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12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B组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AP) 、心率(HR) 和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分别于麻醉前,游离甲状腺时及术终测血糖浓度,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B组在游离甲状腺时,MAP、HR均明显升高,A组患者麻醉后MAP、HR相对平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血糖水平与术前相比均增高( P<0.05) ,但A组升高幅度低于B组( P<0.05) ,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麻醉效果( 优良率100%) 好于B组( 优良率75%) 。结论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具有安全、麻醉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等优点。
【关键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颈丛神经阻滞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一种创伤较小,创面渗血少,手术时间相对较短的手术,但由于颈部解剖复杂,神经血管较多,故对麻醉要求较高。甲状腺手术传统使用单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但患者常有牵拉反应而导致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因此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有利于手术操作,减轻不良反应,非常重要。本研究比较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与全麻它们围术期对循环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血糖的变化。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麻醉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120例,女性86,男性34,年龄3l 一72岁,体重40一90 kg。ASA 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64例,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B组56例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用药;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并连接监护仪。A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吸入组诱导,静脉注入咪唑安定0.11mg/kg,芬太尼4-5mg/kg,异丙酚1.5-2 mg/kg,维库溴胺0.1mg/kg,10~15min后气管插管,术中维持用异丙酚复合液,配方为:异丙酚200 mg+芬太尼0.1mg,手术结束后,用阿托品0.5 mg,新斯的明0.5-1mg拮抗。B组患者选择患侧第2-4颈椎横突处多点注射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5-10 ml,阻滞颈深丛神经,并于双侧胸锁乳头肌后缘中点处注射1%利多卡因10ml阻滞颈浅丛神经。
1.2 监测指标:术中用Datexohmeda多功能无损伤监测仪连续监测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血压(MAP) 和脉搏氧饱和度( Sp02)。分别于麻醉前,游离甲状腺术中及术终采集肘静脉血送检,用葡萄糖氧化法测血糖浓度。
1.3麻醉效果评级:I 级:患者安静、无痛苦表情及牵拉痛。Ⅱ级:患者安静,偶有疼痛,不影响手术。Ⅲ级:牵拉痛明显,加用止痛药后疼痛减轻,手术基本能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Ⅳ级:患
者疼痛明显,手术无法进行,要改其他麻醉。I 级和Ⅱ级麻醉为优良,Ⅲ级为镇痛不全,Ⅳ级为镇痛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χ±s) 表示,均采用SPSSl 4.0统计软件包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统计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和SpO2 的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术中血糖的变化(mmol/L) ,两组游离甲状腺时及术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麻醉效果比较 全麻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颈丛神经阻滞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麻醉应达到安全、无痛、镇静、肌松、抑制牵拉反应,生命体征平稳和控制手术和麻醉应激反应的目的。颈部血管、神经丰富,局部刺激可引起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紊乱,甲状腺手术刺激可增加甲状腺素的分泌,加重各脏器负担尤其是心脏负担,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尽可能减轻局部刺激,降低心血管反应,进而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1]。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多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全出椎间孔后,越过椎动静脉在各横突间连结成束到横突尖端,脊神经离开横突尖端,分为浅支(皮肤)及深支(肌肉)两个分支,与邻近的分支互相联合成联络网,即为颈神经丛,浅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的深筋膜穿出,向前向上和向下方分布于颌下和锁骨以上整个颈部枕部区域的皮肤和浅层组织,深支分布于颈深层的肌肉和组织,并有分支通过舌下神经到舌骨下肌群称颈深丛,如果采用单纯颈丛神经阻滞往往出现阻滞不甚完善,牵拉反应较重,并且患者极易出现焦虑和恐惧感而常需一定的静脉辅助药,再加上此种神经阻滞有可能出现喉返神经及膈神经麻痹等并发症,从而给呼吸道管理带来一定困难[2],颈部硬膜外麻醉因其能使肺通气功能明显降低约25%~33%,对肺功能正常的年轻患者,在时间不太长的手术中可以应用[ 3],但对心肺功能异常尤其储备功能差的患者应特别提高警惕,应慎重选用甚至不用,全麻可使患者无痛、安静,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牵拉不适感,但患者仍存在明显的反应,降低了手术风险,在本研究中,将甲状腺手术中颈丛神经阻滞与静吸复合联合麻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全麻患者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血糖稳定,手术耐受力良好,但全麻费用偏高,需进一步努力,降低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 1]王德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用于乳腺癌手术的比较[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7):98- 99.
[ 2] 范雪梅.眯唑安定用于预防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术中应激反的观察[ J ].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3) :185.
[3]魏俊,叶军明,单热爱.平衡镇静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 9) :566.
论文作者:沈述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甲状腺论文; 神经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全麻论文; 两组论文; 静脉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