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良康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清涧中学 718300
摘 要:当前许多中学生迷恋网络,给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本文拟从网际交往的特点、网际交往的利弊、对学生网际交往的教育引导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加强对学生网际交往的教育引导。
关键词:网际交往 特点 教育引导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网络已真正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上网几乎成为全民的一种休闲方式和生活时尚。网络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青少年,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空间。由于近年来参与网上聊天的人越来越多,我主要以网上聊天为例来说明网际交往的利弊及教育引导。
一、网络交往对初中生的有利影响
1.网络交往为初中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交流空间。初中生在网络交往过程中显得特别活跃,网络的“虚拟性”弥补一些现实中所不能体会的“缺失”。借助网络初中生可以与更多的人交流,结识更多的朋友,圆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梦想。
2.网络交往促进初中生个性化发展。网络交往给初中生提供了一个畅谈的空间,不用担心像现实生活中那样被认为还是小孩子,意见建议不被采纳。也不再因为自己的年龄、身份而不敢与别人交谈,这样,他们就可以把自己的个性完全地展示开来,发挥自己的特长,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网络中慢慢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了个性发展。
3.网络交往开阔初中生的视野。网络交往冲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初中生能够毫无阻碍地与人交流会谈,通过交流,他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了解到更多的风土人情,在交往的同时,他们的视野也大大拓展开了。
二、网络交往对初中生的不利影响
1.网络交往引发初中生的心理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网络交往通常以匿名或化名方式进行,无法规范人们言论的真实性,这使很多人抱着游戏般的心态参与网上交际,不仅自己撒谎面不改色,对他人言论自然也是毫无信任感可言。对于身心发育尚未健全的初中生而言,网上交往的信任危机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现实交往,导致现实交往中对他人真诚性的怀疑和自身真诚性的缺乏,进而影响自己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2.网络交往弱化了初中生的道德意识。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初中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加上网上信息的隐蔽性,使得一些初中生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随着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容易导致道德规范丧失。
3.网络交往关系让初中生更加孤独。在网络环境中,很多初中生很容易丧失或者来不及对网络进行理性的思考,便被卷入网络的漩涡中,变成“网虫”。网络作为人际交往的中介系统把人与人连接起来,但同时也把人与人隔离开来,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网络交往太多的不确定性,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脆弱,他们可以肆意地开始交往,也可以随时放弃交往,在网络上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朋友,这让初中生会有强烈的孤独感。
三、对学生网际交往的教育引导
1.营造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学生进行网络交际是大势所趋,一味限制学生上网是不切实际的,当务之急是社会、学校等各种相关机构可以借鉴一些国外机构的做法,在网上为不同年龄的学生群体专门建立提供学习、生活、交际、游戏、心理咨询等服务的网络空间,屏蔽和阻挡不良信息的侵入,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优化学生的网络交往。
2.重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正确处理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关系。现实交往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交往关系的确定性、伦理道德的规范性等特征而处于无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它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复杂的一面,长辈和教师要为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提供技巧,及时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满足学生得到发展人际关系指导的需求,要引导初中学生认识到网上交往是一种虚拟交往,对网上交往有正确的心理预期。同时改善个性,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不断改善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在现实交往中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真正完善自我,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网上交往行为。必须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初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不进行虚假、虚伪的网上交友;不利用网络损害他人名誉和人格,特别是在网上攻击、侮辱或诽谤某个不喜欢的人;尊重他人隐私,不要泄露他人隐私;不散播和传播虚假信息,不窥探或套用别人的文件和个人资料等等,形成良好的网上交往行为。
总之,信息时代不让学生学习和利用网络显然是不明智的,利用好网络,关键在于使用者自己,提高自身索质,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学习网络知识,进一步挖掘网络的新用途,以主人姿态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在网络这个“大染缸”里,中学生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蔡桢 网络环境对中学生德性养成的冲击和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2]陈小川 白霞 霍媛媛 西安市中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调查分析[J].今传媒,2011,(10)。
[3]刘志华 罗丽雯 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因素: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08)。
论文作者:魏良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3
标签:网络论文; 初中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生论文; 网际论文; 网上论文; 现实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