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钢拼搏七十载,钢铁报国建功新时代
——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和职工队伍建设70年回顾
文/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
钢铁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有着“工业长子”之称的钢铁工业作为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根基,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
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波澜壮阔。70年来,新中国钢铁工业从几乎一穷二白起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钢铁强国之路,保障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70年来,钢铁人坚守钢铁报国的初心,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臂膀撑起共和国的大厦。70年来,钢铁行业工会组织坚守职责使命,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在促进产业发展、推动职工队伍建设中彰显重要作用。
奋发图强,钢铁工业创造发展奇迹
新中国的钢铁工业从战争的废墟上艰难创业,克服困难,不断发展,到今天在发展速度和规模方面均创造了世界钢铁发展史上的奇迹,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为共和国的腾飞建立了功勋。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建设需要钢铁,实现工业化需要钢铁,保卫新中国需要钢铁。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远远无法满足国家需要。共和国的缔造者们为发展新中国钢铁工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毛泽东主席亲力亲为,发出了“鞍山的工人阶级要迅速在鞍钢恢复生产”的电令和“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号召。以“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鞍钢为代表的一批钢铁企业迅速恢复建设,对全国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打下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基石。
从“一五”计划起,国家对钢铁工业进行了巨大投入,156项苏联援建项目中投资额的近一半是钢铁,武钢、包钢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破土动工,并在当时极端困难条件下,建成了从矿产资源开发、冶金原料生产,到冶炼轧制、科研教育等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完成了影响深远的战略布局。1956年开始按照大、中、小规模搭配的形式规划建设,被行业内称为“三皇五帝十八罗汉”的26家钢铁企业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根本基础。即使在“大跃进”的1958年建立的30多家钢铁厂现在也多是中国钢铁的主力军。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新建和恢复建设了攀钢、酒钢等一批钢厂,都在钢铁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些钢铁基本建设高潮,为新中国钢铁工业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我国钢产量突破3000万吨,钢材自给率提高到72.66%,对解决钢铁总量严重不足的矛盾十分珍贵。
非线性振动声调制技术向结构输入两种不同频率的连续正弦信号,即低频振动信号与高频超声信号。当结构完整时,接收信号的频谱仅有两列输入信号成分;当结构中存在缺陷时,施加低频振动会使结构中缺陷的接触界面反复闭合,使低频振动与高频超声产生调制效应,接收信号中会产生调制边频和高次谐波等其他成分。通过观察接收信号的频谱成分,即可判断结构中是否存在缺陷[8-10],非线性振动声调制检测原理如图1所示。调制效应产生的调制边频频率为:
地方性与裁量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救助的权利意味,使得社会救助的给予成为行政机关可以自由选择的事项,是否对社会救助权进行司法保护便成了社会救助权最终能否得以成立的关键因素之一。西方国家的经验提示我们,社会救助权的司法保护往往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权的保障限度也不断升级,以至于在行政诉讼中出现了先予执行、给付诉讼、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公益诉讼等配套制度[14]28,相较而言,我国行政诉讼中的社会救助权保护依旧在萌芽阶段,一些制度已在规范层面呈现,但其作用有待进一步实践证明。
进入新世纪,中国钢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应对新挑战,不断解决新问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钢铁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量年年上台阶,2005年我国实现了钢材进出口基本平衡,彻底结束了钢铁材料供给不足的历史。2018年钢产量更达到创纪录的9.283亿吨,占全球的比重跃升至51.3%,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钢产量的总和。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与此同时,中国钢铁工业的整体装备水平迅速提高,通过自主集成与创新,主要装备的国产化率进一步提高,有些技术装备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并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产品品种优化,质量明显改善,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石油、电力、铁路等行业使用的钢材绝大多数实现国产化,高端产品自给率不断提高,部分品种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工艺优化、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钢铁工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了很大改善,与发达产钢国的距离大大缩小,大中型企业的很多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发达产钢国的水平。钢铁企业实物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2017年主业在岗职工人均年产钢达到663吨,宝钢股份等优秀企业已超过1000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产业组织结构得到优化,鞍钢鲅鱼圈、首钢曹妃甸、宝武湛江、柳钢防城港等一大批现代化钢铁基地相继建设投产。节能环保取得巨大进步,正向超低排放努力,河钢唐钢、太钢等一批“花园式”工厂成为中国钢铁绿色发展的“名片”。宝武钢铁集团、河钢集团、江苏沙钢集团、新兴际华集团、鞍钢集团、首钢集团等六家中国大陆钢铁生产企业跻身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国际地位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当前,中国钢铁工业经过连续快速发展之后,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等一系列重大挑战。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中国钢铁工业进行了发展方式从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的重大阶段性转变,提前完成了5年化解过剩产能1亿-1.5亿吨的上限目标,优化了产能结构,钢铁行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从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跨进了三大步,2018年成为中国钢铁工业历史上运行最平稳、效益最好的一年,奠定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
