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洪[1]2001年在《《案例》:广东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资产重组的战略思考》文中认为这个案例是介绍广东省人民政府通过资产重组,由原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广东省源大水利水电集团有限公司合并成新的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根据两个集团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以及外部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和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情况,运用战略管理的资源学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重组后的广东建工集团以建筑和土木工程为主业,逐步进入房地产、设计装饰、物业、工程咨询服务等相关多元化的公司战略;以低成本和差异化的经营战略;以投标协同作战等的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组织架构、项目管理功能战略;以改制剥离非经营性资产等的运作战略。并从集团实施未来发展战略向政府提出的一些援助政策,为实现集团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辅助工具。
武军[2]2008年在《中国电力资产重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文中提出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给电力行业新的发展带来契机,电力资产重组已经成为“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重点任务。本文对中国电力资产重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综述性研究,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出我国电力资产重组的主要模式,并提出电力企业发展对策。我国电力企业资产重组主要是企业并购、资产置换等形式进行,通过并购重组构建新的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以保持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国有五大电力集团利用其控股的上市公司这个融资平台,不断整合并控制电力资源,进一步扩大其竞争优势,同时,各地方控制电力上市公司也不断采取收购兼并的方式,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在电力资产重组推进过程中,其趋势与特点是:以产业整合、降低成本为目的;除五大电力集团外,地方企业和外资企业也将成为参与主体;重组将更加市场化;中介机构的作用将不断凸现。资产重组的主要模式是:资产重组与资本扩张和股票融资等紧密结合,根据战略目标和资产质量选择适合重组方式。电力企业在资产重组后要注意人事、管理、营销、企业文化整合,同时重视决策力,保证战略科学性。
何蔷[3]2017年在《长江电力资产重组绩效及分析》文中提出资产重组作为一个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资产重组能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业务结构得到迅速改善。从宏观层次上来看,国家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完成许多重大调整,如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等。虽然,近十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其间伴随的各种问题无法避免,企业以资产重组的方式不仅可以调整内部组织要素,更能够将行业内生产要素与资源进行最佳配置,于公于私都是有益的。从微观层次上来分析,一国经济是由数以万计的小个体汇聚而成,个体的经营业绩推动着宏观经济的进步。资产重组不仅能帮助上市公司度过面临的困境,更能帮助公司克服财务困难,所以逐渐成为各公司用以提升整体实力和增强盈利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当然,也有不少的上市公司本身业绩就很好,但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也会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以期达到目的。本文以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案例,首先进行理论概述并提出问题,资产重组的概念是什么,绩效含义是什么,资产重组绩效的内容界定,本文所用到的资产重组绩效分析方法,以及资产重组绩效的理论依据有哪些。其次进行案例过程绩效分析,长江电力概况以及进行资产重组的背景介绍,接下来对长江电力进行资产重组的动机分析,介绍资产重组的方案实施过程。然后对长江电力资产重组后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和经验,资产重组为上市公司产生了哪些有益的影响,企业在资产重组之后有哪些成长。同时,提出了企业在资产重组时应注意的问题,上市公司应该抓住什么才能成功完成资产重组并保证公司在资产重组后得到较好的市场反应和财务效益。基于以上思路,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对已有研究进行评述后得出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简单介绍本文的基本框架。第二部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理论概述。阐述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概念,介绍了分析方法以及资产重组绩效的理论依据。第叁部分,长江电力资产重组的案例介绍及绩效。分析了长江电力资产重组的背景、动机、方案及实施过程,阐述了产生的绩效影响。第四部分,长江电力资产重组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分析。分析了长江电力资产重组后的市场状况,重组后取得的经营成效以及重组前后的财务状况对比。第五部分,长江电力资产重组案例研究的结论与经验。通过对本案例的研究,本部分得出了资产重组为长江电力产生的有益影响,提出了企业在资产重组时应注意的问题。本文结合运用了事件研究法与财务指标法对长江电力资产重组这一事件进行研究。事件研究法是指对长江电力资产重组案例进行详细描述与分析,研究当资产重组发生的时候,股价是否会产生波动,借由此种资讯可以了解到股价的波动与该事件是否相关。主要介绍长江电力资产重组的背景、动机、过程与方式,案例分析主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对公司资产重组后在经营上的转变与市场上的表现,运用经济增加值法、累计超额收益率法、托宾Q值法对此次资产重组产生的市场绩效进行分析。财务指标法是依照事先设定的收入、利润、投资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对一个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估,评判各项财务指标达到程度的评估方法。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研究形成一个科学的认识,对过去和当今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动机、方式及绩效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探析,依据有关理论、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为长江电力资产重组的动机、方式与绩效的研究提供基础。通过以上两种研究方法的结合,本文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司此次资产重组的绩效进行评价。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探究资产重组可以遵循的规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翻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结合上市公司在实务中的运作进行分析,探讨资产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的反应。本文将理论基础与公司实务结合,针对长江电力资产重组案例说明资产重组的动机、方式以及资产重组的过程和结果,最后得出资产重组案例结论和经验。
