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的中心范畴_大学论文

论高等教育的中心范畴_大学论文

试论高等教育学的中心范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学论文,范畴论文,试论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3期登载的《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和第4期登载的《专业论》两篇文章已经对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专业的范畴进行了讨论,本章将在此基础上,讨论高等教育学的中心范畴,明确定义高等教育的概念,揭示高等教育的本质,进一步回答“高等教育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指导高等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的中心范畴,对于这一概念的涵义,不少学者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其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从普通教育出发,再加上高等教育的特征而获得高等教育的概念。本文拟从既定的逻辑起点出发,通过依次增加种差的办法,经严密的逻辑演绎推导出高等教育的概念。上述前篇文章已经分析了高等教育的起始范畴,论述了专业教育这一概念对于发展高等教育学理论的重要性。但是,并不能说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是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专业教育,这里,“完全中等教育后”是使“专业教育”这一概念上升到“高等教育”概念的重要的、现实的中介范畴。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和“完全中等教育后”这两个范畴的逻辑展开。高等教育的定义具有如下内涵:

1.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高等教育的“高”是以完全中等教育作为参照的,学生只有在接受了完全中等教育,并获得毕业以后,方有可能再接受高等教育。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学生在接受了中等教育中的初级教育(初中)后,可以继续在普通中学上高中,也可以进入中等师范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高等中学以完成全部的中等教育。完全中等教育包括初中与普通高中的组合,也包括初中分别与中师、中专和职业高中的组合。

2.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即按专业类别培养人才的活动。无论是单科大学、多科大学、还是综合大学,只要实施的是专业教育,就都属于高等教育。同时,由于专业教育具有深而专门的特点,其质量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作保障。专业教育应当在国家认可的高等教育机构中进行;学习时间至少两年以上。我国的专科教育一般为两至三年,本科教育一般为四至五年。根据这样的规定,那些岗位证书班、短期培训、职称补习之类的教育均不能称为高等教育。此外,党校是我国培养各级党政干部的重要场所,但由于不是国家规定的高等教育机构,因此,它的活动也不能算作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高等教育是“完全中等教育”之后进行的专业教育。

2.教育对象一般是20岁左右的男女知识青年。这一年龄组学生的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但比之成年人,他们阅历浅,易于冲动。

3.开展一定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要保持专业教育的高深而专门的特点,就不能停留知识传授上,而要不断探索真理、创造知识、开展科学研究。这是区别于中等教育的特点之一。

这些基本特征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必然要引起高等教育概念的变化,从这种意义上说,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但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认为,回避高等教育的动态因素,只对高等教育中最稳定、最具共性的部分进行讨论是适宜的。因此,本文“高等教育”的概念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结合,适用于具备三个特征的各类高等教育。

有了高等教育概念之后,就可以明确定义其一切下位概念。与高等教育的对象相关联,就形成了高等教育目的的概念,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事先设想的把高等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结果,它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产物。对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展开就是高等教育的功能,应该说,高等教育的每一种功能都表达了一种高等教育活动的目的,功能是一定结构的功能,高等教育的结构决定于高等教育的功能,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功能,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就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作保障。高等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内各种高等教育机构体系的总称。既包括各种施教机构,也包括各种管理机构。在高等教育学中,人们往往只讨论各种施教机构。我国高等教育的实施从程度上说,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从时间形式上看,有全日制高等教育、部分时间制高等教育和业余时间制高等教育。全日制高等教育一般全年教学时间为9个月、42周左右,每天学习时间(包括上课、自习、实习)为7~9个小时。这类学校一般在中央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办的全日制高等教育机构中实施,也有的在国家批准的中心城市甚至县办的全日制高等教育机构中进行,学生入学时必须经由国家、省、地方共同领导的统一考试,然后择优录取,实施学历教育。部分时间制的高等教育主要是采取边学习边工作的方式进行,业余时间制的高等教育则以不占用正常工作时间为特征。此外,考虑到学习对象的年龄和社会角色,又设有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一般在独立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和全日制高等教育机构的成人教育学院中进行,学生往往是已经走上了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在业人员,学习方式多为部分时间制和业余时间制,也存在着少量的全日制形式。

