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论文_廖雪

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论文_廖雪

廖雪 广西梧州岑溪市特殊教育学校 543200

【摘要】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发展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了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我们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体验数学;培养实践、探索能力;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070-01

你看见过北京雄伟的“鸟巢”和魔幻般的“水立方”了吗?你看到我国的“神州七号”宇宙飞船平安返回地球了吗?在你与世界各地的人民共同赞叹它们的神奇之余,有没有想到过设计建设、制造它们时,科学家们运用了多少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呢?

你有去商店买东西的经历吗?你有与你的同伴分享物品的经历吗?这时,你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数学知识。其实数学来源了生活,又服务了生活,在生活中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我很喜欢数学,它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尤其是在生活中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不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还在生活中得到了很多数学知识。而且数学里蕴藏着无穷的知识,这些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带给我们许多意外的收获。我就给大家讲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吧!

一、走出教室,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本身 ,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感知,使知识、能力,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例如,在认识“东、西、南、北”方向时,我把学生带领到操场上,师生一起辨认东、西、南、北 。让学生观察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各有什么,把看到的物体记录下来,然后发给学生一张卡片,让学生填一填。这样,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下,学生很轻松地就学会了辨认方向。第二节课时,我就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小皮尺去量学校里的任何东西,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量讲台、 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坛,还有的小朋友去量篮球场。下课回到家后,学生还在家里继续量。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一千克的感性认识,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跟家长一起去菜场买菜,通过买菜,切实感受物体的重量。学生回校后汇报了他们的经历,并说出了由于单个东西的大小不同,所以一千克物品的个数也不相同的体验。如:一千克鸭蛋大约有 15个,而一只鸭却有二千克等。再做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因为“1米”、“1 千克”的概念在他们头脑中已经形成,并且相当坚固。上课,不一定要在教室,有的课搬到外面去上,会与生活更接近,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在生活体验中,培养实践、探索能力。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到很多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那么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炎热的夏天,西瓜便成了一种解渴的水果。这天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个大西瓜回家。她准备考一考小明她.问小明:“怎么样切西瓜切出9片只用4刀?”这个问题难倒了小明,他拿出一个张纸一个铅笔,画呀画,怎么也不知道怎么切。他实在想不出方法,便去问妈妈答案是什么?妈妈笑了笑说:“用井字切法呀!”说完用刀切西瓜给小明做了一个示范。 小明明白了,拿着一片大西瓜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这时妈妈又问:“用4刀切8片呢?”小明动了动脑筋,自豪地说用米字切……妈妈夸他是个好学生。只用动动脑筋,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可以难住你的。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陪妈妈去逛街买衣服。在一家商场,妈妈看中了一件大衣,营业员阿姨说:“我们正在进行促销活动,所有衣服在原价基础上打七折,现在买最划算了。妈妈说:“我很喜欢这件衣服,可是折扣少了点,能不能再打点折?”没等营业员阿姨回答,我就抢着说:“就是。阿姨,你给我妈妈打个高一点的折扣吧,我看就九折吧!”我刚说完,营业员阿姨就哈哈大笑起来:“好啊,我很愿意。就是不知道你妈妈同不同意啊?”我很得意地看着妈妈,心想:还是我厉害,一下就打到了最高的折扣。谁知道妈妈也笑了,她摸着我的脑袋说:“傻孩子,折扣不是这么算的。把一件东西原来的价钱平均分成十份,每份叫作一折。十元钱的一折就是一元。那么六折和九折哪个更划算呢?”我仔细想了想,哦,折扣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十元钱的六折就是六元,九折是九元。原来折扣是越低越划算。“阿姨,我弄错了。你给我妈妈打个五折吧。”阿姨笑着说:“嗯,看来你还是个很灵活的孩子嘛,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就给你妈妈打五折吧。”我刚想向妈妈炫耀一下,妈妈说:“那我再考考你,这件衣服的原价是965,你帮妈妈省了多少钱呢?”这可难不倒我,我张嘴就来:“原来阿姨给你打的是六折,我帮你争取到了五折,也就是省了一折的钱,就是96.5元。”“嗯,不错,算的还挺快,还知道用最简单的方法!”得到妈妈的夸奖,又学到了新知识。

三、在生活体验中,培养参与交流意识。

数学在信息社会应用广泛,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数学能够用非常简明的方式、经济有效地、精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他们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教师要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 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关于“年、 月、日”的知识。在课堂上,大家讨论、交流、汇报了收集的信息, 了解到:2008年有366天,2009年有365天,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有31天,有的月有30天,有的月有29天,等等。在交流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诸如为什么有的月有31天,有的月有30天?为什么有的年份有366天,有的年份有365天?在学生对话中解决问题。又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我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任务 ——收集生活中有万以内数的信息。同学们都积极地投入到准备中。课堂汇报时,同学们纷纷说出了所收集到的信息,如学校操场一圈的长度是1500米,电冰箱的价格是2000元,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等等,信息包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知识,学生也很好地了解了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体现,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解释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总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发展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了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数学的运用无处不在。我们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论文作者:廖雪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论文_廖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