陈晓东[4]2001年在《《案例》:广东金荔集团公司——买壳上市成功因素分析及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广东金荔科技集团公司通过受让飞龙实业法人股而买壳上市的案例为背景,运用战略分析、财务分析、企业核心能力分析、营销分析、激励机制分析等相关分析方法对广东金荔集团买壳上市的成功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飞龙实业无法为继的经营使得飞龙实业必须依赖资产重组才能摆脱困境以及广东金荔集团公司拥有令资产重组获得成功所必需的实力及优势农业资产,这种必然性与可能性的结合是广东金荔集团买壳上市成功的主要因素。本文亦通过对资本市场资产重组过程的壳资源交易,资产置换中的资产评估、关联交易以及资产重组对二级市场股价影响及其原因、金荔科技的未来等问题做了一定的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针对上述问题的相关解决方案。
易春花[5]2011年在《中南出版传媒资本运营研究》文中指出资本运营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我国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和出版传媒业资本运营发展的轨迹及动因,阐述了我国出版传媒业实施资本运营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选择了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具有代表性的叁个“第一股”资本运营的案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各自选择的资本运营的方式、募集资金的流向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中南出版传媒实施资本运营战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重点对中南出版传媒实施资本运营进行了全面的诊断。通过SWOT分析方法,客观地分析了中南出版传媒实施资本运营的内外部环境;对中南出版传媒的资本运营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对中南出版传媒拟实施的资本运营方案进行设计;运用公司治理绩效评价、市场经营绩效评价、财务绩效评价等体系对中南出版传媒资本运营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对中南传媒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和思考:资本运营是出版传媒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早上市早受益,但也有风险,要规避风险,研究对策,特别是中南出版传媒IPO之前通过私募形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创了中国出版传媒企业资本运营的新模式,探索了湖南出版由单一的产品经营向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复合运营战略转型的新路径。
李丹[6]2011年在《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铁业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显然成为国家奋力做大做强的重点行业。然而,现阶段我国钢铁企业存在行业集中度低、落后产能淘汰不力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弊端严重阻碍了其稳步发展。因此,加快钢铁产业资产重组的步伐、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已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005-2009年国家先后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钢铁产业调整及振兴计划》,鼓励钢铁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实现跨地区资产流动并拟定钢铁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的综合性应对方案,可见,国家对钢铁行业重组之路的肯定和期盼。但是由于资产重组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钢铁行业重组绩效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是国家和钢铁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分析钢铁行业重组的动因和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从钢铁行业现状和国内外基本动因理论出发,结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深入分析了钢铁行业重组动因,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05~2008年之间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发生的资产重组事件进行实证研究,计算重组前后一年内的综合得分,根据各年综合得分分析重组绩效。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钢铁企业重组后绩效并不理想,重组当年较重组前一年有所下降,重组后第一年经营业绩有所改善,但不如重组前的业绩,可见,重组并未带来实质性成功。针对这一结果,本文结合钢铁行业现状及重组动因,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政府推动不合理、重组后整合失误、企业盲目追求集中度扩大规模等,并提出了当前经济环境下改善钢铁行业资产重组绩效的建议。
陈玉娇[7]2013年在《壳公司资产重组现状及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资产重组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因此,有效地配置市场的资源,使企业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并且最终实现社会财富的持续增长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最需要关注的问题。西方的资本市场形成得比较早,“兼并”和“购买”理论研究发展的比较成熟,资产重组只是并购理论中的一种经济现象,但是在中国特色的经济条件下,资产重组作为一个独立板块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行政手段为主导的计划经济时代,资产重组只不过是通过增量资金投入来体现,并不为社会广泛接受,而在经济转型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重组所能带来的是各类资源的较高效整合和上市企业扩张式的资产总和收益。中国资本市场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花样翻新的资本运作方式也层出不穷,资产重组作为资本运作的一项核心活动,一直受到大批理论和实务研究者的关注。同时,自1993年我国股票上市审批制度实施以来,一种被称作“壳”的资源开始形成并迅速吸引了市场参与者的目光,壳公司保有的上市资格被作为一种资源被追捧炒作,其虚高的估价也被一部分专家学者所诟病。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在资本市场渐渐活跃起来,作为上市公司中重要的一分子—壳公司的资产重组问题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国的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较低,加之股票首发上市的程序较为复杂,壳公司的资产重组无疑是一个快速获得上市资格的途径。壳公司的资产重组有多种运作模式,各个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在非上市公司想要获得上市资格,而壳公司又急需通过资产重组摆脱退市风险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壳公司的资产重组能获得双赢的效果。政府作为资本市场的引导者,也力求从政策角度不断完善制度规定,来规范引导市场行为,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文章主要采用规范研究和案例分析结合的方法针对壳公司资产重组展开研究,规范研究部分研究了资产重组的内涵和壳公司形成的原因,阐述了壳公司资产重组的必然性,对目标壳的选择和壳公司资产重组运作模式做了分析说明,还结合一些相关数据统计和2011年9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对壳公司资产重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规定出台的背景、意义以及新规定及其影响做了系统研究;最后,选取了阳煤集团对壳公司—*ST东碳进行资产重组的案例,对市场参与双方的背景和重组动因做了分析,再现重组过程,阐述了新规定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给出建议,并分析该案例给我国的壳公司资产重组带来的启示。
