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会亮[1]2005年在《知识经济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美国FASB公布首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后,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都纷纷效尤。在国际会计界,制定严密、内在一致的概念框架用以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1992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2005年6月2同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两份准则都试图作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尽管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已做了很大的改进,但笔者认为,我国真正意义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尚未完成,改进后的会计准则对会计环境变化的考虑不够,不具前瞻性,对具体会计准则的指导作用不够强。 本文研究知识经济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2章,对知识经济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回顾了国内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过程及知识经济下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为第3章,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研究,侧重从会计环境出发研究其对会计理论的影响,将知识经济视为最重要的会计环境因素,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准则—环境理论,其必然也会影响到会计理论的研究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环境的变化对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深入,会计将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第叁部分包括第4、5章,是本文的主体,研究知识经济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从“决策有用观”出发,研究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确认、会计计量、财务报告等基本概念,认为会计假设应该包括不确定性假设,对会计计量提出复合计量的概念,并以此为理论基础之一,构建知识经济下的财务报告。
杨晓玲[2]2007年在《俄罗斯会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会计改革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90年代以后,会计国际协调化趋势尤显强劲,我国也积极参与到会计国际协调化的浪潮中,并在2006年初发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国内会计学界对会计国际协调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关于会计国际协调化以及相关国家经验的研究的文章越来越多,但是国内学者大多把目光关注到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会计国际协调经验,对背景相似的转轨经济国家会计改革与国际协调研究不足。本文拟通过对俄罗斯会计及其国际协调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探索俄罗斯会计国际协调对我国会计改革的启示,为我国的会计国际协调提供策略建议。
孙婕[3]2007年在《所得税会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20世纪初,在英国最早诞生现代所得税之后,会计与所得税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进而产生所得税会计。所得税会计的研究和发展早期始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处理已经是一个在国际上引起很大争议的课题了。之后,随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的规范和规范的日趋完善,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和实务逐渐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了财务会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在我国,对所得税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重视程度不高,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至少落后了半个世纪,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务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完善之处。从1994年会计制度改革以后,我国开始对所得税会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之前,我国按会计准则规定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基本一致,并不涉及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的所得税会计一直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加以规范,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重,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急需与国际惯例接轨。2007年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逐渐的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并首次采用准则的方式对我国的所得税会计进行了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依据资产负债观的会计理念,强制性地规定企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并要求在首次执行时,原来采用应付税款法和利润表债务法的企业对相关项目进行追溯调整。在此之前,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对所得税的核算都是采用应付税款法。显而易见,在目前我国的会计大环境下,统一实施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无论对企业还是对财务人员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战。在推行过程中,阻力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基于这样的背景,本人选择了这个题目作为我的硕士论文题目。在论文中,笔者试图清晰地分析《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在我国的实施推行过程中会存在的阻力和遇到的困难,以及实施之后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本文分为四部分。首先,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中,从理论上阐述了所得税会计的内涵、目标以及遵循的原则等基本原理,具体介绍了英美两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所得税会计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回顾了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发展过程。其次,在论文的第二部分中,比较了各种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且从各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入手,分析讨论各种所得税处理方法的适应情况和对各种方法的选择与淘汰,对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中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做法予以确定。再次,在论文的第叁部分,指出了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变化,借鉴了胡茂云和张茹对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企业的所得税影响的研究,并且,笔者依据部分上市公司2006年的年报分析了新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最后,在论文的第四部分,笔者分析了所得税会计准则在其实施和推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并针对这些难题提出了笔者的建议和意见。
