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新的商业周期形象:一个高谷底、低峰值的平台_经济周期论文

塑造新的商业周期形象:一个高谷底、低峰值的平台_经济周期论文

塑造经济周期新形象:高谷底 低峰值 长平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峰值论文,谷底论文,新形象论文,经济周期论文,平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方面的弊端往往表现为大起大落,经济运行质量较差,名义上的高增长而实际上的低效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宏观调控应将考虑的重点放在如何实现经济的均衡、平稳发展和适度快速增长上面,即力争塑造出一个新的经济运行形象:高谷底——在经济增长回落时不至于回落得太低,更不能是负增长;低峰值——在经济增长加快时要避免增长过猛的高峰和影响结构性效益;长平台——经济增长在适度扩张和适度收缩中保持一个相对长时期的稳定运行。

塑造经济周期的新形象,又必须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做好需求与生产、改革与发展、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就业与再就业、内需与外贸等一系列工作。

1.现时经济运行正处于景气转折关头,也即是经济周期的转换时期。经济循环已进入本轮周期的最后阶段,随着宏观调控的向上微调,经济在短期徘徊之后,将转入新一轮周期的缓步回升。从全国看江苏,江苏在这个转折时机,会不会得风气之先,在景气转折上有所领先和较大的回升强度?一般的估计是:由于景气转折点出现的时间和回升的力度,很关键的一点,是宏观政策调控的时机和强度,因此,江苏景气和经济周期的转折,在总体上将与全国大体一致,但像江苏这样比较发达的东部省市,经济活力较大,承受能力较强,只要调控得当,回升一般会快一些、力度更强一些。

2.在经济周期转换时期到来之际,重要的问题,是把握周期运行的态势及其走向,使两轮周期顺利地衔接起来,运用本轮经济周期已经形成一个“平台”的基础,使新一轮周期沿着“高谷底、低峰值、长平台”的轨迹前进。

所谓“高谷底、低峰值、长平台”,是指一轮周期的谷点,即波谷的深度不是太低,更排除了呈现为负增长;相对应而言,经济周期的顶峰也不是太高而形成“低峰值”;整个周期的循环也就是在适度扩张和适度收缩的基础上形成一个“长平台”。在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如何摆脱经济过大的起落,一直是江苏经济增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高谷底、低峰值、长平台”运行态势的形成,将是避免大起大落、保持经济持续、适度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3.“高谷底、低峰值、长平台”是比较理想的运行状态,在实际循环中能否成为现实呢?现在经济循环出现的一些苗头,说明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自从摆脱了1992年经济过热状态之后,近几年的经济运行大致走出了一个“平台”。从全国来看,1993年、1994年、1995年各年GDP的增长率为13.2%、11.8%和10.2%;江苏GDP的各年增长率为20%、16%和15.4%。1996年一季度,全国仍保持10.2%的增长水平,预计到达谷底时不会低于9%左右;江苏一季度GDP增长为13.9%,已持续9个月在绿灯区运行,到达谷底时也将不低于12~13%的增长水平。这都是一个“高谷底”,相应地新一轮周期也是一个高起点。以此为契机,提高宏观(中观)调控的技巧与水平,减少起落中的人为放大,就有可能塑造出“高谷底、低峰值、长平台”的新形象。

近几年经济循环之所以走出一个“平台”,不能不归功于宏观(中观)调控的改善,“软着陆”的成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此曾有过评价:“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当局成功地将通货膨胀降到了15%的目标以下,同时没有出现经济的骤降。”宏观(中观)调控的完善,择其要者而言之,主要是:①调控平稳地分布于整个周期之中。过去的治理整顿实质上也是宏观调控,或者说是反周期活动,但往往是到了问题相当严重、矛盾大量积累之后,再来一次振荡较大的调整。调控分散之后,调控的力度和范围就分布于各年之中,更容易使调控适时适度;②多搞“微调”,化大振荡为小波动,化强波动为平稳过渡;③整体性原则,对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失业问题、地区差异,等等,在调控中统盘策划,两难兼顾;④总量从紧与结构性、选择性松动灵活掌握相结合。这说明,经济周期固然有自身的规律性,但只要把握好宏观(中观)调控这个“笼”头,这匹“周期马”还是可以驾驭的。