微课制作完成后,要能够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有效学习。所以,微课的发布最好与教师的微信公众账号关联。该微信公众账号最好是只做某单一课程的微课内容。如此,学生便可以在无基础的状态下,从历史信息中进行系统的学习。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所支持的视频为腾讯视频,因此,经营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师需要建立相应的腾讯视频账户。教师也可以利用诸如网易公开课、腾讯公开课等平台进行相关微课的发布。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钢铁追赶世界脚步的大门。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1978年开始的宝钢建设从装备、技术到管理,跨越式地提升了中国钢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而且使国家工业的综合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通过对现有钢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结构发生了明显进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中国钢铁工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跃过1亿吨台阶,成为世界最大的产钢国。
70年钢铁巨变,离不开钢铁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和开拓创新。70年来,数百万中国钢铁人怀着钢铁报国的初心、钢铁强国的宿愿,用不懈的奋斗催生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崛起,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伟业,为强国富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新中国的钢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鞍钢:1950年孟泰和工人开展抗美援朝竞赛
1978年12月23日宝山钢铁总厂开工典礼主会场
不忘初心,钢铁职工铸就光荣梦想
大国崛起,钢铁工业功不可没。70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如同坚硬的骨骼一般,强力支撑着中国的繁荣发展。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和积累了大量财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18年钢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7.65万亿元,实现利润4704亿元,有效带动着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钢铁工业有效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钢铁材料的巨大需求。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产钢量已累计超过100亿吨。丰富的钢材品种和巨大的钢铁产量,有效地支撑了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造船、机械、家电、汽车等行业都是用钢大户,没有钢铁工业的支撑,这些产业无法在全球占到那么大的比重。北京奥运会工程、长江三峡工程、上海世博会工程、北京新机场工程,还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铁路和高速公路,无不是用矗立的钢筋铁骨撑起“美丽中国”的轮廓线。一大批高端精品钢材为我国国防、科研提高了保障,“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系列飞船、中国探月工程和载人航天工程、核电站、大飞机、航空母舰、海洋石油平台等,都离不开高精尖的特种钢材料。回想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中国净进口钢材842万吨,用汇额占全国出口创汇额的30%。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强大的钢铁工业,靠进口钢材怎么能建成繁荣富强的新中国。钢铁工业坚持与国家战略同向同行,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为当地人民带来福祉。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钢塞钢,今年河钢塞钢管理团队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提到钢铁工人的形象,在很多人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头戴鸭舌帽,手持钢钎,在火热的炼钢炉前操作的样子。这个形象因为被印在第三套人民币上而为人们所熟知。当年钢铁工人地位高,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天安门广场“五一”“十一”群众游行时,首钢的工人队伍总是在最前头。那是一个以钢铁工人身份而骄傲的年代,代表着钢铁人的荣光。
本届展会以“科学发展·低碳节能”为主题,以科技创新、清洁高效、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来自中国及其他近10个国家的煤炭企业、煤炭洗选设备制造企业、煤矿节能及环保设备企业、煤化工及石化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的200多家单位参加了展览,展览面积超过1.3万m2,集中展示了煤炭洗选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煤化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成果,充分体现了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人民日报等20多家新闻媒体对展览会进行了采访报道。
了解了中学生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表面上看都是动作问题但实质就是个别身体素质问题。那一项身体素质不好就体现在对该素质要求较高的动作中。所以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我将其归结为以下几项身体素质要求:
在中国钢铁工业艰苦创业、不断壮大历程中,历练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造,特别有纪律,团结务实,甘于奉献的钢铁产业大军,也培养出许许多多先进模范人物,他们无论是长年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工人、作业长,从事技术创新、工艺进步、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专家,还是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企业领导,都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为钢铁工业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建立了卓越功勋,他们是时代的英雄,是职工学习的楷模。
在这份荣光背后,是钢铁人的巨大付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里,钢铁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为了恢复生产和钢厂建设,钢铁人曾经靠手推肩扛运送安装数万吨的设备物资。为炼出第一炉钢,钢铁人可以半个月不离开岗位,忙的时候甚至连续工作四五十个小时不合眼。钢铁人工作环境非常严酷,最脏最累最热的活都在这里,在五六十摄氏度的高温下,冒着飞溅的钢花作业是钢铁人的家常便饭。为了支援新钢厂的建设,国家一声召唤,钢铁人便舍弃自己的利益,打起行装,奔赴祖国需要的地方。鞍钢就曾先后派出5万多名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在全国上百座钢厂屡建功勋,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国外面向听障学生的视频资源的平台建设起步较早,也较为完善,如视觉语言与视觉学习科学中心(Visual Language and Visual Learning)[2],为听障学生提供了以视觉为基础的学习平台。视觉语言与视觉学习中心(VL2),它研究的宗旨是力求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探索聋或听障学生是如何习得和运用语言,从而发展其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该项目该研究可以得到启示,听障学生微课的开发应该借鉴其他学科的帮助以及发挥其他学科的优势,设计能够提高听障学生学习效果的微课。
钢铁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几代钢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志在报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创新、争创一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钢铁精神”。“爱厂如家、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孟泰精神,“艰苦奋斗、严细求精、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马万水精神,“发奋图强、技术创新”的王崇伦精神,“自强与奉献”的曾乐精神,“把太钢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的主人翁精神——李双良精神,“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等等,是“钢铁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典型代表。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钢铁行业不断传承,发扬光大,引领着钢铁人奋勇前行,同时也在全社会树立起一面面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旗帜,引领着广大人民群众走在建设伟大国家的征途上。