高等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宗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并不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立的概念,不能理解为素质教育是培养通才而专业教育是培养专才。高等教育学意义上的“专业教育”是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种人才应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问题是,长期以来专业教育侧重于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往往造成学生才德失衡,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要纠正片面强调专业教育的现象,使专业教育成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并无矛盾之处,只是各自提法的角度不同而已。

二、高等教育的本质

探析高等教育的本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事物的本质。“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它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所规定,是事物的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第1403页)事物的本质,就该类事物自身而言,是它们必然具有的,也必须具有的共同属性,这种属性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具有的。事物的本质,对于其它事物来说,是它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该类事物内部特殊矛盾所决定的,是它不同于其它一切事物的原因和根据。因此,任何其它事物都不会(也不可能)具有与该类事物相同的本质属性,否则两者就无法区别。可见,揭示事物的本质,就是要揭示事物自身具有的、普遍的、稳定的属性,揭示它不同于其它事物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高等教育有全日制、部分时间制和业余时间制等多种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又有成人高等教育之说;如果视野扩大,还有中国高等教育与外国高等教育之别、近代高等教育与现代高等教育之分。透过这些纷繁复杂的分类,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相通的属性:有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有受完中等教育的青年学生,有接近学术前沿的教育内容、有现代化的教育方法、有先进的教育管理方式。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培养完全中等教育后人的社会活动,或者说,是使这类人进一步社会化的活动。这就是“高等教育”最一般、最普通、最基本的属性。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是培养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的社会活动。

