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随着侗族建筑的被发现,侗族建筑的外在营建模式被存留和发展,而忽视了对侗族原有的建造技艺的保护传承。于是在本文中主要讨论对侗族建造技艺流程的记录和保护,以侗族湖南省通道县高步村为实例来展开,以寨门和如意斗拱为主要对象。
关键词:侗族 结构 保护 寨门 如意斗拱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gate and ruyi dougong structure of dong ethnic minority village
Yang yongliang,kang mingtian,li D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000,China)
Absrtact:With the discovery of Dong's architecture,the external construction mode of Dong's architecture has been preserved and developed,but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Dong's original construction skills have been neglected.So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cord and protection of Dong's construction process,taking Gaobu Village of Dong nationality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taking Gate of the Village and RuyiDougong as the main objects.
Key words:dong;structural protection;zhaimen;ruyi dougong
1.寨门
1.1寨门的简介
寨门,是侗族村寨的边界和起点,是一个侗族特点化形成的外在表现形式,从早期的抵御外来入侵(湘桂黔三角地区,广泛分布着其他部落或民族)到现今的迎来送往和装饰作用,在不同的时期发挥着其不同的作用。在形式上,寨门有着许多不同的样式和种类,且广泛的分布由于各个侗寨。
(中)三叉三斗拱单元结构图、(右)四叉五斗拱单元结构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如意斗拱的实际榫和并没有穿插的使用,而是直接的上下拼合而成,如图5可知,但是不得不说,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情况下,通过一根竹篾和一根炭笔足以显示出同住侗族建筑的细致和精美,同时也体现了其墨师的鬼斧神工和独特匠心。
3.总结
通过对于侗寨村落的考察调研,测绘分析,主要从其中能代表侗族建筑特色的寨门和能代表侗族建筑结构形式的如意斗拱出发,发现侗族的营建模式与我们传统的古建筑相比,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在材料的因地制宜和建筑结构和形式的多样化上有其独到之处。事实上,在文化多样性的今天,许多优秀的建筑文化被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所同化和消化,固然是文化的融合,但是融合的基础是建立在已有的保护上。所以,基于这一现状和发展要求,本文也是从此出出发,希望能够在保护侗族建筑外表特色的情况下,也对侗族建筑的结构和形式有所保留,为后面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白天宜.侗族斗栱与如意斗栱关系初探[J].华中建筑,2015(6):25-28.
【2】.乔迅翔.侗居穿斗架关键技艺原理
【3】.李绪洪.民族文化积淀下的审美趣味——从不为装饰的装饰构件斗拱谈起.建筑科学.[J].2005.02:第15-18页
【4】.赵虎.中国著名建筑师画系-梁思成建筑画.[M].2000.02
【5】姚俊.浅析广西三江侗族寨门的建筑形态[J].大众文艺,2013(4):48-49.
【6】姚俊.浅谈三江侗族寨门建筑的保护[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7】吴琳.贵州侗族鼓楼宝顶斗栱构造[J].建筑学报,2009(S1):55-59.
【8】曹端波.开寨始祖、家庭与婚姻——都柳江流域侗族的村寨结构与婚姻制度[J].安顺学院学报,2013,15(6).
【9】苑婉秋,段晓春.侗族地区寨门文化研究——以从江县占里村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05):23-26+32.
【10】李俐.侗族村寨与文化[J].小城镇建设,2004(5):54-58.
论文作者:阳永亮,康明田,李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2
标签:侗族论文; 斗拱论文; 建筑论文; 如意论文; 学报论文; 村寨论文; 文化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