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西部经济持续增长_经济论文

以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西部经济持续增长_经济论文

以生态环境建设促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环境论文,西部地区论文,持续增长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阶段,西部地区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得益于西部地区的资源基础和政府的大量投资。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整体来看,资本投入贡献率较高,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同时,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全国水平。这说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本和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依然较大。1978-2004年西部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为9.16%,其中物质资本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2.61%,人力资本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72%,劳动力投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9.58%,全要素生产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09%。说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相对于全国)依然是资本和劳动力投入,而且资本投入占较大比重。西部地区的增长模式依然是一种以资本积累为主要经济增长源泉的资源开发型的粗放式增长模式。

基于生态环境重建的西部经济增长,要加强可持续增长的理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到集约型增长模式。笔者认为,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确立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西部地区应广泛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要加强法制建设。应采取严格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遏制生态恶化。要加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还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同时,要加强生态科技创新力度,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二要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业的实质是利用地区特色资源,采用特殊生产方式,开发特色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核心是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并实现五个转变:由单纯以种植业为主向多样化经营转变;由追求数量增长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由单纯的农产品生产向深加工转变;由农村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向城乡联合的市场化、集约化方式(种植园或养殖小区)转变;由以农户为生产主体向“企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转变。

三要积极推进工业化。西部地区工业化建设进程,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西部地区甚至全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因此,西部地区工业化是西部大开发的主题。目前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相对应的是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其工业化程度约为30.2%,大大低于东部(44.4%)和中部(39.4%)地区。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重要差距是工业化滞后,其他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落后除了是受自然条件、交通落后的影响外,基本都是由于工业化滞后引起的。毫无疑问,西部地区要实现大发展,就必须重视推动工业化的进程。虽然目前国家和地方主要把精力放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方面,但只有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培育有竞争力的工业和产业,西部地区的经济才能获得较快的发展,而且这种增长也才具有可持续性。

四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十分注重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科技教育和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目前,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已迈出了新的步伐,特色优势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已初步形成了棉花、糖料、水果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成了天然气、煤炭、钾盐、磷矿、有色金属等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开发形成了一批资源品位高、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和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加工制造企业。

标签:;  ;  

以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西部经济持续增长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