导致了民众不满情绪的上升。
首先,提高税收,缩减公共开支。中东欧右翼政党为减少财政赤字,普遍采取了缩减公共支出、提高税收的政策。2010年,匈牙利政府推出财政紧缩政策,削减财政支出,2011年开始向电信业、银行业等行业征收银行税和危机税。2011年,捷克政府将国家公务员和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削减10%,2013年起又将普通增值税税率提高至21%,低档增值税税率提高至15%,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至20%(13)。罗马尼亚政府主张削减政府开支,提高统一税、增值税,打击偷漏税等。立陶宛政府采取了包括削减财政支出、提高税率、设立新税种等多项紧缩政策,2009年两次调整政府预算案,将公共部门人员的工资削减30%,分档缩减退休金和增加税收;同年还将增值税税率提高至19%,企业所得税税率提高至20%,增值税税率提高至21%(14)。
其次,压缩社会福利,减少养老金。中东欧国家右翼政府为应对危机、降低财政赤字,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大幅减少工资、社会福利、退休金和养老金等。2009年4月,捷克政府通过了2013-2014年一揽子财政紧缩方案,实行控制养老金增长、提高税收等一系列措施,规定2013年退休金的增长不超过通胀和实际工资增长的三分之一,取消对重新工作的退休人员的税收优惠和缴纳健康保险的最高限额等。罗马尼亚总统伯塞斯库一直公开主张大幅削减财政支出,大幅减裁包括学校、医院在内的预算,以及大规模裁减政府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立陶宛政府自2009年开始,采取进一步削减开支等措施,包括削减育儿补贴和教师、军人、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并规定自2011年起,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两年内不得上调。
中东欧国家右翼政府采取的这些紧缩政策,对稳定国家财政取得一定成效,然而也导致了经济发展持续停滞,失业和贫困增加,普通劳动者承受更多剥削,从而增加了政府的执政难度。右翼政党的紧缩政策普遍导致了民众不满,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对,致使各国政府更迭频繁,因此在新一轮的较量中,左翼政党出现转机,逐步取得相对优势。
(二)左翼政党的政策调整取得正面效应
近几年来,在中东欧国家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左翼政党“意识形态偏左,政治实践偏右”(15)。然而在欧债危机背景下,左翼政党的政策主张又重新显现出传统的左派价值。
首先,放宽紧缩政策,降低税收。中东欧左翼政党针对右翼的紧缩政策,主张采取宽松政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斯洛伐克、立陶宛、罗马尼亚等国左翼政党都在竞选中表示,上台后将放宽紧缩政策,降低征税力度。例如斯洛伐克方向党获胜后,其领导人菲乔表示,在不损害中产阶级和低收入者利益的情况下,将努力使财政状况健康化。新当选的捷克总统泽曼则呼吁,政府应停止实施财政紧缩政策,推行养老金改革。
其次,对中下层人民给予保护。在经济危机背景下,中东欧左翼政党提出了“富人多出钱、多保障穷人利益”的政策建议(16)。斯洛伐克左翼政府承诺,要废除单一税制,向大公司和富人征收更多的税,以保障中下层民众的失业补贴和养老保险等。捷克社会民主党许诺,如果胜选,政府将增加社会补贴,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泽曼在总统选举胜出后也表示,希望代表全体选民的意愿,代表“社会底层的一千万人口”,提高普通民众的收入和社会福利水平。
再次,增加就业岗位,重振经济。中东欧左翼政党在竞选中许诺增加就业,减少失业率。斯洛伐克左翼政府表示,将通过补助中小企业改善青年人的就业问题。立陶宛社会民主党领袖阿尔吉尔达斯·布特凯维丘斯表示,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在维持现有工作岗位的基础上,将创造更多新的工作机会,增加年轻人就业,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泽曼在竞选捷克总统时也主张,应该进行更多的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
左翼政党的上述政策主张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正面效应。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左翼政党把推动经济增长、反腐败、提高工资和退休金等作为竞选口号,凸显了其传统的左派价值。这样的政策导向和价值取向,为其赢得了更多的支持,使一些左翼政党在竞选中顺利上台执政,给右翼政党以极大打击。
(三)金融危机引发政治动荡,左翼政党相对优势凸显
