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长垣县精神病医院 河南新乡 453400)
【摘要】目的: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依据治疗方式差别分成西医组和中医组,每一组患者38例,西医组患者采取氯丙嗪片,中医组采取中医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西医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78.95%,中医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97.37%, 中医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西医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比西医组的大,组间比较显示有统计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发生改善,中医组改善的情况相对显著,组间比较显示有统计的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中医治疗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分,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中医;精神分裂症;氯丙嗪片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150-02
在临床上,精神分裂症属于常见精神性疾病,一旦患有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直觉、情感与思维等和常人不一样,精神活动与四周环境不协调。现阶段,临床上主要使用药物治疗,但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所以常常会使用中医方式治疗。尤其中药配合音乐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各项功能改善,继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把2016年04月份到2017年04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作为对象,探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中医治疗的效果,现作以下陈述。
1.研究资料和治疗方法
1.1 研究的资料
选2016年04月份到2017年04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依据治疗方式差别分成西医组和中医组,每一组患者38例,西医组患者采取氯丙嗪片,中医组采取中医方式治疗。在西医组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7例;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22岁和76岁,年龄均值是(47±2.02)岁。在中医组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23岁和77岁,年龄均值是(46±2.28)岁。两组研究对象各项资料经过对比以后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可比较。
1.2 治疗的方法
西医组患者采取氯丙嗪片,口服,一天所用剂量为300~400mg,或予以奋乃静,每天使用剂量是15~55mg。
中医组采取中医方式治疗,每天用水煎服1剂。同时结合中医心理的疗法、五行音乐疗法与药物,其中,五行音乐疗法是经与宫商角徵羽对应音乐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心烦失眠与情绪低落等症状,需要应用电针进行治疗,配合多种手段治疗,一个疗程是8个星期。在结束一个疗程以后,对患者行尿常规、肝功能、血常规与心电图检查,以便对患者治疗强化变化进行观察。
1.3 观察的指标
(1)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经治疗后患者情绪稳定,体征与症状消失,思维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自制力恢复,意识部分恢复,思维清晰为有效;治疗后患者意识、情绪、症状与体征未见改善,甚至于有加重迹象为无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认知功能评估:根据SCoR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测量表)应用4级评分法对20个条目进行评分,满分为80分,分数越高代表损害越严重。
1.4 数据统计的方法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数据包来统计,经统计软件来分析相关数据,然后应用(x-±s)来代表计量的资料,通过t对组间比较情况进行检验;通过百分率(%)来代表计数的资料,应用卡方对组间比较情况进行检验,检验的标准是α=0.05,如果有统计的意义,应用P<0.05表示。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西医组中显效患者一共有16例,有效患者一共有14例,无效患者一共有8例,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78.95%,中医组中显效患者一共有21例,有效患者一共有16例,无效患者一共有1例,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97.37%, 中医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西医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比西医组的大,组间比较显示有统计的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
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经过对比以后,数值比较接近,组间比较显示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发生改善,中医组改善的情况相对显著,组间比较显示有统计的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x-±s)
组别(n=38) 认知功能评分(分)
治疗前 治疗后
中医组 67.249.56 41.326.35
西医组 67.369.48 54.688.26
3.讨论
在临床上,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发生率比较高,属于精神性的疾病,在患者病情发作以后,会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1]。目前,临床上尚不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进行明确,精神分裂症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含患者在行为、情感与思维等存在障碍,有非现实、不易理解与分裂等一系列特点。很大一部分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17岁~69岁之间,且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思维方面的障碍,较为常见的是知觉方面障碍,例如:幻听与幻觉等。经过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不难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伴有偏执与紧张等情况[2]。在一些精神病医院之中,将近65%患者所患病症为精神分裂症,由于精神性疾病性质自身较为复杂,国内经中医辩证治疗精神性疾病仍然存在难度。
就目前而言,国内主要会使用辨病与辨证方式对精神性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同时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治疗[3]。现阶段,在医学方面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主要包含以下的类型:痰火内扰型、阴虚亏损型、痰湿内阻型、气滞血瘀型与阴虚火旺型等。相关研究中指出,应用常规西药治疗,临床疗效还存在一定缺陷。而中医配合患者心理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促进患者康复[4]。本次研究中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经过对比以后,数值比较接近,组间比较显示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西医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78.95%,中医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97.37%,中医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西医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比西医组的大,组间比较显示有统计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发生改善,中医组改善的情况相对显著,组间比较显示有统计的意义,P<0.05。
综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中医治疗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分,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可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艳青,滕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精神分裂症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1980-1983.
[2]郭轶,李雪晶,胡建平.中医情志养生干预方法对精神分裂症家属情绪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5(14):2038-2039.
[3]闫少校,赵霞,高冬芳.中医传统减压放松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及阴性症状影响的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23(5):281-283.
[4]李伟,赵永厚,张君.基于“痰瘀”交互病机理论与精神分裂症现代生物学机制——氧化自由基损伤之间的关系,论精神分裂症的中医“化痰消瘀”治则[J].黑龙江中医药,2014,43(6):5-6.
论文作者:孙永勋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中医论文; 西医论文; 有效率论文; 认知论文; 功能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