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要加大信息教育力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力度论文,民族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2)12-0293-0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不仅是人类知识的延续与传递,还是以知识促进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科学与技术、教育与培训、信息与网络)。信息资源将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目前,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下世纪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域范围是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综观历史,西部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大聚居、小杂居的地区,至今仍是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最为集中的区域。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38个世代生活在西部,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3。在全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中,所有自治区、30多个自治州中的27个、155个自治县中的83个分布在西部,国土面积占整个西部86%,占全国民族自治地方的95%以上。可以这样说,西部大开发也就是民族地区大开发。
在广袤的西部,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资源。但是,这些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受教育水平低(西部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比重为18.6%,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东部低15个百分点,西部普通高校在校生只占全国21.4%,比东部低25.7%,2000年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与东部的绝对差距为12.3人)、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这些地区的信息化总指数都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八省区中有三个省区处于最低水平的第五类,有四个在较低水平的第四类,只有一个在水平中等的第三类。在1998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中,只有宁夏指数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其他七省区均在全国信息化水平平均指数值以下。例如电信建设和通讯水平都很低(乡村电话用户中东部比重高达53.5%,西部只有12.5%,移动电话用户中东部达到6029.6万户,占全国的57.3%,西部1781.8万户占全国16.9%,在新业务中,全国3.9万户数字数据DNN用户中东部占56.4%西部只有15.4%,互联网拨号和专线用户东西部比为59.2%和10.5%)。毫无疑问,民族地区应当认识到差距,要在开发其他资源的同时实施信息优先发展战略,只有信息意识和信息手段的超前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才能追赶国内其他地区,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的更大发展。信息与相关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知识的产生、迅速传播及有效利用提供了基本手段,信息化水平高的平台才有利于新思想、新技术、新信息传播和扩散、利用与普及;才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的整体知识水平,开阔视野、吸纳先进科学技术、赢得开发的投资机会。众所周知,知识和信息除了它本身固有的特性外,还可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知识的拥有与信息的把握,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为重要,它是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的发展还推动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社会的繁荣不再取决于物质和能量资源、资本等的规模和增量,而是首先依赖于知识及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无庸质疑,信息优势就是竞争优势。信息优势要求国民要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掌握较新的信息技术。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而教育信息化则是推行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基础。信息化教育的普及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更直接影响西部大开发的速度和进程。信息教育同样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理念的今天,信息教育还是我国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体措施。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学会学习,知道如何获取文献信息汲取新知识,如何利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更多、最有效的知识,从而加强自学能力和今后的科研能力。信息教育主要包括强化信息意识、普及信息基础知识、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1.信息教育首先是要增强国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整体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包含了对信息的重视程度即是否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本、货币、就是生产力,意识到把握新信息越多,就越具备在科技竞争中的主动权。其次,是否具有开放的意识,欲吸纳先进国家地区的科技和信息,强调具体行动的开拓性,以及对信息保持高度的敏感和始终的关注。我国少数民族基本上集中在西部或偏远的经济文化水平较落后地区,交通闭塞、基础通讯设施落后、文化的封闭和生活地域的分散增加了获取信息的难度。只有增强了信息意识,明确了信息拥有是生产力和竞争力体现,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个体文化素养的前提。才有可能从认识上真正重视信息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人才培养,主观能动地缩小与先进地区的信息化差距。培养和增强信息意识,还旨在于使学生能用信息的眼光从信息的角度发掘利用信息、关注信息的传递与利用,自觉地对信息进行创造性思维,加速创新信息的运动,使知识在传递和利用的过程中增值,形成知识生产力。
2.信息基础知识的普及
(1)要有明确的文献信息概念认识。文献是以文字、符号、图像、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存储、传播知识的载体。并进一步明确从定义概念上就突破只有传统印刷型是文献的概念,强调文献载体的多样性,特别是电子版、网络版等机读文献具有时效性强、跨时空、易检索的特点。
(2)要了解文献信息出版类型和文献信息加工程度的划分与作用。文献除了图书形式以外,还有期刊、报纸、学位论文、政府文献、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技术报告、名录、图谱等。期刊和会议文献是获取学术前沿信息的最快渠道。报纸则具有综合性强、内容新颖、有具体统计数据、是追踪热点新闻获取新信息的首选出版物。政府文献则具有规范性、权威性。专利文献和科技报告则可以捕捉到世界某一领域最新技术指标、了解科研进展水平等。
(3)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及网络数据库知识。随着文献信息的计算机数字化建设,网络数据库的增多,掌握基础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也成为信息教育的重点。要对数据库类型有一定了解,对于较实用的文献参考数据库(书目数据库、指南数据库)以及源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数值数据库)等具有一定的知识和了解。