众所周知,人要社会化必须接受教育。婴儿呱呱坠地后,就面对着一个现成的社会。人要在社会里生活下去,逐步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就必须学会劳动,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有生产力的要求。同时,还要学会在现存的生产关系中生活,也就是要准备与他未来地位相适应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举止风度。这些都不是先天带来的,而是要从教育中获得的。对于社会来说,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要存在下去,就必须在老一代成员不断衰亡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接纳新的合格的社会成员。人的社会化程度是有高低之分的。当人接受了中等教育以后,他仅仅是获得了最基本、最普通的知识和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然而,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延续人的一生,完成了中等教育并不等于完成了社会化的全过程。许多人仍有继续接受高深专门知识、获得社会迁移的需求,而社会要发展,也需要有尽可能多的人接受甚至创造高深专门知识,使人的社会化程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担负着中等教育之后人的进一步社会化的重担,这种社会化不仅仅是使人更好地适应现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更主要的还必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主要是解决基本“适应”的问题,只是使人实现初步的社会化,而高等教育则是“适应”与“促进”的结合,它培养出的学生是具有高深而专门知识的人才,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作用。社会独立的研究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科学研究,工作对象是“物”,它们通过认识世界、揭示自然规律来为社会服务。虽然有的研究机构也招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但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由于促进人的进一步社会化只是其派生的功能,再加上它们的育人数量又极其有限,因此,从整体上说,它们的这种社会活动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需要指出的是,高等教育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阶级性、生产性和历史继承性,对于不同社会制度的高等教育而言,他们在生产性上是一致的,但在阶级性和历史继承性上却截然不同,资本主义的高等教育培养的是资产阶级接班人,而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必须按照无产阶级的意志对大学生进行高层次的社会化,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由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构成的,这种特殊矛盾是贯穿高等教育活动过程始终并起决定作用的根本矛盾。我们认为: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完全中等教育后人的实际状况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的,它所培养的对象必须以“家”、“师”一类的精英角色进入社会,可见高等教育对学生提出的社会化要求是比较高的。然而,学生考入大学之初,尽管常有几分“天之娇子”之自豪,但他们社会化的程度相对于高等教育的要求仍有差距,要真正成为“精英”,还须在高等教育活动中付出艰巨的劳动。高等教育就是要使这些完全中等教育后的学生实现更高程度的社会化,使他们由思想道德欠成熟发展为思想道德成熟,由知之不多发展为知之甚多,由身体比较单薄发展为身体比较健壮,等等。可以认为,高等教育活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动都是为了缩小乃至最后消除“要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严格地说,此矛盾不消除,高等教育的过程就不算完结。反之,一旦两者之差趋向于零,矛盾得到了解决,那么,作为一个特定的教育过程就告结束。然而,由于社会的发展向高等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不同时代、不同中等教育背景的学生又年复一年地进入大学,因此,就整个高等教育活动而言,“要求”与“现实”的矛盾将永远存在下去,并贯穿于高等教育过程的始终,决定和支配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其它矛盾。可见高等教育的这一特殊矛盾的存在,使高等教育永远具有“培养完全中等教育后人的社会活动”的本质属性。要解决好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我们必须从“要求”与“现实”两个方面着手。高等教育一方面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处理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解决好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三、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高等教育功能是关于教育本质的理论问题之一。“功能”,按照《辞海》的解释,“(1)事功和能力;(2)功效,作用。多指器官和机件而言”。在社会学中,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因而,简单地说,功能也就是一个系统所具有的作用,它不是人们主观臆象的,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的,也不是事物内部潜在的或者说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是事物通过自己特有的活动而实际所起到的作用。高等教育的功能就是高等教育本身所起到的作用,它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起这种功效所具有的能力的总称。高等教育功能的实质是高等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高等教育的本质决定高等教育功能,既然高等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就既牵涉到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也牵涉到教育与人的关系。高等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来促进人的发展和实现个体人的社会化,并且通过培养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服务。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人是高等教育实施的对象。而社会,一方面为高等教育提供实施活动的环境和必要的物质、精神等条件;另一方面,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又为高等教育活动提供了目标指向。高等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服务。这样,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就涉及到三个基本概念:高等教育、人、社会。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和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两个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高等教育从其产生至今,培养人始终是它的重要的功能,它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来促进人德智体等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尽管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但无论是哪一时期、哪种层次、哪一类型的高等教育,也不管高等教育如何发展,培养人这一功能永远不会消失,这是它的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尽管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是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开始的,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活动领域,它对社会所起的作用是自始自终存在的,高等教育通过其特定的活动来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对社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两个基本的功能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统一的,人是一定社会的人,人不能超越于社会人的价值体现于社会价值之中,人的发展要在社会的发展中实现。而社会又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作为个体和群体的人的素质的提高,其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高等教育作为人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其功能就在于根据社会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并通过培养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换句话说,高等教育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就必须满足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同样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两者是统一的。针对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争论,也就是高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主或是以促进社会发展为主的争论,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因为,两者之间并非根本上的矛盾,高等教育的这两个基本的功能在本质上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

功能与结构总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其结构与功能分别从内部联系与外部关系两个方面反映了系统的特性。结构是指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相互结合的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由各要素的特殊本质共同决定的,并按照其本身的发展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高等教育的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各组织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比例关系和相互使用的形式。功能是系统作用于环境的能力。功能,总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的功能;而结构,也总是具有某种功能的系统的结构。在自然科学领域,结构决定功能,结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由于政治和经济对其它社会活动具有强大的制约作用,要求其它社会活动必须为其服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也不例外,社会的政治经济制约着教育的方针、目标、体制、教学内容甚至教学方法和形式,教育则根据社会的需要通过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来为社会服务。因此,教育的功能对教育结构所起的决定作用尤为明显。《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加快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使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为了使高等教育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必须认真研究内部各组织部分之间合理的结合方式和比例关系。因此,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说到底,这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

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还有赖于高等学校职能的有效发挥。一般认为,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在这三大职能中,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最根本、最一般的职能,离开了这一职能,高等教育便不复存在;发展科学既是专业教育的实现的需要,又直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是前两个职能的派生,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不仅要通过培养人才间接地为社会服务,而且要通过多种渠道直接为社会服务。高等学校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能也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的认识是无止境的。人们是通过获取相对真理,纠正相对真理中的错误成份,探索未知的部分,而逐步逼近绝对真理的。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认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待于我们今后继续探索下去。

标签:;  ;  ;  ;  

论高等教育的中心范畴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