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校文化透视_学校文化论文

校本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校文化透视_学校文化论文

校本教研的学校文化视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论文,学校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校本教研的认识模糊与实践歧义

关于校本教研,有几种比较流行的定义:

一是“研究活动说”。

二是“改进教学说”。

三是“教育规范说”。

四是“课改策略说”。

五是“学校发展说”

当然,还有一些关于校本教研的不同表述,综合起来看,多数学者对校本教研的基本共识主要有以下方面:

——校本教研是传统教研机制的再发展,是对教研工作的继承和创新;

——校本教研的研究主体是广大中小学教师,这就承认了教师具有研究自身教学实践的权力和责任,有助于教师的角色转变,即从研究成果的应用者向既是知识的生产者又是应用者的角色转变;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地,这意味着研究重心的下移,体现了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的发展趋势,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的问题重新从研究的边缘走入了研究者的视野,这是在反思理论研究基础上的纠偏。

由此可以看出,校本教研是针对学校教育实践问题以校长、教师为主体的研究。但是,由于校本教研作用和功能的理论认识存在不确定性,导致了校本教研实践中的困惑,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疑问一:校本教研就是研究课堂教学吗?如果把校本教研的范围局限在课堂,过分强调课堂教学的研究,实质上是局限于教材、教法的研究,使校本教研实践呈现出以下问题:学校以及教研机构是存在着将校本研究内容窄化的倾向;对教学过程是否能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是否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等有关课程价值问题的思考和关注不够;对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的发展价值和教育意义等很少追问;对如何认识和处理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学术课程与活动课程等之间的关系,学科课程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科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科课堂教学与学科拓展活动之间的关系等缺乏自觉的研究意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问题研究得也不够深入;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发展环境的研究重视不够。

疑问二:校本教研就是学校教研组活动规范吗?把校本教研淡化为学校的日常工作或视为教研组活动并用制度加以规范,是当前开展校本教研的普遍现象。教研组从本质上说是一级行政组织,它的核心职责是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把校本教研作为学校教研组活动规范,会使得教研组布置工作、检查工作,以及以教研组名义组织的例行公事的所谓“学习”,都算作校本教研。而事实上,校本教研是传统教研机制的再发展,是对教研工作的继承和创新,校本教研不仅要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实现教师的自我重构,致力于从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技能等各个方面成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专业人员。把校本教研作为学校教研组活动规范难以能使教师有这样的理性认识和主体性实践。

疑问三:校本教研就是理论研究吗?把校本教研定位于理论研究必然导致把教师作为理论研究人员,影响教育教学工作。一些学校仅将校本教研作为宣传自己或扩大自己影响的手段,为了搞校本教研活动,绞尽脑汁想问题,而在实践中,则形式化地要求教师以写教学后记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以几个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互相听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同样互助;将搞次大型教研活动,请上级教研部门的人来做点评作为专业互助。这导致广大的教师对校本教研的理论价值认识不够,将校本教研当作了负担,或者是教师不愿学习教育理论,希望有现成的操作模式,将校本教研简单化为一系列操作程序,有的甚至刻意标新立异,等等。这样的校本教研无助于提高学校教育的成效。

二、校本教研的学校文化规定性

从学校文化的角度来看,校本教研是一种文化活动,是校长、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文化,是学校校长、教师特有的工作和学习方式,是校长、教师外显与内在交融的教育教学文化,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更新学校教育价值观

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学校文化的创新。在社会转型或重大教育变革时期,一所学校师生长期沿袭下来的日常生活方式往往难以自然地与学校发展的新要求相契合,“这就需要学校自觉地对原有文化进行扬弃”,“在保留和继承原有文化积极一面的同时,剔除其中某些不合时宜的元素”。[1]学校文化创新的源头是教育价值的创新。学校在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中,不仅要进行精神文化创新,更重要的是变革教育价值观,以保证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校本教研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有赖于教育价值观的创新,都要站在文化的高度上,从教育价值取向和办学理念等教育管理的源头上进行创新。只有对先进的学校文化作出贡献,其创立的理论才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从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到陶行知、张伯苓,这些伟大的教育家所创立的教育理论都立足于各自学校先进的文化建设。脱离自身学校文化建设的教育理论只会是“空穴来风”和“空中楼阁”,难以对教育教学有指导意义。

