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切口双层缝合预防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价值研究论文_高翔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重庆市 渝中区 400042)

摘 要:目的 探究剖宫产切口采取双层缝合对预防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作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32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2018年3月~2018年12月为纳入时间,数字表随机分组,160例采取单层锁扣缝合产妇为对照组,160例采取双层缝合产妇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结果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组间指标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产妇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3.13%低于对照组10.63%,有差异性(2=7.029,P<0.05)。结论 剖宫产切口用应用双层缝合,明显降低了产妇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双层缝合;子宫切口瘢痕憩室

近几年剖宫产率越来越高,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子宫切口瘢痕憩室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指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致使切口处的内膜、肌层等向外突出,进而引起切口瘢痕憩室发生[1]。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发生,容易延长经期,甚至诱发不孕,对女性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发现,子宫切口缝合方法、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在对子宫切口进行缝合时,选取合理的缝合术式能明显降低子宫瘢痕憩室的发生。本次研究对剖宫产产妇320例为对象,探究剖宫产切口双层缝合的临床价值,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32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从2018年3月~2018年12月,所有产妇采取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60例,年龄:24~32岁,平均年龄(30.4±1.1)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1±0.2)周;研究组:160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30.8±0.9)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7±0.3)周。纳入标准:所有产妇均首次进行剖宫产、知情后自愿配合研究进展;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产妇、合并严重脏器疾病产妇[2]。将参选产妇临床资料数据输入研究软件工具中处理,无差异性(P>0.05),存在可比性。

1.2缝合方法

所有产妇均采取横切口剖宫产分娩,予以产妇椎管联合麻醉,胎儿、胎盘娩出后,对产妇宫腔进行清理,并缝合。对照组应用单层锁扣缝合,选取可吸收1号线,将产妇子宫切口上、下切缘对齐,在手术切口左侧顶端上缘距离约3~5mm处手术缝线打结,在距离切口下缘左侧顶端约8~10mm处进针,穿透子宫内膜后,针从切口下缘处穿出,然后从对应切口上缘内膜面进针,将浆膜层穿透后,穿针形成锁扣。以上述操作为基础,重复该操作,直到缝合结束。研究组开展双层缝合,第一层采取锁扣缝合法,方法同对照组,第二层缝合方法为连续褥式缝合,即将子宫浆膜、浅肌层缝合,采用一层锁扣一层褥式行往返连续缝合,在缝合时,需要将膀胱反折腹膜关闭,预防术后发生黏连。

两组产妇在缝合时需要保证缝线松紧适宜、针距大小相近,一般情况下,针距、距切缘距离在1.5cm、1.0cm左右,防止对血运造成影响,手术结束后应用无菌敷料对切口进行覆盖,并观察敷料清洁度,定期进行更换,预防感染的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的统计学软件工具为SPSS24.0,用(±s)、(%)分别对指标中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表示,对应予以t检验、2检验,以检验后P<0.05表示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

2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对比结果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组间指标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无差异性(P>0.05),结果见表1。

2.2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

研究组产妇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为3.13%(5/160),低于对照组10.63%(7/160),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性(2=7.029,P=0.008<0.05)。

3讨论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近几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临床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慢性盆腔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身心均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目前,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手术方式、切口缝合技术等均是诱发该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子宫体有内膜、浆膜、肌层3部分组成,予以产妇有效缝合可以促进切口愈合,对脏器结构重建、塑形具有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剖宫产后切口缝合术式选择极为重要。

临床剖宫产常用的缝合方式包括单层连续缝合、单层锁扣缝合、双层缝合,其中单层连续缝合及单层锁扣缝合容易出现切口隆起,术后瘢痕憩室发生率高,效果不理想。双层缝合多采取第一层锁扣缝合,第二层连续褥式缝合的方法进行切口缝合,该种缝合方面可以避免缝合过密、组织增厚、重叠的发生,对血液循环影响小,且切口平整,减少了对产妇组织的刺激作用,利于切口的早日愈合。曹晓明[3]等学者对365例剖宫产产妇分组,分别予以单层连续缝合、双层连续缝合,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中比较无差异性(P>0.05),采取双层连续缝合产妇的憩室形成率、憩室容积均比单层连续缝合低(P<0.05),证实了剖宫产术后应用双层连续缝合可以促进切口愈合,能降低憩室形成率,促进憩室程度改善。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产妇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与上述报道结果一致,说明两种缝合方法对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无明显影响,但研究组产妇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双层缝合可以加快组织愈合,对切口瘢痕憩室形成起到极为明显的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剖宫产切口双层缝合可以降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预防作用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谭歆妮, 陈晓园, 王燕燕. 剖宫产术不同缝合方式对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5):13-15.

[2]王燕燕, 陈俊虎, 张秀果,等. 两种缝合技术对形成剖宫产子宫切口疤痕憩室的比较[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2):62-65.

[3]曹晓明, 黄庆, 史玉爽, 等. 不同剖宫产缝合方式对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7, 9(3):31-33.

论文作者:高翔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剖宫产切口双层缝合预防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价值研究论文_高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