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行业协会基本职能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行业协会论文,职能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行业协会的基本职能
1.1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两种组织。一是在企业内部分工协作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组织,即我们所说的企业组织自身,它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多企业联合体到企业集团等不同发展阶段。另一种就是行业组织。自上世纪末起,现代意义上的同业公会、行业联合会等工业性协会相继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产生。例如,1882年日本成立了第一个行业协会组织——大日本纺织联合会;美国的制造商协会则成立于1895年。本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各个工业发达国家行业协会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波及社会经济的各个行业和地区。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目前约有20万个行业性协会组织,其中全国及州、地区一级的协会约有3万个。在日本,有多种工业会、工业联盟以及协同组合等行业组织5.5万个,其中工业会约400个,各行业入会的会员大多在90%以上。在此基础上有些国家还出现了跨行业、跨地区的全国性的工商组织,例如日本的经济团体联合会、经济同友会以及美国的全国性商会等。这些行业协会的产生,起初大多是为了维护企业自身利益,在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基础上形成的行业内部由相互并列的企业自行组织的,尽管在市场关系中这些企业之间有相互竞争的一面,但是为了表达和反映企业的共同要求,调整政府和工商业之间的关系,企业间需要加强联系,行业性组织的产生也就顺理成章。
1.2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为了探索工业管理的新体制,我们曾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借鉴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借用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形式,由其承担部分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职能,便是这一改革的重要方面。自1984年全国包装行业协会成立起,我国工业行业协会已达160多家,覆盖的工业企业已达7万多户。1993年轻工总会和纺织总会的成立,使两个行业的管理机构退出了政府序列,为我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3 至此,有以下两点需进一步说明:
第一,我们在对论行业协会组织时旁及企业组织自身,这是为了强调行业协会与企业组织一样,在本意上都是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组织和发展起来的,尽管它们反映的经济联系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企业“自己的”组织。
第二,在中外经济史上小商品生产时期,曾出现过某种形式的行会制度和行会组织,虽然其在维护生产经营者利益方面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他们与我们今天研究的行业协会则是两种组织。在西欧,行会制度又称为基尔特制度,大致出现于公元9世纪,到11世纪后已相当发达。行会组织是这个时期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反抗封建领主盘剥和盗匪的侵扰而成立的集体自卫、垄断某地市场的组织,在这些行会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行规行约。例如,它对招收学徒、劳动时间、生产商品的数量、规格、价格以至使用的工具都有严格的规范;原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则由行会统一管理;不加入行会者不得从事该行业的经营。行会制度是封建经济关系的产物,它要求实现市场垄断、同业者必须严守技术密诀,反对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随着资本生产关系的崛起,从16世纪起西欧的行会制度趋于瓦解,除西欧以外,其他一些地区的封建城市中也有行会或类似行会的组织。例如,我国从7世纪的唐代起也出现了“行”这种经济组织,宋代转盛,到清代在某些手工行业和部分城市中有“堂”、“公所”等组织。它们在某些方面类似于欧洲的行业制度。进一步比较现代的行业协会与中世纪的行会组织,我们可以看到两者在反映的经济制度、采用的物质技术基础、代表的经济利益主体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比较上述两者的现实涵义在于表达我们在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组织中的目标取向和行为取向,我们所需要的是现代商品经济基础上产生的行业协会,行会制度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会制度弊端的地方保护主义及其他为了局部和小团体利益而阻碍全社会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行为都是我们所摒弃的。
1.4 我们借用行业协会这种组织,就是要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和职能,这种作用应在未来的市场经济模式中来构建。在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通过间接的方法,通过规范市场活动、维护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这种新的经济体制对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是根本性的变革,无论管理思想、管理对象、管理手段都将实行重大转变,并将在管理制度上作出革命性的安排。那么,在政府的宏观管理和企业微观经济活动中间,需要有一种联系的形式,一方面反映企业的要求,协调企业的行为;另一方面传达政府的意图,把企业及其整体的行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这种联系的需要构成了行业协会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它形象地表现为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企业服务和政府实现宏观调控服务,是行业协会的基本职能。