王景兰[8]2002年在《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国际性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有可能诱发金融危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比例长期以来一直很高,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务院审时度势,于1999 年做出决策,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共计13939 亿元的不良贷款。不良资产重组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化解和债权最大限度的收回能否取得成功。因此,如何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在分析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及不良资产重组状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不良资产重组理论,分析并评价不良资产重组模式,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功运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为研究对象,以国外不良资产重组的成功经验为指导,归纳了不良资产重组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不良资产重组的理论基础和不良资产重组的动因理论,并对我国的不良资产重组实践从理论上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总结。从美国和其他国家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可以看出,大宗销售是清理资产存量的最有效方法,包括折价出售依法偿债的实物资产和债权资产等;另外,资产证券化、个别销售、招标出售、债权转股权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同时还可以看出,不良资产的重组需要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的配套。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成因复杂、债务人资信差、信用贷款多、实物资产少。与其他国家的不良资产相比,资产质量更差,重组难度也更大。与此同时,我国重组不良资产的外部环境较差。资本市场不发达,法律制度不健全,信用和市场秩序混乱,企业恶意逃债接连发生,地方保护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进一步加大了不良资产重组的难度。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两年多来的实践看,不良资产重组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重组收益达到了较高水平;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金融风险;叁是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但是,不良资产重组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组方式比较单调、政策性债转股进展缓慢等。对我国不良资产重组模式的分析表明,不同的重组模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外部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不能肯定哪种重组模式是最优的。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重组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模式,同时,国家应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重组能够顺利进行。
吕天奇[9]2004年在《公司法人制度新论》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就是人们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提出的一个紧密相关的派生命题。市场经济是依法规制的经济,首先体现在市场主体资格的依法认定、依法进入或退出市场以及依法在市场上展开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这既是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制度和方式的首要前提,也是市场经济实际运行的逻辑起点。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史充分证明,越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其经济法制化程度也就越高。与此相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及企业制度,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而同时也是一个法学概念。或者说,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演进成为一种包括以法理为指导的法人制度化的经济制度。从法律角度讲,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制度是由法人而不是自然人所构成的制度。法人制度萌芽于古罗马法,但正式形成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法人及法人制度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当代公司法人最充分的发展形式。法人及法人制度的出现,对于明确界定财产关系,促进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直至规范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无论从经济意义上分析企业,还是从法律意义上分析企业,都表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根本要求的发达的商品经济。从这个意义上看,现代企业制度与其说是一种经济上的微观制度,不如更为确切地说是经济与法律相结合的混合制度。 法与经济客观上也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法是上层建筑,而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后,所得出的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结论。