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在线课程的思考
徐红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物理教学部,上海)
摘 要: 2012年以来,作为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迅速在世界范围兴起。以美国、英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力推进慕课建设,我国慕课建设与应用也走在了世界前列,提供了中国方案,创造了中国模式。这种新型课程及教学模式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校的围墙,颠覆着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但是,目前在线开放课程的优缺点都很明显。本文作者从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历史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出发,阐述了对在线课程的认识,以及开展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感悟。作者认为,在当前的学校教学中,既要尊重传统教学,又要敢于尝新。
关键词: 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尊重传统;敢于尝新
2017年和2018年教育部分别认定了490门和80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随着5G甚至6G时代的到来,这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运行和共享,给传统的学校课堂教育带来颠覆性冲击。如何对待这种冲击?本文作者从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以及作者在教学过程的实践,谈谈作者对在线开放课程的认识。
一 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若把在线开放课程视为一种远程教育的话,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广播电视教学,甚至最早的邮政时代的美国卫斯理大学首次颁发的远程教育学士与硕士学位[1]。若从广播电视教学算起,可以将远程教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 以广播+电视为媒介的开放教育及其对课堂教育的影响
中国早期的远程开放教育主要是通过广播学习。在20世纪的中后期,尤其是通过广播学习外语,使得很多人受益匪浅。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上海等电视大学的建立,标志着以电视为媒介的中国远程教育的开始。从1979年正式成立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让高考分数够不着录取分数线,或者家庭困难还想读大学的很多青年人,通过电视有机会学习大学课程。到目前现在,电大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随着网络学习平台的建立和发展,广播电视大学也向网络开放大学转型。
我的小弟是个音乐家。每天我练习弹古筝时,他就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手舞足蹈。兴奋时,还会响亮地“依依哦哦”直叫,好像在放声歌唱。平时他一到我的房间,就特别喜欢爬到古筝那去站起来,乱抓乱摸古筝的琴弦,像在模仿我弹琴的样子。有时候,他没站稳摔倒在古筝旁也不哭,而是很坚强地爬起来,再试一次。
电大的授课方式是电视直播或者录像播放,少有现场互动。师生互动可以通过书信或者电话,但是在当时信太慢,电话资费太贵,进行得不多。有的课程利用周末或者假期,采取集中函授的方式,增加师生互动。
目前在线开放课程包括MOOC、SPOC、微课、网络公开课、直播课等各种形式。其中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和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是目前主要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形式。SPOC是MOOC平台对本校学生或者专门的学习者开放的SPOC在线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就有“MOOC”和“SPOC”这两种课程形式。前者全开放,后者只对校内开放。也有的任课教师为了方便对本校学生的管理,或者方便实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也会专门开设只对本校学生或者本课程班开设的在线课程。学习者除了可以在线自主学习,还可以回到传统的课堂和老师、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讨论。本文作者认为,在未来真正的“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课堂到来之前,SPOC是最适合和学校里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在线课程。
(二) 以电脑+网络为媒介的开放教育及其对课堂教育
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以及未来将出现混合现实的MR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将为在线的教与学创造更好的交互沉浸式体验,实现更好地虚拟融合的交互情境。到那时,学校的课堂教学将会有重大改变。
(三) 以智能终端+互联网为媒介的开放教育及其对课堂教育的影响
研究小组在对资料进行编码时,尽量使用被访谈者的语言作为标签的初始概念,共得到254条初始概念。由于初始概念数量较多,且存在重复部分,因此,对其进一步提炼和聚类处理,最终提炼出19个副范畴,具体如表2所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脑以及智能数码设备的不断升级,2010年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告一段落。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颁布,开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国家精品课程与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建设。同年11月,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网易以及中国网络电视台同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2015年,中国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提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以“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为方针。