1.5 当前行业协会在为企业服务中,应更多地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生产单位,必须具备独立自主的行为能力,能够灵敏和自主地对市场中的价格信号和各种经济参数作出反应,及时调整和修改自己的经营行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然而,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困难还很多。这主要是原有的国有企业及部分已改制的企业的国有资产代表缺位,产权关系依然不清;国有大中型企业自有资产严重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技术进步的压力很大而动力不足;国有企业的经济负担及社会负担沉重,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低,亟待改进。总之,国有企业尚未根本摆脱政府附属物的地位,距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真正企业的要求相去还很远。这种情况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在于:由于企业行为不规范,将导致市场中各种信号和参数发生扭曲和误导,使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功能失效,最终必将影响经济运行和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仍将是十分迫切和艰巨的。面对我国工业企业的这种现状,我们在研究和设计工业管理体制时,其立足点不得不从行业管理层面深入到企业微观层次,把搞好搞活国有企业作为行业管理的重要职能加以重视。它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行业协会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准;另一方面,它已成为未来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构筑中最基本的一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完善的基本条件,它也相应地成为我国行业协会发挥其作用和职能的前提。
第二,由于我们的国有企业长期处于政府的保护之下,“断奶”之后将有一个学习“走路”的过程,它们的市场观念、市场联系和国际化经营的能力都有待于转变和培养,帮助企业走向市场,寻找和介绍各种商业机会,也是我们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责。
第三,鉴于我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起飞”阶段,工业领域各产业成长的历史较短,产业成熟度较低,因此与之相联系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不经济、组织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手段落后等缺陷,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需要。针对这种状况,增强企业素质以至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素质,推进行业内企业规模结构的合理化,实现规模经济,同样也是行业协会肩负的重要任务。
二、行业协会履行职能的方式
2.1 行业协会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它的另一端联结着各级政府,为政府宏观调控服务把政府的经济发展意图传导到行业以至企业,亦是其一项重要职责。作为市场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欲充分发挥两个服务的职能,政府管理国民经济的模式和手段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工业经济管理包括行政管理与非行政(行业)管理两个层面,这种必要的行政管理在经济运行中表现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其目的是为了克服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这主要是市场调节机制的事后性和因公共产品等的非盈利性而引致的市场投入不足的弊端,维护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与公平的双重目标。但是政府行使行政管理的手段,将不再采用直接管理的办法,而主要通过发挥各种经济杠杆,例如财政、金融、价格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等的作用,引导社会经济健康地发展。这种行政管理层面的各种重大决策,作为各种经济信息的载体表达着政府的意图,并将成为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引导行业发展的依据。政府与行业协会的这种联系方式,在客观上为各种市场中介组织的存在和运作拓展了广泛的空间。
2.2 在以上的宏观管理模式中,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例如,有的国家侧重发挥市场批判的作用,强调自由竞争,把反对垄断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方面;有的国家比较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并通过这些组织对国民经济实行严格的调控。这两种管理模式的区别与各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发育程度有关,也与各国的文化背景、社会组织背景等非经济因素有关。在后一种市场经济模式中,日本和韩国在发挥政府部门对行业协会组织的引导作用、强化国民经济的组织程度,加快产业成长的经验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尽管我国的经济总体水平、市场发育程度以及企业的经营能力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但我国的社会组织程度较高、政府为实现社会目标的组织能力较强,因此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政府与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联系,协调政府与行业、企业的发展目标,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应当选择的管理方式。
2.3 在这种经济管理模式下,我国的行业协会应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能呢?我们认为,充分发展企业的积极性,广泛实行经济民主,把行业协会的工作建立在企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基础之上,这可能是行业协会履行职能的基本方式。