金融危机打击了世界经济,也严重挑战了执政党引导国民经济的能力,并且影响了其竞选支持率。危机引发的政治动荡使中东欧国家的右翼执政党在新一轮较量中支持率大为下降,在竞选中惨遭失败,而左翼政党的支持率则不断上升,在一些国家的竞选中取得成功。正如有学者指出的,紧缩政策是“经济上的丹药,政治上的毒药”(17),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由于民众难以忍受失业和福利削减带来的双重冲击,致使中东欧一些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议、罢工、示威游行。2012年4月,由于财政紧缩政策引起民众强烈反对,捷克爆发了23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抗议示威活动。在罗马尼亚,也由于政府的紧缩政策引发民众不满,导致政府多次改组,例如2012年初爆发的大规模反政府、反改革示威,直接导致了上台仅78天的温古雷亚努总理的下台,成为罗马尼亚现代史上执政时间最短的总理。
在新一轮竞选中,中东欧左翼政党凸显其传统左派价值,认为“只有保障社会公正,才能保证社会民主党人的身份特征”(18)。与右翼相比,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左翼政党更强调民主、公正、平等、社会保障、公共福利等传统左派价值。由于“在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欧洲社会民主党的政策更为突出传统色彩”(19),因而受到中下层民众的欢迎,以社会民主党为主导的左翼政党的支持率不断上升,在多国竞选成功。同时,左翼政党还不断抓住右翼执政党一些领导人的贪污腐败行为大做文章,迫使一些右翼政府不断更迭。总起来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欧债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左翼政党取得明显相对优势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对左翼政党取得相对优势的评析
2012年以来,中东欧左翼政党在竞选中取得相对优势,主要得益于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背景下右翼执政党的应对不力,以及左翼政党自身在竞选中提出的符合民意的政策主张。然而,这种相对优势能持续多长时间,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竞选获胜后,左翼政党要完全兑现其竞选承诺并非易事。目前,全球经济仍不景气,欧元区又陷入“二次衰退”,这对严重依赖欧盟经济发展的中东欧国家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左翼政党不能促进经济发展、满足广大中下层选民的利益,那么右翼政党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首先,中东欧左翼政党的相对优势是外部经济形势带来的机遇。事实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左翼政党在竞选中获胜并重新上台,并非其政治实力比右翼更强大,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经济形势带来的机遇。在当代政治生活中,选民在投票时往往不再根据感情上的好恶,而是取决于政党的政治经济业绩。不管是左翼还是右翼执政,选民只要对现状感到不满,就会把选票投向主张改变现状的一方。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下,中东欧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而此时执政的大多是右翼政党。为了应对危机,获得外部援助,执政的右翼政府大多采取了紧缩财政的政策,严重损害了中下层民众的利益,致使其对右翼感到非常失望,希望有其他政党来代表自己的利益。而左翼政党主张加强政府调控,重视福利保障,促进社会平衡,保护弱势群体,这些传统左派理念恰好迎合了民众的需求,因而吸引了大批选民支持。
其次,左翼政党执政后兑现竞选承诺面临艰难挑战。中东欧国家要走出危机,不仅取决于外部经济复苏的推动,还取决于各国内部进一步的制度改革。因此,如何调整紧缩政策,保持社会平稳发展,是对左翼政党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在竞选获胜后,兑现竞选承诺成为左翼执政党的首要任务和严峻挑战。特别在当前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双重压力下,如何把恢复经济与坚持可持续福利社会有效结合起来,是一个现实的政策难点。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能够继续获得选民支持,否则便会失去选民信任。目前,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复苏步履蹒跚,欧元区经济危机“已由‘急性发作’转为‘慢性病’”(20),再加上中东欧经济对欧洲市场依存度较高,这些必将成为制约中东欧经济发展的持续因素,并影响其就业、福利和生活水平,正如有学者担忧的,“任何政党接手政权,均是政治上的‘自杀’”(21)。
