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论文_陈洁

精选内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论文_陈洁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小学 322204

摘 要:众所周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必须选择有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施教的主要凭借,新课程的开放性为教师自主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下一番功夫,要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准确筛选。要抓住内容精彩、语言经典处,抓住形式巧妙、情感浓厚处,抓住含义深刻、文旨迸露,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关键词:精心选择 语文阅读教学 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文章,能够联系儿童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充分反映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我们需要从教材出发,因材施教,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工具性的训练,人文性的渗透。丁培忠先生曾说过:“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语言是情感的载体,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让每个读者都会在读中有不同的心灵体会,然而这种情感的领会绝不是空中楼阁,必须立足文本。文本中很多字词句都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展开。

一、抓住内容精彩、语言经典处

语文的本质属性是语言和精神的统一,语言是第一性的,语言之中蕴含着精神的东西。“语言的所有最为纤细的根茎生长在民族精神力量之中。(洪堡特语)”“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海德格尔语)”“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维特根斯坦语)”可以说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精神,也就抓住了“言”,抓住了“意”。很多教师会抓住教材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或一段话,进行渗透,让学生获得感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抓住形式巧妙、情感浓厚处

《慈母情深》中有这样一段话: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在教学这种片段时,我们往往会忽略语言本身的形式,只感受内在的情感。而王崧舟老师在教学这一段时,做了以下处理。

《慈母情深》教学片段:

师:在这段话中,敏感的同学一定发现了什么?生:这里有三次出现“我的母亲”。齐读这个句子。师:现在我来提问,你们来回答。师:是谁的背直起来了?一生答:我的母亲把背直起来了。师:是谁转过身来了?一生答: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师:是谁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一生答:我的母亲一对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师:刚才这三个同学回答时都把我的母亲放在哪里?生:前面。师:可是作者却将它放在后面?为什么这样写呢?屏幕出示两个对比的句子。生默读,体会。交流,生:是作者在强调。这样显得母亲的动作非常缓慢。师:还记得电影中有一种慢镜头的,那么哪种句子是慢镜头呢?生:第一句。师:请把眼睛闭上,体会这种慢镜头。

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这段话中,可以看到,“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按照常理来说,“我的母亲”只要出现一次就够了,因为他写到的所有动作和神态都是“我的母亲”发出的;再者,这段话中的“我的母亲”并不是作为主语,而是将之后置;第三,他写母亲的三个句子中间都用了句号。所以很容易地想到可以把这几句话改写成: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但是他却没有循规蹈矩,而是将语文蕴藏在动作之中,表达当中,仅仅抓住了母亲的动作。王崧舟老师说:语文是表达,是动作,不是静止的,而是动的,语文的本真在动词上。在这些母亲的动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了“我的母亲”,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静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诗意的元素。

三、抓住含义深刻、文旨迸露处

语文的魅力在于一字一词一句中都有丰富的意义,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中效果完全不同。每篇课文都有些语句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凝聚着作者的喜怒哀乐,蕴藏着深刻的含义。在教学时,要善于抓住这些“读点”,细细品味,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重点毫无疑问是“毁灭”,可是作者却用了许多笔墨饱蘸圆明园昔日的繁华: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明明是写毁灭,为何却多次写到那些已成为浮云的华丽的景象呢?其中含义,只有在慢慢品读中加深情感体会方能领悟。学生只有抓住这些句子反复读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言为心声,作者的心声总是或隐或现地体现在文章某一处,也就是文章的主旨。在教学时,要抓住每一处能表露主旨的地方,探文章之旨,知作者之音。

参考文献

[1]丛智芳 例谈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J].黑龙江教育,2008,(7)。

[2]卿平海 “双性”统一的应然与使然[J].教育科学论坛,2007,(7)。

论文作者:陈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精选内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论文_陈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