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管理以专业化生产划分并设置相对应的管理机构,这些工业管理机构一身兼二任,既凭籍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充当企业的“老板”,又以政府的授权充当行业管理的“裁判”。因此,企业的决策管理是游离于企业之外的,经济行为主体的责权利是分离的,这正是我国经济发展效率低下的基本原因。四十年来,尽管我们也曾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调整,但这是在行政分权基础上的调整,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这个矛盾并未解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协会对于原有的部门管理者而言,身份、行使权力的依据以及管理的对象都发生了重大转变,那么它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和管理手段也将进行必要的调整。发扬经济民主,发挥企业的积极性,维护行业内部全体企业的整体利益,这是履行行业协会职能的基本原则。这种全行业的整体利益应兼顾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它要维护企业的利益,把部门管理中的“外在的管理”转变化为会员的自我管理;二是要把政府符合公众利益的行业发展目标转化为行业协会内会员企业的共同利益,并以此协调企业的经营行为。为了实现这种行业的整体利益,行业协会的管理原则应是企业自主经营基础上的行业集中与统一,亦即在企业“自律”基础上的行业协会内部会员企业间的“他律”。协商、协调、协同、协作应是行业协会管理的基本手段。以下试举二例加以说明。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之间,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行业发展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各行业在社会经济总体中的地位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协调各种经济组织的关系,加快行业的发展是这一领域行业协会的重要任务。作为衰退产业的行业协会,有序地规划和组织内部企业的退出和转产,则反映了该行业的整体利益。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尽管行业协会的工作重点不同,但它们代表了全行业的整体利益。
就行业内部而言,行业协会等有关的行约行规、技术标准以及其他具有公约性的文件是十分必要的,这是行业内部企业生产经营和分工协作的客观需要,它体现了行业内会员企业的整体利益,它也体现为行业整体利益对企业个体的一种约束,即整体对个体的“他律”。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作为具有民事能力的法人组织,企业对于上述行业内的公约性文件理应自我约束和严格遵守。对于个别违约的企业,行业协会可以在组织内部对其进行劝导和处分。对于企业违反市场竞争规则和国家工商行政法规的行为,例如不正当竞争行为、假冒行为、牟取暴利行为等,则应通过民法来调节,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至国家民事诉讼机关予以制裁。
这种建立在企业自律基础上的行业协会管理工作的前提,一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本特征的企业的决策管理和资产管理是充分有效的,相对于传统体制下企业管理的“软约束”而言,它表现为以法人财产基础上的企业经营行为的“硬约束”,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的企业应以其有限的资产承担相应的诸如破产和资产赔付等民事责任。二是国家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工商以至司法监督的约束是有效的,即在企业外部对企业行为进行必要的管理。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经营行为是自主的,并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责权利的统一将对企业行为进行根本的约束。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希望我国企业行为能日趋规范化,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改革矫正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高投入、低效率的局面,逐步克服重复建设、在低技术含量产品领域的过度竞争现象,使国民经济健康和高质量的发展。
2.4 为了适应行业协会发挥其作用和职能的需要,我国的行业协会确有一个调整和改善的问题。
第一,行业协会作为为企业服务的组织,那么它必须坚持企业自愿参加的原则,并从根本上改变其“官办”的性质,改变目前较多用于安置离退休人员的实际情况,组建行业协会的着眼点应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确实为企业服务、为行业的发展服务。因此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并不是简单地从政府部门管理中分解出一部分职能,转交于行业协会名下就能实现的。加强行业协会的工作,有待于我们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和企业的需求,将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分解出来,并注意对这些职能的实现方式和管理手段进行一番艰苦的改造,方能符合行业协会工作的特点,并为广大会员企业所接受。近年来,我国的行业协会已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例如,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他们的理事和正副理事长均来自于会员企业的法人代表,常设办事机构的正副干事长由理事会聘任,在这两级机构中均没有政府官员参加。他们认为行业协会的要义是为会员企业服务,行业协会的工作精髓是在“协”字上下功夫。
第二,为了确立行业协会在工业管理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确有必要根据这一改革的总体设计和时间安排,以适当的法律形式加以认定。
第三,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应根据各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现有的管理机构现状,进行多模式的行业协会组织形式的试点。例如,对于国家急需发展的汽车工业及其他基础性工业领域的行业协会,要与轻工、纺织两总会的组织形式有所区别,其履行职能的手段也可以进行多方面的试验。
第四,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垄断倾向的领域,例如邮政通信业的行业管理问题应进行个案研究。其管理目标应本着政企分开、向建立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发展,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必要的行业协会组织。
第五,目前在沿海及部分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尚未有相应的工商业协会组织,这种现状与企业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借用行业协会组织,反映企业的要求,推进城乡经济的一体化,摆脱乡镇企业的“社区所有”的局限性,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