栾甫贵[4]2003年在《会计制度研究》文中提出会计信息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信息之一。作为一种公共信息,会计信息微观上关乎相关使用者决策的可靠性,宏观上涉及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及时性,对于发挥会计信息的社会功能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人员生产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规则必须是公开、适用、一致的,而系统、全面、具体、易理解、易操作地提供这些共同会计信息的媒介,就是会计制度。建国以来,会计制度一直是规范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规则,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但由于会计制度理论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的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制度理论的发展和实务的完善,甚至形成了一些模糊的认识。有鉴于此,笔者以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会计制度的相关理论问题。本文分为导论、会计制度基本理论和会计制度建设理论叁个部分,由十章组成。导论部分主要界定了本文所研究的会计制度的内涵和外延,论述了进行会计制度研究的意义;对国内外关于会计制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价,指出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说明了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勾画了本文的研究框架,总结了本文主要的创新内容。第二部分是会计制度的基本理论,包括第一章至第六章的内容。第一章主要研究了会计制度的概念,首先分析了制度的概念、会计的概念,而后引出会计制度的概念。会计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的会计制度采用狭义的概念,并定义为:会计制度是指直接规范微观主体如何进行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及其存储的规则,包括财政部和其他部委(含地方政府)颁布的财务通则(行业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含行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基层单位制定的会计制度等内容。第二章研究了会计制度的多重特征,着重探讨了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标准以及会计惯例等方面比较后所体现出的不同特点或关系。第叁章探讨了会计制度的功能。从不同角度考察,会计制度的功能有不同的表现:从一般意义上讲,会计制度具有规范会计行为、纠正会计行为、提供共同信息和节约交易费用等功能;如果将会计制度放在内部控制中分析,具有构建内控纽带、协调内控目标、主导内控框架等功能;将会计制度放在公司治理中考察,则体现为规范经济行为、约束相关权力、协调经济关系、均衡各方利益、监控治理结构等功能;此外,会计制度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反映资源配置状况、反映资源配置过程、衡量资源利用效益等功能,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具有奠定经济运行基础、反映经济运行需求、评价经济运行效率、规范经济运行秩序、促进经济繁荣稳定等功能,在产权安排中具有界定产权性质、
温琳[5]2013年在《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一直以来是会计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虽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在企业越来越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现实状况下,以及利益相关者会计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发展的理论背景下,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回顾后,发现整个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领域呈现重实证研究,轻规范研究的局面。实证研究方法的采用虽然极大的丰富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领域,但是也面临着自身仍然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例如多种选择、多种动机问题。大部分研究成果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作为研究的支撑,很少有研究试图从综合的视角构建一套完整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理论体系。因此,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同时采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作为研究补充,试图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构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理论框架。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依托于企业理论的发展。企业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的结果,而会计本质上是一种以货币计量为主的对经济活动的价值形态进行反映和控制,进而维护和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的管理系统。从企业的经营边界、资源边界、主体边界到会计的对象边界、资产边界、权益边界的转换器就是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一种行为,是行为主体采用一定的行为方式对会计政策选择客体所开展的活动过程,它依存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并受制于会计政策选择的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因此,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理论框架至少应该包括客体、主体、外部环境、目标、内部动因、行为偏好。①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是会计政策,而会计政策应是会计领域的规则,包括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正式会计规则和以会计惯例为核心的非正式会计规则两部分。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会计政策的关系更适合用交集的关系而不是子集的关系来诠释。企业对于会计政策的最初选择其实发生在内部利益相关者通过集体选择达成组织契约之时,组织契约的具体内容间接地决定了企业可以选择的正式会计规则的空间范围。而对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客体的具体范围的界定,一方面不能盲目的向外扩展,另一方面也不能仅仅局限在“硬的”会计选择中。②控制权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最终控制权、经营控制权和作业控制权。内部利益相关者享有源于剩余分享权和最终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管理者享有源于经营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会计人员享有源于作业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这叁类主体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即政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非会计类普通员工、审计人员构成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③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目标是企业作为会计政策选择主体时期望达到的境地或者结果,其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应该定位于“权益保护观”,具体目标应定位为追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外部性的最小化,其“外部性的最小化”应该是外部性承受者集合中每一类利益相关者承受的外部性的绝对值之和的最小化。④作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主体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管理者、会计人员,在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动因驱动下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甚至在同一类利益相关者内部也会出现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例如投入资源种类、分享剩余收益形式、最终控制权大小存在差异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CFO和以CEO为主的其他高管之间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并不完全相同。企业除了受内部动因驱动会产生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外,在政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非会计类普通员工、审计人员构成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也会产生特定的行为偏好。在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构建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框架后,本文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了部分结论的证据支持。