今天的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告别了“傻大黑粗”的形象,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巨大的改善,但钢铁人始终坚持报国初心不能忘,“钢铁精神”不能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近年来,钢铁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成效较为显著,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5年统计,钢铁主业在岗职工高技能人才占比已经突破35%,受过高度教育人员比例达38%,已经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目标要求。进入新时代,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对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钢铁行业不断加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建设,宝钢股份韩明明、王军、王康健,鞍钢股份李超等一线职工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与优秀科学家、研究人员一同登上科技领域最高领奖台。河钢唐钢郑久强、首钢刘宏、太钢吕涛等“大国工匠”“金牌工人”“技能大师”不断发挥着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激发着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活力。今天的钢铁工人,不仅有力量,而且有智慧。
2016年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厂区
河钢唐钢建成“世界最清洁钢厂”
服务职工,钢铁工会践行职责使命
我国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新中国成立70年来,钢铁行业工会组织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在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的指导下,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我国新时代工人运动主题,忠诚履职、积极作为,团结引领广大产业职工为实现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准确把握职工队伍思想变化新特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工厂车间、生产一线,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当前行业形势任务向职工讲清讲深讲透,引导广大钢铁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开展“讲工匠故事·展劳模风采”主题活动,打造选树和展示先进典型的窗口,组织“大国工匠进院校”,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通过举办摄影展、微电影比赛,拍摄《大国工匠》专题片和在《工人日报》开辟专栏等方式,宣传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扎实推进职工文化建设,举办全国冶金职工运动会、歌咏比赛、书画笔会、创作采风等活动,帮助基层工会建设“职工书屋”,着力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满足钢铁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鞍钢、莱钢职工拔河队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赛并荣获冠军,成为钢铁行业的职工文化品牌。
着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组织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建功新时代。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地见效,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企业与职工共同成长的利益共同体,促进职工体面劳动、全面发展,抓好职工职业技能构建,创新“互联网+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模式,打造钢铁行业职工“网上练兵”平台,12万多名职工参与网上闯关答题、技术比武,拓展职工职业发展通道,选拔培养优秀工人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推动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广泛开展行业特色劳动和技能竞赛,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每年吸引40余家企业的近200座设备参赛,有效推动了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全国总工会多次授予竞赛优胜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有“钢铁奥运”之称的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带动全行业近20万职工投身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为一线职工搭建展示技能、提高素质的平台;不断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线工人科技成果评审工作的开展,让普通职工的发明创造获得行业科技进步最高荣誉。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深化创建,推动了技术攻关、技能提升、技艺传承的广泛开展,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组织职工创新成果参加全国发明展览会、国际发明展览会、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申报中国专利奖,大力搭建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平台。
深入开展维权服务工作,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加大源头参与和宏观维护力度,围绕钢铁行业发展热点和职工权益维护难点开展调查研究,2013年初关于河北省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及职工队伍状况的调查报告,得到张高丽、李建国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关于去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问题、民营企业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享受与国企同待遇问题等“两会”议提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健全规范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维护职工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开展民主协商,推动《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提质增效,推广陕钢等企业坚持职工民主监督评价企业重大事项工作常态化的经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开通“职工代表直通车”“职工快线”等对话方式,畅通职工权益诉求表达渠道;完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实施精准帮扶,推动企业建立职工互助补充保障防线,成立帮扶中心(站、点),推动送温暖、金秋助学、阳光就业等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做好困难职工脱困解困工作,加大普惠服务力度,紧贴职工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引入社会资源,努力打造有新时代特色的服务职工工作品牌,规范开展劳模和职工疗休养活动,推动建设职工服务站点、妈咪小屋、心理疏导中心等设施,不断增进职工群众的获得感。
结束语
70年非凡岁月,70年沧桑历程,中国钢铁人在共和国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钢铁烙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钢铁工业将依靠和带领广大钢铁职工不负新时期的使命,传承和发扬“钢铁精神”,恪守初心、砥砺奋进,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钢铁强国而不懈奋斗。
标签:钢铁工业发展论文; 职工队伍建设论文; 新中国论文; 国家综合国力论文; 报国论文; 中国钢铁工业论文; 基础原材料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