2.明确学校改革与发展目标

校本教研强调解决学校、教师直面的实际问题,是基于学校实际条件的教学研究,其目的在于从学校内部推进教育改革,为学校确立新的改革与发展目标,使学校里所有的人都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校本教研是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得出促进学校“内部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办法,并以其特殊的方式、方法和结论丰富教育科学研究。这与专业教育科研人员的研究有本质区别。校本教研的真正内涵是基于教育实践的行动研究,是要解决教师实践智慧问题的行动研究。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有知识的支持,但主要是实践智慧,要靠实践经验的积累,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和反思。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是除旧布新,即消除旧的研究传统,形成新的教研文化。制度虽然属于文化范畴,但当用一系列规章、条目、细则来进行表达时,往往让人觉得它是一些死板、僵化的教条,体现的是“物”性,与反映精神层面的狭义“文化”有所区别。我们在制度基础上讨论文化时强调“制度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思想意识与制度和习惯、规范、规则的内在一致性”,即制订的制度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人们意识中所秉持的思想、道德和伦理的价值判断。[2]从应然的角度讲,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就是构建一种全新的教研文化甚至是学校文化。

3.整合学校教育资源

学校教育价值观一旦成为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精神支柱,对学校组织的建立、维系、发展就具有感召和凝聚作用。实际上,从校本课程设置、教学活动设计再到学生作业布置,都能反映出学校的价值观。可以说,学校发展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价值观的创新与否。因为,学校教育价值观是学校全体成员审视各种教育活动的共同标准和尺度,是衡量、评判学校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理论前提和哲学依据。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教育资源一般指保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而可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不断提高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不仅能提高办学效益,更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现代学校制度强调学校组织的开放性,开放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巨大的资源集合,意味着教育功能的倍数增长,强调学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沟通、交换和互动,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吸收一切有益于学生成长、有益于学校发展的教育资源,是现代学校建设的重要标志。

总之,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校文化研修活动,是学校文化创新的基础和先导。

三、以校本教研为诉求的学校文化建设

作为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学校文化都对校本教研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进行校本教研,应重视以下内容:

1.树立校本教研兴校理念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学校文化建设服务,国内外名校,都在尝试走一条科研兴校的道路。许许多多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名师等,都是在教科研的实践中成名成家的。所以让每一位教师深刻领会校本教研的内涵和价值,以学校教育价值观为核心,从上到下树立打造校本教研文化的共同信念是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基础。

2.以制度建设推进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他们在教学改革中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能及时、准确、深入地揭示出学校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能找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措施和途径;能及时反馈所采取的教学改革措施和途径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目标达成度,及时调整、完善教学改革方案。可以说教师不仅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创造者,也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应用者和转化者。因此应把校本教研作为教师的职责之一,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3.建立学习型的校本教研组织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在传统的学校教研体制下,教师与教研机构、教研员之间是纵向、单线的关系。校本教研制度要求学校形成一个研究共同体,以消除教师在传统教研体制下形成的孤立、依赖和服从的研究心态,营造整体性、合作性的教学研究氛围,使教师和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研究主体。

校本教研共同体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我国传统的校本教研主要是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学校虽具有学习型组织的某些特征,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具有以下特征:有一个人人赞同的学校发展共同构想;在教学工作中抛弃旧的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不断实现教学行为的变革;作为系统的一部分,成员对所有的组织过程、活动、功能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人际间坦率的相互沟通;人们抛弃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为实现学校组织的共同构想一起工作。[3]学习型组织拥有一种由共同信仰、价值观、实践活动和管理制度凝结在一起的文化氛围,而且这种文化氛围建立后,不管人员怎样流动、领导怎样变更,其组织永远具有活力。

4.打造合作型的教师团队

教师的同伴互助,应在专业研究人员和中小学教师之间组成学习共同体,建立互助合作关系。从文化学的角度审视,有两种文化对教师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大学研究机构文化,二是中小学文化。大学文化对于教师普通文化基础的形成、所教学科专业文化的掌握、教育理论的理解、教育理论前沿的把握都是十分重要的。但这种文化和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有一定距离,它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代替中小学文化。中小学文化是广大师生学校生活经验和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大学文化和中小学文化的融合是校本教研所必需的,这两种文化的融合要求专业研究人员和中小学教师结成伙伴,最大化地发挥同伴互助作用,以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以往校本教研的注意力多集中在课堂教学和教师教育行为规范上,而事实上,校本教研的重要作用和功能是引领学校文化发展,提高学校文化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通过培育新的学校文化,提高学校教育主体的凝聚力、创新力,形成特色学校文化,是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

标签:;  ;  ;  ;  ;  

校本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校文化透视_学校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