4.把调控分布于整个周期,现在就应着手进行促进经济复苏的反周期操作。1996年5月1日银行降低利率,以及在流动资金上结构性的松动,都是宏观的“向上微调”。反周期操作是“逆风向而动”的行动,不仅是防止过热,在经济回升的过程中,同样要有反周期活动。促进经济回升,一般的操作是增加投入、扩大需求;放松银根,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活跃银行信用;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补充有效需求,等等。可是实施起来,并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分析各轮经济周期不同的循环特点,对症下药地实施反周期措施。尤其是本轮周期确实不同一般,更要找出和把握经济复苏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促进经济的平稳回升。

本来,经济周期的循环有着自身的辩证法:扩张时期表现是一片景气繁荣,然而高涨自身却潜藏着制约高涨的因素;收缩时期到处是一片悲观气氛,可是“祸兮福所依”。收缩本身却创造着阻止收缩的力量。它是烛光大亮前的暂时暗淡,不仅会取得社会总供需的平衡、瓶颈的缓解、通货膨胀率的回落,更是技术改造、更新资本设备、开发新产品的好时机,这都汇为一股强劲的“促进因素”。可是本轮周期特点却不尽相同,“软着陆”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共同的是取得了供需平衡、瓶颈缓解,而不同的是:①本轮周期到达谷底时,通货膨胀虽已得到控制,但反弹潜力很大,1996年通胀的压力更甚于上年,即使保持9~10%的物价水平,也是属于中位点。②微观景气低沉延续时间过长,以及企业改革的滞后,回落时期应实现的技术改造、产业更新并不理想。③总量控制基本到位,结构优化距离尚远。④经济运行的“平台”,并不完全是有效供给,不少是靠长线产品、乃至产成品积压来支撑的。总的情况是,“促进因素”在成长,“制约因素”仍然强大。因此,反周期操作仍需谨慎,扩大需求不能来势过猛。仍是总量适度从紧,又灵活地进行结构性、选择性的松动,促进经济的缓升。由于新一轮周期起点较高,回升之后,也不能期望过高的波峰。“高谷底、低峰值、长平台”应是新一轮周期的最佳循环态势。

5.进一步分析,以结构性、选择性松动扩大需求,主攻方向又是什么?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来看,江苏1992年的高速增长靠的是强有力的投资需求,但这种经济拉动力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而逐年减弱。1992年和1993年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60%以上,1994年仅增长12.1%、1995年增长23.9%,1996年一季度增长11.2%,已是投资增速最低的一个季度。“消费需求”已是多年平缓,自1994年出现供大于求之后,当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33.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只增长7.7%;1995年增长27.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也只有11.7%。近年来对经济拉动较强的是“出口需求”,江苏出口总额的增长率,1992~1995年,各年的增长率为35%、39.2%、48.4%、27.7%。近两三年主要是靠30%左右的出口需求和一定的消费需求,拉动江苏GDP以15~16%的幅度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局面目前正在发生变化,两次降低出口退税率和调低进口关税之后,江苏出口需求已连续几个月下滑,1996年一季度下降4%,乡镇企业1~4月出口交货值只增长12.03%,也到了90年代的最低点。而消费需求扑朔迷离,近期难以出现新的热点。这样,江苏促进经济回升就面临选择,扩大需求的启动点该放在那里?扩大需求的度又该怎么掌握?在经济收缩过程中,经济社会矛盾已经积累到相当程度,扩大需求同缓解这些矛盾又该如何趋利避害,这都是反周期操作值得思考的问题。

6.通过以上的选择比较,目前比较有效的反周期操作,是适度扩大投资需求,这包括充分运用结构性、选择性的资金松动,以及地方可集中的财力物力,内资外资,引导企业以最大的力度抓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根据市场需要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向高新技术过渡,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国内外的市场占有率。以适度扩大“投资需求”带动“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促进经济的回升。

本轮经济周期在收缩过程中,技术更新、产品换代没有充分到位,这是影响经济回升拉动力的致命缺陷。即使机制比较灵活的乡镇企业至今也是“1441”状态(即10%生机勃勃、40%正常生产、40%经营困难,10%停产)。幸好,这个更新换代的时机,可以延续到前一轮周期启步的初始阶段。因此,在当前转折关头和新一轮周期的起始阶段,沿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轨迹,集中投资,抓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就应是关键中的关键。