到2020年,国家将认定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和2018年教育部共认定了1291门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我国慕课建设已经步入世界前列,慕课建设与应用为世界慕课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创造了中国模式。作为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迅速在世界范围兴起,这种新型课程及教学模式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校的围墙,颠覆着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2018年12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爱课程中心在吉林长春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讨会”。“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移动终端累计下载安装1795万人次,平台在授课程6369门次,新增素材7.5万条、新增报名454万人次。
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使用的媒介就是电视+录像。随着电化教学的不断发展,电视、录像技术进入电化教育领域,许多优秀的电视教材涌进课堂,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于1988年7月7日发出了“高校物理电视教学研讨会纪要”通知,在编制普通物理(即大学物理)教学录像片的要求中提出:“普通物理形象化教学录像片,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它具有超越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直观地、动态地、大信息地表现物理学运动规律微妙细致过程的特点,录像片与课堂教学很好地配合,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效果”。东南大学和江苏省其他五所高校研制的电教插播片, 是当时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应用[2]。本文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曾经在教学中使用过录像带版和VCD版的电视插播片,在不影响期末考试的前提下,学生还是非常喜欢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但是无论是传统的电视教材还是发挥“时间、空间、动态、信息”优势的电视插播片[3,4],都是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补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其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在课外作复习巩固,都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随着电脑和数码设备的出现,这些优秀的电视录像片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史东门风格图案的特点是主要表现真实的美国西部风情,人物的表情动态、动物的毛发和植物组合刻画得都要求精细写实。
(四) 以VR为媒介的未来远程教育
随着电脑、数码设备和网络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逐渐由录像变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可以称为第一代网络课程[5]教学。2003年4月《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文件正式启动精品课程。2005年,教育部1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全国的高等学校几乎都在积极投入精品课的建设和评选中。从2003-2010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共建成3693门。“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的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和利用,有利于西部及边远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次大的改革。但是很多精品课程并不能很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媒介的优势,有的只是课本内容的搬家,是电子化的课本内容;有的虽然按照评选要求有录像资料,但是还是课堂教学的搬家。很多课程一旦被评选为国家级、省市级或者校级精品课程,就不再进行更新,反馈机制也很少。这种课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其内容和形式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仍然是课堂教学为主,精品课程主要用于学生的课下复习巩固。应用互联网的技术,不少重点院校开发出自己的学生答疑自学辅助系统,便于教师们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倒是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本文作者所在的教学团队拍摄了大学物理的部分MOOC视频。2018年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设了SPOC课程,在学校的泛雅教学平台上开展了线上课程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课程学习结束后,对“老师课堂讲解,课后布置作业复习巩固”和“先观看视频自学,完成预习题目,然后老师课堂总结知识点,讲解题目”两个选项进行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203份,61%的学生仍然喜欢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有39%的学生认为混合式(即先观看视频自学,完成预习题目,然后老师课堂总结知识点,讲解题目)教学效果更好,并指出线上教学的优点:可随时随地学习;可反复观看;课上没听懂的可通过视频再次学习,查缺补漏;便于自学、预习和复习等等。不习惯在线视频学习的学生留言:“没有课堂气氛,容易分神”“老师视频讲课不自然,不如在教室有激情”“视频学习无法投入,效率低,会看到手机消息”“学习氛围不浓烈,降低学习动力,缺乏互动”“更适合讲例题”“不能及时提问”“例题讲解少”等等。从学生的留言可以看出,目前的在线课程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二 在线教学的实践
综上所述,随着观看课程终端(广播、电视、电脑、智能设备)的发展,辅助教学的手段是不断与时俱进地变化着。从黑板+教室的集体化授课,到广播电视的远程教育,再到今天的网络在线课程,可以看出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变化。教育受众人群越来越广,学习的时间和地点越来越自由,越来越自主。学习工具越来越方便和智能化。但是,各门课程的教与学的目的没有变,变化的只是教学手段和方式。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使用哪种媒介进行教与学,都是为了更加直观形象,更加便利,更加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更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 对待在线教育的态度