3.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文献信息从19世纪起始终处于增长态势,从19世纪的每50年增长一倍,到20世纪前期的每二三十年增长一倍,到90年代每年增长1.5倍,可以说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信息量激增。而相对而言,人的有效利用时间是短暂的,加之学科的综合性与文献信息登载的分散交叉、以及语言障碍,势必造成获取信息的难度。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编码化程度越来越高,大部分文献信息中心在收藏、整理、记录文献信息时都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国际标准,如MARC格式、元记录方式,在标引文献时都采用规范的受控语言,如主题词表、分类法。如果不熟悉相关标准与规定,读者很难从众多杂乱的文献信息中准确、快速地检索到所需文献信息。特别是随着INTERNET的连通、我国几大信息网络也已开通,其中的中国教育科研网已成为我国第二大互联网,连接160多个城市和895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用户量达500多万。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建设为读者快速有效利用信息带来了从未有过的便捷,检索速度快、检索途径多,但是,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快速检索到与查找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如何熟练掌握相关高级检索以及如何选择检索标识、根据查找内容制定检索策略,诸如此类等等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都应作为信息教育的重点。另外,要了解并学会使用常用检索工具:书目、文摘、索引等二、三次文献以及相关的数据库,掌握所学专业或综合性的通用检索工具,如社科类应了解《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总书目》、《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复印报刊资料》等,理工科应掌握《中国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工程索引(Ei)》等国内外著名检索工具。了解重点工具书的体例、检索途径、使用方法及特点,学会利用二、三次文献检索原生文献,要能熟练浏览和使用图书馆的OPAC公共查询系统。随着INTERNET在我国的用户访问量逐年上升,以及国内几大网络的开通,各种期刊、报纸纷纷上网,学术性网站层出不穷,培养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检索相关网络信息已成为开放学生眼界、缩小信息差距的关键技能。要根据学生专业及信息需求,介绍国内外著名搜索引擎,介绍其检索方法和提供相关网址,在具体教育中应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力、筛选力,以及对信息的分析能力、整合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要对信息有创建性建设的能力,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评价,使信息在检索与使用过程中增值。
4.信息教育实施的保证和具体措施
教育信息化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关系教育和经济现代化全局的重点战略问题。教育既肩负培养新一代高层信息技术人才任务,又承担了提高国民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任务。因此从中央到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和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都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教育的重要性。(1)坚决贯彻党中央及2001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以西部教育科研网扩开工程、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程和高校已开设十几年的文献检索课作为开展基础,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大信息教育力度。从领导决策层就要更新观念、增强信息意识,制定相应的信息教育政策(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投融资政策、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和信息化高中级人才培养政策、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等,通过完善政策机制逐步形成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运行机制,真正使民族教育信息化的精神落到实处,并与地方的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协调关系,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拨专款用于信息教育,并在必要时检查、督促。(2)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高校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提高和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逐步开展计算机课、对在职教师和师范生普遍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处理好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之间关系,因地制宜,区分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中小学信息教育主要以培养增强信息意识和基础信息教育入门为主:如教会学生知道遇到问题应该自己去查阅文献、会利用图书馆的书目系统检索和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等;职业和高等院校则主要依托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真正执行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发文件命令,在各校教学计划中要将此课列为必修课或限制选修课,使所有专业的在校生都能保证在走出校门前都经过了较为系统严格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培养。相关图书馆和文献收藏中心要合理配置文献信息资源、要提高读者对文献信息的拥有比例,尽量保证图书文献的购置经费要占到本校教育经费的5%,试想,如果连基本的文献资源都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要求,何谈进一步加大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投入。只有在政策和资金上有了必要的保证,信息教育才能从纸上谈兵进入实际运作。(3)随着各种网络的开通和电子出版物的上升比例,以及读者信息需求的开放性、跨时空性和检索界面友好,文献信息收藏中心、图书馆等部门应该更加强调文献信息的使用和开发,积极增加电子馆藏和网络数据的整合和优秀网址链接,实现虚拟馆藏为读者服务的目的。加大信息教育力度还体现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网络化教学以及远程通讯技术的使用。目前,民族信息教育的现代化在各地区的开展极不平衡,许多学校缺乏启动资金,连基础信息设施都没有构建,据统计我国平均每121个中小学生才拥有一台计算机,西部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更是还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学生连计算机都没有见过,还有相当一部分院校没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课堂,没有足够的电子出版物或网络设备陈旧,网络传输速率太低,严重影响上网质量也制约了信息资源的共享。随着信息教育力度的加大,信息教育应更强调使用现代化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编制CAI课件、利用E-mail或网上发布为学生创造互动、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把握这一机遇,通过加大信息教育的力度,在不远的将来,培养出具有领先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并通过开展广泛和多层次的信息教育,增强国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利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修养有所提高,整个民族具有更开放的意识、不断创新的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收稿日期:2002-09-16
标签:教育信息化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 文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