再次,左翼政党要长期保持相对优势将困难重重。左翼政党虽然暂时取得相对优势,但要保持这种优势将面临诸多困难,不仅要面对竞争对手右翼政党的攻击,还要面对新民粹主义政党的威胁,同时也受到自身内部结构、政策主张、思想变化以及执政能力的制约。苏东剧变以来,中东欧国家已经形成左右翼政党交替执政的规律,从长远看,左翼政党目前的这种相对优势只是中东欧政党政治规律的一种体现,左翼政党的政策调整并不等同于传统左翼政治方式的回归,它们在执政中将继续受到右翼政党的挑战。另一方面,2000年以来尤其是加入欧盟后,中东欧的新民粹主义政党日益活跃并在一些国家上台执政,冲击着左右翼政党轮流执政的基本格局。由于在一些国家左右翼政党都未能改善人民生活状况,未能很好地解决腐败问题,且左右翼政策出现逐渐趋同之势,导致部分民众对传统的左右翼政党失去信任,而宁可选择以“取悦于民”为核心政策内容的新民粹主义政党。此外,左翼政党自身的发展状况,对其能否继续保持相对优势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例如,中东欧左翼政党内部力量不均衡,成员老化,缺乏明确的自身定位和具有新意的政策纲领,在现代竞选手段的运用上相对落后,有时口号与实践不一致等,都将使其未来发展面临考验。
鉴于上述因素,在中东欧左右翼轮流执政的政治格局中,左翼政党的这种相对优势能保持多久,仍有待观察。
注释:
①李姿姿:《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欧洲左翼运动现状及展望》,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2期。
②金雁:《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斯洛伐克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斯洛伐克2010年经济形势》,http://sk.mofcom.gov.cn/article/ztdy/201104/20110407492647.shtml.
④杨永前:《“剪不断理还乱”的匈牙利债务问题》,新华网2012年1月13日,http://news.xinmin.cn/roll-new/2012/01/13/13314576.html.
⑤Slovensko spomalilo rast,eurozóna na nule,http://ekonomika.etrend.sk/ekonomika-slovensko/slovensko-spomalilo-rast-na-tri-percenta.htm.
⑥王钰深:《欧元区陷入二次衰退》,载《解放日报》2012年11月17日。
⑦张环:《东欧国家启动新一轮降息周期》,载《金融时报》2013年1月11日。
⑧孙希有:《斯洛伐克公布议会选举正式结果》,新华网2012年3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3/12/c_122820383.htm.
⑨李德萍:《立陶宛公布议会选举最终结果》,新华网2012年11月6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2-11/06/c_123917086.htm.
⑩林惠芬:《罗马尼亚执政联盟以绝对优势赢得议会选举》,中国新闻网2012年12月10日,http://www.chinanews.com/gj/2012/12-10/4397061.shtml.
(11)雪晴:《捷克举行地方选举,在野左翼政党大胜》,欧洲时报网2012年10月15日,http://www.oushinet.com/172-2783-197488.aspx.
(12)张桂枝、苏婷等:《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沉稳应对做足功课》,载《天津经济》2012年第6期。
(13)王义:《捷克政府通过一揽子财政紧缩方案》,新华网2012年4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4/12/c_111767433.htm.
(14)李丹琳:《2009年立陶宛经济形势综述》,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第7期。
(15)金雁:《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第64页。
(16)李增伟、刘歌:《中东欧左翼政党日趋强势》,载《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2日。
(17)转引自孔田平《试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的影响》,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4期。
(18)龚加成:《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探索——冷战结束后社会党国际纲领与政策的演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页。
(19)林德山:《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力量的政策调整》,载《人民论坛》2013年第3期。
(20)陶冶:《欧元区:经济疲弱大势难改》,载《金融时报》2013年1月8日。
(21)任奇:《罗马尼亚总理执政78天后下台》,中国日报网2012年4月28日,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12-04/28/content_15172836.htm.
标签:欧债危机论文; 金融风暴论文; 捷克总统论文; 金融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政治背景论文; 经济论文; 欧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