(一) 尊重传统
每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合理性。传统课堂应用黑板+板书的教学方式,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关于备课、课程内容的组织、板书的设计、启发性教学、学生情绪的调动,课堂气氛的把控等等,已经研究得到了丰富的教学规律。面对面的教学,师生之间的情绪能够相互感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可以与当下的新闻相联系,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45分钟课堂,有复习、引入、分析讨论及例题巩固和课程总结,有着非常好的教学逻辑的连贯性以及恰当的知识迁移规律的应用等等,在教学效果上有很多优势。很多老的教学名师的黑板授课,堪称一门艺术。现在的MOOC教学,每个视频不超过20分钟,相对于传统课程的教学,就要掐头去尾,概念引入和讨论不得不精简。隔屏教学,师生之间没有亲切感,不真实,更加降低了因材施教的程度。从学生自主选课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对自学能力相对差一点的普通院校的学生更喜欢传统授课教师的教学,应试效果好。机器批量生产的同时,为保存传统的制作方式,允许手工作坊的存在。同样,在今天在线教育发展炙热的同时,也不能否对传统,要尊重传统,允许并尊重黑板+板书的授课方式。
(二) 敢于尝新
教育的发展一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革,目前的在线教育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应用方式。1841年,“黑板的发明者如果不属于人类最伟大的恩人之一,也是学习和科学领域最好的贡献者之一”[5]。1957年,电视被誉为“教育的革命”。1967年的计算机教学,一直发展到今天的MOOC课程。以上都是新的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结果。只有不断将新的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实践过程,教育才能发展,也才能发现新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并设法不断改进。因此,针对网络课程,国家和学校都给予了大力支撑。教师们也要敢于尝新,大胆实践。比如,在目前的MOOC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持久性?如何保障学习质量和防止作弊?如何体现育人功能?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育规律是怎样的?等等。本文作者从2015年建设校级大学物理MOOC课程,开设了MOOC选修课,开展了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本人收获很大。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保障MOOC课程的学习质量,校内增加了见面课的次数,校外增加了网络直播课;为了督促学生学习,除了系统提醒,还规定了学习进度要求;为了保证学习证书的“含金量”,校内学生期末考试增加校内笔试,权重占50%。通过改进考核方式,在保障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认可度。对于必修课的混合式教学,更多地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为其终身学习提供一种方式。
四 结束语
鉴于网络授课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目前还不能代替传统教学,学校教育还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但是学校教师在尊重传统教学的同时,不能拒绝网络教学方式。只有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才能逐渐完善。未来,可能将没有学校的概念,也没有教室的概念。今天的走班制、选课制的实施和研究,也是为未来的网络课程提供可行性理论依据。多媒体辅助教学、插播片的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研究等等,都是将应用先进技术应用到学校教育的体现,它们的研究与实施,都是为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提供实证依据。知识的开放与共享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自然的历史规律,教师们要从教育规律出发潜心研究,摈弃华而不实的技术,大胆创新,创造一个更完善的信息化新技术环境和更优质的教育环境,实现教育与技术发展的双赢。
不过这种节奏让我注意到晚上在城市的街头发生的事情。有一天晚上,我看到一个女人一边奔跑一边哭泣,她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到了明天,她这段伤心的奔跑会像我微信中的步数一样消失吗?我在马路边看到一个男子弯腰呕吐,两个朋友扶着他。这让我想起一个人租房子住的那段时光,从来不敢喝太多酒,怕一个人寂寞死在出租房而无人知晓。
参考文献
[1] 沈丽燕,赵爱军,董榕.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看中国开放教育新阶段[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1):62-67.
[2] 恽瑛,徐志瑞,马见慈,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应用的尝试与研究[J].大学物理,1990(05):40-41.
[3] 恽瑛.一套新型教材在中国的实践《大学物理学》—声像、文字结合教材[J].大学物理:1993.12:1-3.
[4] 恽瑛.大学物理学电视插播片及其应用[J].大学物理:1997.6:39-41.
[5] 汪基德,冯莹莹,汪滢.MOOC热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2014,35(09):104-111.
本文引用格式: 徐红霞.关于开展在线课程的思考[J]. 教育现代化,2019,6(43):108-11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3.045
基金项目: 2018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新工科”课程建设项目“MOOC课程与校内教学相结合的研究”(项目编号 x201821001)。
作者简介: 徐红霞,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物理的教学与研究。
标签:在线课程论文; 混合式教学论文; 尊重传统论文; 敢于尝新论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物理教学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