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芦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 分析饮用水污染导致的感染性腹泻病原学情况。方法 各采集蓄水池内水样及末梢水1份,并采集未经治疗患者大便或肛拭子样本共计10份,参照相关标准,依据患者临床各项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展开调查,检测生活用水微生物指标,并检验标本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霍乱弧菌、志贺氏菌情况,观察生活用水微生物检查情况,统计患者粪便、生活用水样本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 生活用水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数值均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综合各项实验结果发现致病菌为志贺氏菌,且检验中未见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霍乱弧菌。结论 本起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为志贺氏菌,疫情已得到控制,应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控,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饮用水污染;病原学检测
感染性腹泻为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肠道后引发的疾病,患者症状以腹泻为主,该病常规感染路径为“粪口传播”,即日常所说的“病从口入”[1]。患者感染后,通常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并伴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该病的治疗通常为补液、抗菌、止泻、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疗法[2]。若患者集中发病,可考虑为水源污染等因素,应当及时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排查感染源,防止病情扩散[3]。本中心于2017年6月9日收到某卫生院报告称,该院于6月8日、9日连续接诊腹泻患者共计20例,经询问患者均来自同一农村,疑似水源感染导致,接到疫情报告后,我中心即可委派专员前往调查,并结合患者症状、流行病学展开调查,对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后证实,该项疫情为饮用水污染导致的感染性腹泻,现将相关病原学检测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起饮用水污染致感染性腹泻患者共计20例,其中有男9例,女11例;年龄17~48岁,平均(33.67±5.18)岁;文化程度:8例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7例大学及以上。感染后,患者均前往该区卫生院就诊,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腹痛、发热、腹泻、水样便、脓血粘液便,有部分患者出现恶心、里急后重、头痛等症状。患者家庭供水均为同一蓄水池。
1.2方法
样品采集:于该区域集中供水处各采集蓄水池内水样及末梢水1份,并采集未经治疗患者大便或肛拭子样本共计10份。
检验仪器:仪器有恒温培养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HH-BII?500-BY)、生化培养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SPX-400-III)、生物安全柜(济南鑫贝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号:BSC-1100IIA2-X)、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型号:LDZX-75KBS)显微镜(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型号:CX21)。细菌检验应用对应试剂,并按照说明书操作进行。
依据患者临床各项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展开调查,检测生活用水微生物指标,并检验标本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霍乱弧菌、志贺氏菌情况。参照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1-2016)、《霍乱诊断标准》(WS 289-2008)、《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2011年)中与病原菌相关标准,并依据其中检测方法对样品进行检验。
1.3观察指标
观察生活用水微生物检查情况,统计患者粪便、生活用水样本病原学检测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 )表示,分别行x2、t检验。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用水微生物检查
经检验,生活用水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数值均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蓄水池、末梢水微生物指标与标准限值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病原学检测结果
采取10例患者大便、蓄水池及末梢水样本进行检验发现可疑志贺氏菌菌落,XLD平板可见边缘整齐小菌落,特征为:湿润、光滑、半透明、圆形、粉红色;MAC平板可见边缘整齐小菌落,特征为:湿润、光滑、半透明、圆形、无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无芽孢、荚膜杆菌。血清学诊断试验及生活实验结果均为志贺氏菌。且检验中未见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霍乱弧菌。
3.讨论
志贺氏菌为诱发感染性腹泻的常见致病菌,人群易感性强,感染后影响机体免疫系统,且患者可能重复感染,该病菌为消化道传播型细菌,感染主因为摄入不洁饮用水、食物等[4]。在本起疫情中,综合患者症状、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感染病菌为志贺氏菌。感染患者来自同一农村,供水系统为同一蓄水池,水源来自山泉,并应用自来水管引水入蓄水池,水源处未见卫生防护工程,蓄水池为盖式封闭,并未完全密封,开盖后可见池底沉积大量树叶、泥沙、昆虫等,池中水均为自然沉淀后运输到居民家中,未见消毒设施。经问询调查,该村落具有长期生水引用习惯,经采样检验发现,该蓄水池及末梢水内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数值均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表明该蓄水池水源已受到严重污染,相关研究证实,水源卫生状况对水性传染病疫情有着重要的影响,地表水极易受到污染,应当加强对水源的消毒,严格执行相关卫生标准。政府应当规范饮用水供水,并保障水源卫生、安全,强化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教育,提倡喝开水[5]。
参考文献
[1]李海余,唐丽群,田祖建. 一起饮用水污染致感染性腹泻病原学检测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0):1369-1370.
[2]刘国红,何建凡,何雅青,等. 一起二次供水诺如病毒污染致人群感染性腹泻的调查报告[J]. 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991-993.
[3]张梅. 一起居泉沙雷菌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检验[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5):107-108.
[4]莫桂琼. 2014年某中学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10):774-776.
[]5张平,张静. 我国2014-2015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现状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4):424-430.
论文作者:陈友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感染性论文; 患者论文; 蓄水池论文; 病原学论文; 菌落论文; 水源论文; 大肠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