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但是,在目前的很多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自己有了“一桶水”,就一定能给学生“一杯水”。可是,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况:有些教师满腹经纶,课堂教学却不知所云,学生连“半杯水”也得不到;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知识体系的罗列,结果学生不愿学,教师也感到“政治课难教”;有的教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缺乏果断灵活的处理,致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信任度下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事实上,教育不只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还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理沟通、思维碰撞,是一种复杂的人际活动,具有鲜明的艺术性。本文试图从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素养出发,探讨教学素养的重要性与培养策略,以期为中学政治教学贡献绵薄之力。
一、善待错误,因势利导,引领绝处逢生。新课程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不是实施计划、教案,照本宣科的过程,而是课程内容持续生存和转化的过程,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创造条件,巧妙诱导,使之感悟并纠正自己的失误。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并调动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例如一位年轻政治教师上课时,发现某学生看小说,就突然提问他。可这个学生站起来嘻皮笑脸地说:“这个问题嘛,我可以给全班开个讲座了。”全班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沉着地说:“好呀!正好教学计划中有个专题讨论,下周进行,你作中心发言。”那个学生一下子泄了气。课后为了下周的发言,他查找了许多资料,作了充分的准备,发言时效果很好。教师表扬了他,他也公开向老师道歉。这位教师正是能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充分展示了自己良好的教育机智。
二、善于随机应变、深化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信息传输反馈的过程,也是精神、情感交流融会的过程。教师丰富细腻的面部表情,充满爱心的教学语言,恰当、适度的评价方式,能产生师生心理上的“认同”与“共振”。机智的处理,既不会干扰正常教学,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受到了教育。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艺术的高度表现,也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
三、善于对症下药、机智引渡。这是指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巧妙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是异常复杂的劳动,难免有失误。课堂偶发事件,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但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能够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增效作用。成功的教育事例,多需要教师巧妙、幽默的教学机智。
四、善于把握教态、控制学态。这是指教师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严肃性,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准确、结论合理,对学生要求适当,使学生心服口服。选择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处理措施,善于批评与表扬,惩罚与奖励适当适时,都能体现出良好的教育水平,也有利于教学机智的有效发挥。
五、善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课堂发挥等思维活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反思能够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叶澜曾说,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情感交融可能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如果不利用课后反思进行捕捉,就可能使这些智慧的火花烟消云散。为此,教师可以整理教后笔记,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找寻优化教学过程的策略与思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参加各类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等教学交流活动,听取同行专家的经验之谈,并将成功经验、独到之处记录下来,用心揣摩、体会;应多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探讨,将教学机智的隐性特征显性化,成为不可言传但可意会的品质。
总之,教学素养的形成不是教师灵机一动就可以形成的,而是教师的生活经验、教学能力、知识技能、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是在教师的道德素养、文化修养基础上迸发出的火花。因而,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教学反思和交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学素养。
论文作者:吴雪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机智论文; 素养论文; 随机应变论文; 知识论文; 因势利导论文; 《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