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心智逐渐发展,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如果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偏差行为,甚至产生不利于成长的严重后果,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要想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有效地持续规范化地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之相匹配课程的有机结合,这也是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构建学校心育课程、打造学校心育团队的需要。
基于此,我校经过研究,开展了以心理健康菜单式走班课程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调查访谈,确定课程;自主选择,选定课程;合作探究,体验课程;多元评价,完善课程”等实施路径,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更好地发展教师的心育能力,更加有效地优化学校的心育途径。
一、创新心育思路,打造特色课程
在全校课改推进的大背景下,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心育特色,我校以高段学生为试点实施对象,采用菜单式走班课程,促使学生参加。
课程建设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为此,我校一直在寻找抓手来推动学校和学生间的可持续发展。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采用心理健康菜单式走班课程,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课程建设基于构建学校心育课程的需要,区域层面课改试点学校的独特优势,为我校的心理健康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契机。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部分学校采取班级集体辅导制度,以教师制定教学内容为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张“给什么,吃什么”,而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发展。我校采用的“菜单式”教学,以学生为本,坚持“依需定学,因需施教”原则,主张把“点什么,吃什么”,变“一灶制”为“多灶制”,针对学生的需要制定适合每位学生的课程,使所有学生都能各取所需。
课程建设基于打造学校心育团队的需要。菜单式走班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能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课程,打破传统教学固定班级的局限性,采用学生自愿选课、教师挂牌授课制度,发挥菜单式走班课程的优势。在整个课程的设置、实施与评价等过程中,逐渐成熟并组建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团队力量。
二、课程稳步推进,夯实特色之根
调查访谈确定课程,满足学生最大需求。为了全面了解学生需要,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最大需求,便于我们开设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健康课程,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途径了解学生心声,初步形成了需要开发的健康教育课程目录体系。在对全校五六年级九个班410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性别比例中共同选择项目较多的为环境适应、沟通交往、自我意识、学习管理与心灵成长,其中女生以自我意识、学习管理、沟通交往偏多,而男生则以竞争合作、创新实践、学习管理等为主。学生差异性的选择倾向,为我们的课程设置奠定了基础。
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多个主题范围广泛。在初步的心理健康课程菜单目录上,初步形成了环境适应、沟通交流、竞争合作、自我意识、创新实践、意志责任、学习管理和心灵成长8大课程近60余项内容菜单,由学生自主进行“点菜”式选课。在主题确定上,采用深受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以活动体验形式来确定相应的主题菜单课程,并在固定场所(阶梯教室)开展,学生按自主选课情况参与活动。
合作探究加强交流,体验课程激发兴趣。课程选定后,我们通过热身活动、转换进入、活动体验、感悟分享、互助评价、小结提升等方式来提高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保障菜单式课程开展走班制的落实。热身活动,即在开展整个课程活动之前,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各个教学目标的设定,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课前几分钟对热身活动的针对性、趣味性和新颖性精心设置一段引子,如小活动、微游戏等,引导学生快乐地参与课程体验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转换进入,活动预设得更精妙,如果学生游离在活动之外,其效果也只有一般,这就需要让学生由外部的我转入内在的我,真正进入到课程活动中来。我们可以采用小活动、小介绍等形式引导学生转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然地将自我进入到活动中来;活动体验,是心理健康走班课程实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通过具体的针对性活动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体悟,在实践中感知,在探究中成长;感悟分享,即心理健康课重点在于经过课程的实施让学生能够有真实的内心感受,心灵的成长是最大的收获与快乐。在活动体验之后,让学生各自表达活动成功或失败后的感悟,在分享中促进自我的提升;互助评价,在分享感悟之后,课堂中组织开展评价,可以是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评价的主体多样化,让每—个学生在助人中自助。小结提升,在一轮活动的最后和整堂课结束时,需要教师或教师组织学生对活动进行小结,以升华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多元评价完善课程,学生考核推动发展。心理健康走班课程的实施,需要通过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来促进课程在实际操作中的有序运行。为此,我们通过开展课程方案的评价、教师课程教学的评价、学生的参与评价等方式,逐步完善课程与实施过程。课程方案评价,要求教师编制校本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课堂教学等课程方案内容,通过学校的课程监测小组设计的课程方案评价表,从课程开发的意义(20%)、课程目标(20%)、课程内容(40%)、课程评价(20%)等方面对教师开发的课程进行量化;教师课程教学的评价。对于具体每一节课的实施,学校的课程监测小组设计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表,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效果等方面,按较好、一般、较差三个层次进行量化考核;学生参与的评价。为体现心理健康走班课程的活动性和过程性的特点,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期末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日常参与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知识技能、参与学习过程、解决问题、情感态度进行自评与他评。期末总结性评价,采用星级评价制度,按照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分别对应一星到五星。在考核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相应的星级,学生在通过了低星级的考核后还可以向更高星级挑战,评价结果将当场反馈给学生,发给相应的星级卡,同时,也录入到学生成长档案中。
三、耕耘特色之花,助推心育发展
高段心理健康走班课程的实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得到了提升,教师实施心育能力得到了发展,学校心育实践途径得到了优化。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从学生角度出发征求课程设置意见,确定课程内容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充分体现了主体性、选择性、针对性,因此活动的开展效果更加明显。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等方面均积极表现。与此同时,在走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意识有了明显转变,课程实施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心理健康内容的感知、方法的掌握、课堂的评价等方面得到了提升。此外,学校心育实践途径也得到了更好地优化,走班心理健康课程除了周四固定活动时间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假期、放学时间等开展拓展活动,地点也由校内走向了校外和网络;学生自主选课,参与热情更加高涨,活动体验更加真实;由于课程切口相对较小,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多名教师被评为区级教坛新秀,学校多位教师的课题在市级、区级立项,能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由原本的10余人扩展到如今的30余人,教师实施心育能力得到了更好地发展。
打造心育特色,扎实推进心理健康走班课程,是我们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选择性,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处理好“务虚”与“求实”的关系,强调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加强学生的自主选择,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坚持“授人以渔”原则,启发学生思维,借助丰富活动,引起学生共鸣。
打造心育特色,扎实推进心理健康走班课程,是我们的目标和前进方向。为了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菜单式走班课程,我们会更加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选择性、注重方式的多样性与拓展性、注重资源的关联性与统整性、注重评价的个体性与多元性,借助丰富的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共鸣,加强优势互补,增强学生视野,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今后,我们会更加开拓进取,为推进素质教育,打造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断努力!
论文作者:孙伟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教师论文; 学校论文; 菜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