张云[6]2007年在《中国会计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新思维,它渗透在人类的会计实践活动之中。它是一种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等方面为一体的的综合性文化。因此研究中国会计文化,加强中国会计文化建设,是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会计文化基本命题、会计文化历史沿革、会计文化环境等理论的研究和对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深入探讨加强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加强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达到把握中国会计事业发展的动向,为会计改革与发展提供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指导会计管理实践,弥补会计“法制”式刚性管理的不足,以价值观、信念、社会责任感等所构成的柔性管理来激励、引导会计行为,构建和谐的会计环境,深化会计制度改革;在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的进程中,更好地坚持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并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精神实质和精髓,发展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的先进会计文化的目的。本文主要通过两条主线、六个板块来讨论会计文化问题。两条主线为纵向主线和横向主线。纵向主线即从文化切入,将会计文化研究置于文化研究这个背景下,将中国会计文化研究置于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背景下,形成文化——中国文化——中国会计文化的研究框架。论文第二章对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缺陷、中国现代文化的特征进行了论述。对会计文化的概念、会计文化要素与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会计文化是会计学科和文化学科在各自的边缘上相互渗透而产生的一个崭新范畴,它运用文化科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探讨会计学科的规律和方法,揭示有关会计活动的文化本质及其规律。论文第叁章对中国会计文化的起源、古代会计文化、近代会计文化、现代会计文化进行分析,用历史的方法总结会计文化的起源、发展和规律。对中国会计文化发展历史进行了勾画,对每一历史时期的会计文化特征进行了总结。横向主线即在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文化对会计文化的影响,进而分析对中国会计文化的影响,形成中西文化差异——中西会计文化特征差异——中西会计文化环境差异的研究框架。论文第二章分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第叁章中分析了现代会计特征及欧美等主要国家及日本会计文化特征和中国会计文化特征。第四章分析了各国文化是多样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也是不同的,对会计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中国会计文化要走向世界,就要借鉴和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成果并不断深化和创新。六个板块为会计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会计文化研究的视角、会计文化一般命题研究、会计文化发展历史与特征研究、会计文化环境研究、会计文化应用研究。会计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文化学、经济学、会计学、伦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等。会计文化研究的视角包括纵向视角和横向视角即上述两条主线。会计文化一般命题研究包括中国会计文化概念研究、中国会计文化要素研究、中国会计文化功能研究。会计文化发展历史与特征研究包括中国古代会计文化发展历史与特征研究、近代会计文化发展历史与特征研究、现代会计文化发展历史与特征研究。会计文化环境研究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国际环境和内部环境。会计文化应用研究是从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现状研究入手,论述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原则,提出加强中国会计文化建设必须发展会计物质文化、强化会计制度文化、优化会计行为文化、加强会计精神文化。会计文化应用研究是本文的重点。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会计文化研究置于文化研究的大背景,力求进一步寻根求源。本文从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尤其是重点分析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对会计的影响。从而扬长避短,并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精神实质和精髓,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先进的会计文化。本文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行为学、哲学、会计学等理论,对会计文化进行价值抽象和理论概括,将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价值准则、行为规范、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纳入会计文化的研究范畴,力求进一步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体现于会计文化的研究之中,进一步构建会计文化的理论体系。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原因,论证了加强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加强会计文化建设的对策。
冯海芳[7]2009年在《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研究》文中认为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该准则体系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相比之前的会计处理而言,《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可以说是变化最大的准则之一。该准则彻底改变了原来的处理方法,而实行了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虽然该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且在上市公司实施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但如何能使更多的企业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新的所得税处理方法,并做到顺利过渡,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和动机,以及国内外所得税会计研究现状。并对目前新准则的使用状况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第二章介绍了变革中的所得税会计。第叁章主要介绍了中、美会计环境及其差异。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改革都离不开各自的会计环境,不同的会计环境造成了各国不同的会计模式,所得税会计也是如此。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旧准则存在的问题及新旧准则的优点,介绍了一般业务及特殊业务的处理方法,旧准则在很多时候已经不能适用,改革势在必行。第五章主要是介绍所得税会计的现状及完善和发展。介绍了企业应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问题时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和完善的方法。
高茹[8]2006年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文中指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需求,以及对会计准则原则导向的认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重新受到关注。在会计国际趋同的新形势下,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必须要处理好国际趋同与国家特色的辩证关系。本文以会计环境的研究为起点,深入地分析了环境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关系。结合我国目前转型时期的特殊国情,本文提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应该分两步走。即:第一步,保留适当的差异,消除不必要的分歧,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而又面向未来趋同的概念框架。第二步,待时机成熟,实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完全趋同。全文分六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当前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现实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会计环境出发,主要探讨会计环境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重要影响,比较分析我国与美国会计环境的异同。以此为基础,论文第叁、四、五部分具体探讨现阶段如何根据我国国情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面向未来趋同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其中,论文的第叁部分主要探讨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地位以及制定程序应该具有的中国特色;第四部分研究现阶段我国应构建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以及内容和层次的特色;第五部分主要探讨现阶段财务会计概念各个组成要素的特色问题,具体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报表要素以及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的中国特色问题。第六部分主要探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趋同问题,具体研究趋同的时机以及趋同的方法这两个问题。论文通过以环境为起点,应用规范的理论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归纳演绎方法,以期对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提出初步的政策建议。