抓这一点也将是解决企业走出困境的有效的一着。本轮周期避免了经济发展速度的巨涨落,但延续几年的收缩却造成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空前困难。全国如此,江苏也如此。江苏1996年一季度工业仍保持22%的增长率,但产销率下降,效益继续下滑,产成品存货上升,拖欠严重,亏损面略有下降,而亏损额仍然增加。1996年一季度,江苏工业产销率为92.4%,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居华东六省一市之末;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5.43%,但实现利税只增4.27%,其中利润只占17%左右,仅8.3亿元;1~2月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490.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5%;全省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799.64亿元,同比增长21.4%;工业企业亏损面由1995年的25.98%降为24.8%,但国有企业亏损面仍高达43.2%;亏损额增加19.98%,相当于实现利润的2.4倍,其中国有企业净亏由1995年的9867万元猛增到2.15亿元。如果不以最大力气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以及名牌战略,以大带小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上有较大的突破,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企业将难以走出困难。

1996年,苏州各市县已深深感到,内资企业与技术资本密集的外资企业竞争明显乏力,而国内市场竞争又日趋激烈,内资企业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了。内资企业要从总是认为国家会“一放一紧、一紧一放”的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摆脱以外延扩张为主、以高投入高负债为支撑的发展模式,而突出技术改造、改组改制和外向带动,通过扩大一批重点企业集团,着力培育一批名牌和地方优势产品,发展一批为名牌配套企业,兼并搞活一批困难企业,用3年时间把内资企业作为“重中之重”,进行全方位、大跨度的调整改造,使内资企业在新一轮周期回升的过程中,迅速地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也要有改革的配套与支持。企业要摆脱多年积累的困境,不仅要有好的产品,也要有好的机制、好的班子、好的宏观环境。因此企业的改革要放到更突出的地位。不仅国有企业,乡镇集体企业也要加快改革的步伐。乡镇企业在江苏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这本是经济发展中更具有活力的成份,如果改制上得不快,也会影响江苏经济回升的动力。

7.当然,经济回升的启动点不能过于单一,农业、交通能源的发展和提高外贸的增长质量,都会成为新一轮周期启动的拉动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多种经营的产业化,在江苏已显示它的效应。徐淮盐连近几年强劲增长的势头仍在延续。1996年一季度,苏锡常宁经济增长幅度各为20.4%、22.3%、14.5%、21.4%,而徐淮盐连增长幅度各为39.3%、34.7%、39.7%、30.1%,很大一个因素,就是走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的致富之路。外贸出口近期滑坡,实际上是前几年超常增长的“复归常态”。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最大作用,是促进外贸从数量型为主向质量型为主的转变,摆脱出口速度猛增而外贸效益日益下降的怪圈。最近,由于政策性调整效应的衰减,外贸出口已逐步趋向稳定。今后,随着外贸增长质量的提高,外贸出口预计还可以有10%以上的增长,外贸仍会保持相当大的经济拉动力。当然,所有这些发展在统盘策划中都要遵循结构性、选择性松动的原则,否则将会受到“适度从紧”的宏观制约。相形之下,现在城市建设、城市改造规模似嫌过大。

8.就业和再就业。失业和“隐性失业”,这是多年来经济社会矛盾积累又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业与再就业,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然而这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全国失业率1994和1995年各为2.8%和2.9%,但并没有包括停产、半停产等等“隐性失业”在内,并不能反映出就业问题的严重性。加之,不仅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而且劳动力市场又不发达,许多待业、转业人员也不具备竞争就业的素质。现在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业机会相应又要少一些。因此,就业再就业,不仅是经济周期进入谷底时期的突出问题,经济景气逐步回升之后,也还要充分关注,作长时期的不懈努力。

9.景气分析、周期转换,不仅可以为宏观(中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微观的经营发展、正确确定企业近期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也至关重要。现在对此最敏感的是民营企业,一些民营企业家已开始学会把握经济所处的周期波动阶段和景气变动趋势,及早决策,防患于未然。由此看来,引导企业注意对景气和周期变动的把握,从而更科学地进行经营决策,也应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侧面。

标签:;  ;  ;  ;  ;  ;  ;  ;  ;  

塑造新的商业周期形象:一个高谷底、低峰值的平台_经济周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