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机制转换 抑制亏损现象——中国企业亏损问题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研讨会论文,抑制论文,机制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刊于今年金秋时节,在昆明市召开了《中国企业亏损问题研讨暨<企业家>半月刊第十届顾问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经济专家、企业家、政府经济主管部门的同志,就中国企业亏损问题进行了广泛地讨论,形成了如下一些比较集中的意见。
一、“中国企业亏损问题这个议题定得好,会也开得及时”
与会代表对选择中国企业亏损问题作为会议议题表现出了极浓的兴趣,大家都认为,中国企业亏损问题,是一个阻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改革继续深化并向更深层次推进的大问题。如果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导致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停滞。
与会代表还对与此有关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国有,作为一种所有制存在的形式,必定有其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当前,中国国有企业的亏损问题,到底是所有制问题,还是企业运营机制问题?应有一个科学的分析与实事求是的界定。不能笼统地把国有企业和亏损问题简单地归结到国有制上。另外,代表们通过对挪威国有企业的成功运行及以私营经济发展著名的我国温州也同样产生了成功的国有制企业的案例分析,认为国有制作为一种所有制形式,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对立,它同样能参与市场运行,同样能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所以,国有企业的大量亏损,在当前中国的情况下,还主要是企业的经营机制问题。代表们认为,在目前讨论企业亏损问题的情况下,还应更多地从企业运行机制上寻找国有企业的亏损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与代表们还认为,研究中国企业的亏损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就亏损额谈亏损。中国的企业亏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又因为中国企业的亏损面之广,更应该从全局上从本质上把握中国企业亏损的深层原因,这样才易于找到解决中国企业亏损的根本途径。同时,还应加强分类研究,这样才更有利于指导企业消除亏损因素。
二、“中国企业的亏损是不可避免的”
与全代表认为,亏损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必然存在的。只有计划经济下没有亏损的概念。因此,对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亏损问题,应该持一种既不大惊小怪,也不可等闲视之的态度。
亏损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存在。市场经济具有三种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垄断规律。价值规律与竞争规律必然形成企业经营上的差距。这样两种差距的物化体现,就是企业的盈利与亏损。所以,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亏损,是一种必然存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企业亏损是不足为奇的了。
中国企业的亏损又呈现什么特点呢?这也是与会代表们关心的问题。与会代表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亏损,是一种动态现象,即有时亏损,有时不亏损;有时是部分产品或某一种产品亏损,有时是全部产品亏损;有时是某行业中的某一个或几个企业亏损,有时是全行业出现亏损。亏损与盈利之间也是相对的,也可因时、因地、因政策调整,因宏观调控力度的变化而相互转移。因此,企业的亏损现象是暂时性的。根据这一特点,与会代表们认为,对中国企业亏损问题,任何消极悲观都是不可取的。重要的是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扼制。
三、中国企业亏损的基本原因
与会代表对中国企业亏损原因作了全面探讨。大家认为,寻找亏损原因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寻找带共性的问题,使其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二是分行业分企业作亏损个体研究,以提高其分类指导价值。由于到会的代表来自各行业,所以,讨论的重点放在带共性的亏损原因上。
与全代表认为,企业的亏损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如因政策调整带来的亏损,因企业设备严重老化带来的亏损,因社会负担太重带来的亏损,因摊派等不正之风带来的亏损,因三角债带来的亏损等等。这些亏损都是帐面上看到的,也容易为社会所认可的亏损原因,同时也是容易治理的,国家和各级政府也在相应采取种种措施来制止这方面的亏损。另一类亏损原因则不是直接表露的,也不太为企业所接受的原因,与会代表认为,这些原因才应是此次会议讨论的重点。关于这类原因,与全代表作出了如下五点归纳。
