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问题;改进对策
引言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此背景下,我国林业造林工程广泛开展,使得绿化面积不断增大,同时空气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但是林业造林工程进行中,受制于多种因素导致工程不能发挥出实效性,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工程质量。本文对林业造林工程主要质量问题概述,并分析如何改进林业造林工程质量,希望我国林业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林业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林业造林工程主要质量问题
1、规划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
现阶段在林业造林工程相关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造林工程规划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还有待提高,究其原因还是造林工作人员未能就科学规划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进行造林规划的时候,部分工作人员只重视造林的面积,而忽视了造林的质量以及相应的规划工作。同时在进行规划之前,未能就造林地区的环境以及自然条件进行现场实地调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导致造林工作没有针对性,工作目标不明确,造林工程质量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2、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
在进行造林工程的过程中,要想相关的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除了要对造林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还要根据造林工程相关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但是从现阶段的管理工作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造林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工作流程管理不严格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导致造林工程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3、树木种植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要想提高造林工程的质量,树木栽培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做好了相关的工作,造林工程的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但是在现阶段的树木种植工作当中,由于育苗技术以及种植技术还不是特别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造成树木的成活率不高,未能达到相应造林效果。同时在造林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种植密度控制不合理的情况,树木种植的密度过大就会造成树木成活率不高,树木种植的密度过小又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应该对树木种植的密度进行合理控制,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二、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问题的改进对策
1、立地控制
林权改革的深化推动了林业现代化进程,造林工程在新兴理念的指导下有了新的发展,一种为社区林业的形式逐渐出现,以社区为单位结合社区的环境与地理条件展开造林工程,是对传统造林模式的变革与优化,其缩小了造林工程的范围,可以更好地践行因地制宜,提升造林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降低了造林管理的难度,使整个工程能够完全被管理人员掌控,科学规划工程、全方位落实养护工作。从某个角度来讲,立地控制拉近了民众与造林工程的距离,围绕着民众的生活展开造林活动,能够积极引导民众参与,发挥民众的力量,让民众认识到造林工程与其自身利益有着切实的联系,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维护与监督造林工程的实施,这对提升造林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科学规划
造林规划是工程实施的指导依据,科学的造林规划直接影响造林工程质量。随着造林工程规模的扩大,对于造林规划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应始终遵守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理念,全方位分析造林地区的客观环境。具体来讲,首先应明确造林工程的作用与功能,基本功能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附加功能为环境改善、综合治理、维护生态平衡。其次,做好造林种类规划,应遵守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林木类型,并作好树种的协调搭配,避免生长过程中互相影响,但要充分体现树种的丰富性。最后,做好管理规划工作,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明确影响造林工程质量的原因,针对病虫害、环境危害等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手段,以便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长。
3、强化管理
在造林工程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精心管护的原则,不断提升管理力度,控制林木质量以及栽植密度,协调林木生物学特征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保障造林工程各项效益的充分实现。因此,需要根据树种以及客观环境制定管理计划,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栽植密度控制、栽植前后林木质量控制;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包括整地、确定种植实践、种植方法;尽量提前造林,依照造林技术规程合理使用种植工具,保障种植行为的规范性。此外,考虑到林木的生物学特征,合理进行锄草、松土、施肥等抚育工作,加强综合性监管与保护,降低环境危害、畜牧危害等带來的影响与损失。
4、全面加强造林管理工作
林业造林工程的关键在于施工环节,需要注重细节管理,使工程开展始终在国家林业局和林政管理政策的框架内开展。地方林业部门要结合造林工程实际需求,制定出适合本林业造林工程的操作标准,确保造林工程和监督管理都能落到实处,造林人员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确保每颗苗木都能成活,管理人员也要对苗木的分布情况进行监督,从而提升林业造林工程整体水平。具体说来,需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结合工程开展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数据全面掌握。地方林业部门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分析软件,细致的、实时地对林业造林工程开展情况进行跟踪,进而规划工程进度,合理分配施工资源准。其次,找出林业造林工程主要问题和共性问题,根据林业造林工程具体运转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把问题集中反馈,群策群力,避免影响整体施工情况,进而提升林业造林工程的整体水平。最后,加强对工程的预判,科学的林业造林工程需要做到事前调研和事中监督管理,进而确保利用正确的种植方法,保证苗木种植数量,提升整体成活率,并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加强对林业造林工程的指导,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供技术指导,减少财产损失。
5、更新技术
造林工程实施中应保障造林技术的科学合理,同时也要结合造林工程建设需要不断进行造林技术更新与优化。例如,播种造林法的应用,这种方法直接将种子撒入地下,实现造林;但这种方法充满不确定性,并不能保障种子品质与生长能力,从而不利于造林质量控制。因此,目前植苗造林法与分殖造林法的应用较为广泛,顾名思义植苗是先在环境相对稳定的地区展开植苗,待到其进入到稳定期后将苗木移植到造林地区,降低了苗木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与播种造林法相比,成活率大大提升;而分殖造林法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根茎、枝干等部分进行栽种,省去了育苗环节,提升了造林效率与植株的成活率,但是这种方法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实践中有一定的风险性,应谨慎选择。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只是一句口号,需要广大林业人员扎实苦干才能换来。基层林业部门开展造林工程,需要从造林工程实际出发,制定林业造林工程规划,全面加强造林管理工作,此外还要加强造林人员的管理,为我国林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路欣欣.简析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制约因素及改善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7,37(12).
[2]黄志松.林业造林工程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实践[J].绿色科技,2017(5):91-92.
论文作者:倪棋明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工程论文; 林业论文; 树木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成活率论文; 工作论文; 环境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卷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