到了加世纪20年代,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确立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日益突出,一些西方学者己开始注意从经济角度来研究法律问题,并将经济学分析方法与法学联系起来,形成了法与经济学(肠w and Econ。而cs)。简而言之,法与经济学或法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范畴和分析方法来研究并阐述法律问题,其研究客体是具有法律规范和内容的经济问题,研究方法是经济学方法论,主要是微观经济学,其立论前提和价值判断标准是经济学的前提和标准,即效率或效用最大化。所以严格说来,这门新兴学科就是从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出发来研究和诊释包含法律规范和制度内容的经济问题。应该说,法与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为我们研究和探讨当前中国所存在的大盆经济与法律问题,提供了一条很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从中国实际情况看,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法律问题,既需要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研究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大量法律问题,也需要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去研究和探讨宏观法律问题。本文所选择的“公司法人制度新论”这一课题,其理论意义就在于此。 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按国际惯例办事,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代行企业职能,企业也不能代行政府职能,而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使企业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政策条件下,成为国内外的自由市场竞争主体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的核心微观基础。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为中国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完全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使企业真正摆脱传统体制的制约和限制,规范管理,完成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由于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企业法人制度尚未形成,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所以出现了诸如国有资产所有奢缺位”、“越位”以及“委托一代理”机制低效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实践层面上,也迫切需要得到有关公司法人制度方面的理论指导与规范。 论文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改革的观点来分析现实问题,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逻辑分析与法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角度,对公司法人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并初步构建出了一个体系完备、切实可行的公司法人制度基本分析框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的选题立足于现代企业制度创新,通过运用法与经济学研究方法,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司法人制度问题。论文首先研究了公司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从历史角度考察了公司制度的演化历程,具体分析了现代公司制度的内容、特征与分类,中国现代公司制度的重要作用,并重点探讨了公司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和动力机制。其次,论文探讨了公司法人制度的基本理论,通过分析界定法人、公司法人制度和公司法人责任制度等相关概念和范畴的内涵、特征及分类,以及公司法人制度的运行基石—合同代理制,为以后对公司法人制度的系统研究打下基础。再次,论文研究了产权与公司法人制度的关系,通过对
韩俊峰[10]2009年在《银河发展集团公司资产重组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的对象银河发展集团,是陕西省电力公司下属的一家多元化集团公司。公司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为将有限资源集中到需要做强、做大的电力主业方向上,改善企业的资源配置结构,公司有必要通过资产重组,有效利用存量资产,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对银河发展集团资产重组的方案进行研究,其选题对于银河发展集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目前资产重组的研究现状、我国电力企业资产重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其次介绍了国内外资产重组的相关理论,为银河发展集团资产重组前期方案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论文再次介绍了银河发展集团的历史、现状,分析了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银河发展集团资产重组的必要性。论文进一步重点研究了银河发展集团资产重组的原则、目标,设计了拆分重组方案、整体转让方案、债转股方案和主多分离成立新公司这四个方案,运用定性方法对每一种重组方案的优劣势进行分析评价。用定量的模糊评价方法对每一种重组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根据定性定量分析的结果,选择了主多分离成立新公司和债转股结合的方案。论文最后探讨了银河发展集团资产重组的实施措施和时间安排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案例》:广东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资产重组的战略思考[D]. 陈俊洪. 暨南大学. 2001
[2]. 中国电力资产重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 武军. 河北大学. 2008
[3]. 长江电力资产重组绩效及分析[D]. 何蔷. 江西财经大学. 2017
[4]. 《案例》:广东金荔集团公司——买壳上市成功因素分析及思考[D]. 陈晓东. 暨南大学. 2001
[5]. 中南出版传媒资本运营研究[D]. 易春花. 中南大学. 2011
[6].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实证研究[D]. 李丹. 北京林业大学. 2011
[7]. 壳公司资产重组现状及问题研究[D]. 陈玉娇. 天津商业大学. 2013
[8].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重组模式研究[D]. 王景兰. 中国农业大学. 2002
[9]. 公司法人制度新论[D]. 吕天奇. 四川大学. 2004
[10]. 银河发展集团公司资产重组方案研究[D]. 韩俊峰. 西安理工大学. 2009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不良资产论文; 出版传媒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资本运营战略论文; 长江电力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壳公司论文; 经济学论文;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论文; 电力论文; 钢铁工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