一、经营者素质偏低是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与会代表认为,在同一个市场经济环境中,在同一行业内,在同样的装备水平下,为什么总有企业欣欣向荣呢?差别就在于经营者素质的高低之别。凡是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严重,思想保守僵化,经营手段单一的经营者,其企业必定亏损,或暂时盈利后也会出现长期亏损。而成功的企业,必定有一个事业心强,思想开阔,经营出众的厂长(经理)。
二、经营者不重视人才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启用,也是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与会代表举出了很多例子说明,凡成功的企业必有一支精明的经销队伍,必有一支善于开发的技术队伍,必有一支高质量的生产队伍。而人才缺乏,恰恰是亏损企业的通病,人才的缺乏,关键还在于经营者不善于发现、培养、启用人才。
三、不重视新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也是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凡亏损企业,大都存在着产品单一、老化、市场占有率低的现象。这些企业大都在产品走销时,舍不得抽出资金开发新品,也舍不得增加投入上规模扩展市场。而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竞争对手一上场,便无招架之力,只得步步退让,这样必亏损无疑。而成功的企业恰恰是加快开发加速扩张,在短期内迅速增强实力,以实力应变,这是成功企业经营中的一大诀窍。
四、在技术改造中忽视智能型技术的引进,使产品档次上不去,成本降不下,竞争力不强。与会代表认为,我们的企业比较重视技术与工艺的引进。而对实施这些先进技术与先进工艺的智能型装备,如机械手、机器人、全自动化的控制设备等等的引进不够重视,造成了一种先进技术先进工艺与手工操作的结合的奇特现象。固然这能减少投入,但却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其结果是形成了投资虽然不少,但产品档次、产品质量,产品规模上不去的矛盾。这三个上不了,当然是亏损的直接原因了。
五、在技术引进的同时,不重视经济与专业技术信息和情报的搜集与研究,在引进技术开拓市场中,企业如盲人骑瞎马,造成起点低的重复引进,步入后尘的新品开发与市场拓展。这样的企业和产品有何竞争力而言呢?凡亏损企业均存在这样的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这五个方面目前还不为企业和有关部门所重视。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是解决企业亏损问题所不应忽略的带共性的重要原因。
四、解决中国企业亏损的几点建议
与会代表在探讨了如上一些带共性的问题后,对解决企业亏损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解决亏损问题首先应在观念上作一些调整。
①应正视亏损问题的客观存在。从国家宏观来说,要大胆允许一批无可求药的亏损企业破产。从企业微观来说,解决亏损问题主要靠自身努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靠政府绝无出路。
②企业的兴旺与人才紧密相联。企业人才,既包括经营管理人才,也包括经销人才、开发人才、生产人才;既包括厂长经理,也包括职工。要树立市场经济是能人经济的观念,真正依靠人才来振兴企业。这就要求主管部门能用能人,也要求厂长经理能用能人。
二、解决亏损问题,在宏观方面也应作出相应的努力。
①国家宏观调控力度要适度,调控的水平要提高,要建立预警系统。一些企业的亏损与宏观调控地过急、过猛、一刀切不无关系。如果能建立预警系统,建立宏观调控的“红绿灯”机制,便可大大减少这方面造成的损失。
②国家应大力推进企业家职业化制度,开发企业家市场,使真正的经营人才脱颖而出服务于企业。
③国家应尽快制订社会保障法规,在劳动者权利能充分保护的前提下,使企业有辞退职工的权利,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④国家应推动金融,外贸参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
三、在企业操作方面与会代表,提供的建议很多,一些企业也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但针对带共性的问题,与会代表强调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①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企业应加强国内外经济及专业技术方面的信息与情报的收集、研究、利用。这不仅对引进有益,对产品开发、市场拓展也有莫大的好处。
②在引进的同时,也应舍得增加投入引进智能型技术,其潜在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引进不考虑长期效益,这本身就意味着浪费与亏损。
③应时时关注市场空隙。谁发现了市场空隙,谁就发现了机遇,谁能抢先挤占市场空隙,谁就抓住了机遇。在竞争日甚一日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是一条值得重视的经验。
五、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与全代表认为,以上关于中国企业亏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无不与企业经营机制有关。关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国家也已制订了相应的法规,但收效不明显。关键还在于未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与会代表呼吁,应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这才是解决中国企业亏损的最根本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