贺敬平[9]2013年在《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路径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世纪70年代,为摆脱财政困境,提高政府效率,提升综合国力,西方国家发起了号称“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行政改革浪潮。作为公共管理基础性信息的政府会计系统一直处于公共管理领域改革的前沿。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政府会计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改革侧重于将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从财政收支扩展到政府资产和负债方面;第二阶段的改革主线是将传统的现金制基础政府会计转向权责发生制(或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基础政府会计。尽管世界各国都对政府会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示范带动效应,但各国的改革思路各有千秋,改革的结果也截然不同。近年来,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一系列规范政府信息披露的范围、内容和质量的法规得以发布,如2008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9年和2011年财政部推出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和《医院会计制度》等。学术界也对政府会计改革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以下共识:一是引入权责发生制,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将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使会计信息同时满足政府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双重要求;叁是健全政府预算会计系统,使其反映整个预算执行过程;四是中国政府会计应坚持渐进式改革,并与整个财政体制改革进程相协调,从而降低改革成本。理论既源于实践,也将指导实践。既然政府会计改革实践已经对理论研究提出了迫切需要,除了已经作出的努力和形成的成果之外,还需要理论界就政府会计的改革路径进行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探讨。以分析现行制度环境下,政府会计信息供求的均衡状况以及制度的均衡状况,透析各利益集团在这种均衡状态中的成本收益状况,从而发现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源泉,并提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改革路径,以及最低的成本顺利地推进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本文充分吸收新制度经济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和政府会计改革权变理论的最新成果,深入分析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权变过程和过去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规律,对海南省两项政府会计改革试点进行了案例分析,并紧贴中国政府会计的制度环境提出了一条以增量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渐进式改革路径。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导论与文献综述两章。导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动机、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内容安排,框架结构及创新与不足等。文献综述则从政府会计改革、制度变迁理论以及制度变迁与政府会计改革的相关研究叁个方面介绍了政府会计的现有研究成果,并对已有文献进行了评述。第二部分是本文的基础理论部分,也是政府会计改革的技术研究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叁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二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机制,叁是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第叁部分是本文国别研究的部分,在该部分,本文通过比较回顾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发展历程,分析各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机制和路径的选择,探讨了政府会计改革的政治博弈与制度约束。深入研究了现有会计环境下政府会计改革的可行性与实施措施。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案例研究部分。并以海南省政府会计改革试点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中国现行制度环境下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机制和路径选择,进而对第二部分与第叁部分的研究结论进行检验,并修正前两个部分的研究结论。第五部分主要关注本文研究结论衍生出对我国未来政府会计改革的政策性建议。
侯学勤[10]2007年在《变革中的中国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影响经济运行的环境在不断变化,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在不断前行,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相对对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差异日益扩大,所得税会计就是在会计理论和现代所得税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的。我国所得税会计研究起步较晚,如何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所得税会计理论和实务体系,协调好所得税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以推动两者的健康发展,是当前会计理论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变革中的所得税会计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所得税会计理论为基础,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变革中的中国所得税会计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本文首先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状况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其次,透析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所得税制度改革,在此基础上对所得税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叁,深入阐述了我国会计环境的变革及其对所得税会计的影响,认为环境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应充分利用优势,应势发展;第四,所得税会计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处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并结合理论分析,揭示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更替的内因,同时对我国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走向高质量提供借鉴;第五,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所采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统计分析,以及深度剖析我国所得税会计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揭示了我国所得税会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完善建议。
参考文献:
[1]. 知识经济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D]. 罗会亮. 湖南大学. 2005
[2]. 俄罗斯会计研究[D]. 杨晓玲.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3]. 所得税会计研究[D]. 孙婕.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4]. 会计制度研究[D]. 栾甫贵. 天津财经大学. 2003
[5]. 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 温琳.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6]. 中国会计文化研究[D]. 张云. 天津财经大学. 2007
[7].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研究[D]. 冯海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8].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D]. 高茹.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9].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路径选择[D]. 贺敬平.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
[10]. 变革中的中国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D]. 侯学勤. 东华大学. 2007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会计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论文; 政府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规范论文; 利益相关者理论论文; 国际会计论文; 会计知识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环境会计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政策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会计准则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