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综合护理在肺心病治疗过程中的疗效以及分析临床综合护理的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某年到某年200例肺心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200例肺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SAS、SDS评分情况。结果:(1)实验组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2)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9.0%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的78.0%,且两组之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临床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理状态,使得患者更加积极配合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综合护理;肺心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274-02
肺心病是心血管内科以及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是一种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1]。该病的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严重者伴有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由于该病的病程大都较长,不仅在生理上饱受疾病的痛苦,而且大部分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导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也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2]。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患者对于护理的要求逐渐提高,有研究发现,通过科学的护理途径能明显减轻心理负担和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利用我院200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将临床综合护理用于肺心病患者,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具体汇报如下。
1.一般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我院某年-某年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试验原则,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性51人,女性49人,年龄分布为42岁~75岁,平均年龄为 (67.2±5.34)岁;实验组中男性50人,女性50人,年龄分布为43岁~74岁,平均年龄为 (65.8±5.2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和家庭条件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适于临床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家属皆同意此次试验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患者入选标准:
(1)所有患者经过X线诊断有右肺下动脉干扩张、肺动脉段中度凸出或其高度≥3mm、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周分支纤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圆锥部显著凸出(右前斜位45°)或“锥高”≥7mm、右室增大其中一种,即诊断为肺心病
(2)所有患者精神正常,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正常,所有患者皆识字。
(3)所有患者没有肝肾疾病、肿瘤、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测量血压、血糖,用药指导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科室综合护理团队:科室每一位医师协同几位位经验丰富的护士作为护理团队,护理所管理的床位,所有医师以及护士要经过培训,整体学习综合护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护士长要制定严格的执行规则与评价量表,负责护士需按表格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在交接班时,需要与对接护士说明,住院医师要根据记录进行病情评估。
(2)心理护理:肺心病患者大都为老年人,由于病程较长,很多患者心理出现抑郁、恐慌、害怕的情绪甚至拒绝治疗,为此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中,要主动多与病人交流,讲述疾病的知识及时回答患者在治疗过程的不解。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需面带微笑,表现耐心,多鼓励患者积极治疗,也可以请之前治疗好的患者作为志愿者来院鼓励患者。
(3)饮食上的护理:肺心病患者的饮食要有护士按照每一位患者的实际病情量化食谱,主要以清淡饮食为主,低钠少盐,补充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
(4)症状护理:实时监控血压、血糖、心率,注意患者的神情变化,察觉到神态低迷,昏迷等立刻联系医师。要时刻保证患者呼吸舒畅,辅助其咳嗽咳痰,必要时进行吸氧雾化。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尿量的变化,对患者是否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5)并发症护理:保证患者身体卫生干净、定时擦洗翻身按摩,避免褥疮的发生;保证患者口腔的卫生。
1.3 观察指标以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有:(1)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AS、SDS评分患者心理状况;(2)临床疗效评价 ,包括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X线图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明显,X线较之前有所改观;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加重,X线与护理前差异不大,临床有效率=(显效+有效)/分组总人数×100%。(3)护理满有度:护理满意度评分;发放问卷调查,包括非常满意(≥8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分组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 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ɑ=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
由表1可知,在没有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差异不大,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都有良好的转变,但是实验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肺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常见于老年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肺心病的特点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与季节气候关系密切,给患者以及家属带来很大的心理以及经济压力[3]。为此,我们应该强调综合护理来提高治疗效果,综合护理不仅仅是依据病情进行常规护理,其主要的的内容有:(1)心理指导,主要护理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加以引导。(2)活动指导,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合理锻炼。(3)饮食指导,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特别注意钠盐的摄入要控制。(4)避免感染,降低并发症。(5)通过健康教育,使得患者了解肺心病,增加治疗信心[4-5]。
本研究将综合护理运用于我院肺心病患者,从建立综合护理团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层面的护理角度出发,结果显示:(1)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都有良好的转变,但是实验组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临床疗效率的比较中,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9.0%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的78.0%,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提高肺心病的患者的心理状态,而且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对该护理模式也非常认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秀花.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老年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7,47(8):51-52.
[2]祝锐梅.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1):5025-5026.
[3]江发英,黄浩.7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加强护理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5):522-524.
[4]高殿钰,李利平,张秋阳.临床综合护理在肺心病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观察及分析[J].贵州医药,2018,42(2):247.
[5]陈喆.个性化健康宣教在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66-168.
论文作者:宛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患者论文; 肺心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疗效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