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_贺敏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_贺敏

(威远县向义镇中心校 威远 642450)

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经历教材的一次次改变,可总感觉无论怎样变化,数学教学始终围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在以往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小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如果不去开发,那永远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只有适当的教育才能使儿童潜在能力向现实能力转化。要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发展的天地,就要使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与发展。为此,我们不仅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要激发学习兴趣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主动建构。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很重要。教师须根据学生当时的情况或知识内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导语。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我有一个苹果,把这个苹果分给两位同学,一个同学接过苹果却说我分得不公平。请同学们想一想,他为什么说我分得不公平,那么怎样才最公平呢?”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导入语,既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而且又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分数意义中平均分的概念。又如:讲“分数基本性质”一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小丽的妈妈给小丽买回一块巧克力,并对小丽说:“每天只能吃这块巧克力的1/10。”小丽听后很不高兴,求妈妈再让她多吃一点儿。妈妈听了说:“那每天你就吃这块巧克力的2/20吧!”小丽听后接着求妈妈,妈妈最后说:“好,每天最多你可以吃这块巧克力的6/60!”小丽听了很高兴,这时,妈妈也露出了微笑。老师问问大家:“妈妈为什么会也露出了微笑?”问题刚一提出,学生的兴趣就非常浓厚,并且积极投入到思考中。实践证明:带有故事、悬念性或学生感兴趣的导语,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快速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结构。

二、精心设计学习“小障碍”、培养敢于挑战困难的意志品质与能力

平坦无奇固然可使学生的学习比较轻松,但一个人要主动思考发展,往往是在受到刺激后。因此,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开发其创造潜能,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巧妙地设置一些学习上的“小障碍”。只有这些“障碍”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发展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一课中,我出了这样一道题2000/(25-20)*4要求学生用文字的形式给大家表述出来,学生听后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2000除以25与20差的商,再乘以4,积是多少?有25与4的差除2000的商,再乘以4,积是多少?有4乘25减20差除2000的商,积是多少……充分体现了从多角度切人的思维品质的灵活与变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充分肯定了儿童思维成果后,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障碍”。这道题最后要求商,怎么办?学生想了许多办法,都不太满意,最后进行讨论,结果是应该有一个括号就好办了。就这样自然引出了中括号。又例如:一次数学课上,我故意出了这样一道题:从甲地到乙地,甲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甲车先行3小时、乙车再行。问乙车能否追上甲车?经过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有的组说追得上,有的组说追不上,还有的组说这道题给的条件不充分。如果两城距离很远,乙车追得上,如果两城距离很近,乙车就迫不上。同学们听后都满意地点点头。

三、在动手操作中形成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科学,学习数学的需要。兴趣和动机是学好数学内在动力源。而问题则可以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如果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验证设想,发现规律,则学生会更多地获得成功和自信。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复习一课,我让学生们计算一个等腰梯形的面积。学生看题后,觉得无从下手,于是,我让学生们动手尝试,剪一剪,拼一拼,凑一凑。运用数学的转化思想想办法计算其面积,于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剪拼把等腰梯形转化成了长方形,并计算出了它的面积。又如:梯形的认识及面积的计算一课,我同样请学生运用数学的转化思想,计算梯形的面积。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我还为学生准备了三道与之有关的问题,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去尝试。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都通过剪、拼、摆、把梯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学实践说明,通过动手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培养了创造性。

四、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一题多解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

一个车间前3天生产零件1200个照这样计算,4天又生产,这一周共生产多少个零件?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天生产多少个零件然后求出后4天生产多少个零件,最后求出这一周生产多少个零件。综合算式是1200÷3×4+1200=2800(个)。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平均一天生产多少个零件,然后直接乘以一周的天数(3+4)就可以得出结果,算式是:1200÷3×(3+4)=2800(个)。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2400+400=2800(个)。其中,2400是1200乘以2得到的,表示生产6天的零件数,400是1200除以3得到的,表示平均1天生产的零件数;最后用6天生产的零件数加上1天生产的零件数,就是这一周7天生产的零件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五、采用游戏,激发兴趣

实践表明,在学习中,向学生提供体验智力劳动的愉快心境的机会越多,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浓厚,而且持久。数学课玩游戏,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找思路,在教学数学上的行程问题时,让学生在操场上,分成男女两队,分别代表两列火车,让学生自己表演,什么叫相遇,什么叫相距,什么叫同时出发,什么叫相向而行,背向而行。学生在演示的过程中,总结出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之间的关系,再遇到这类应用题时也会变的轻松了。

六、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现代教学,多媒体走进课堂,多媒体能将各种场景形、声、景的展现给学生,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越性,让多媒体教学正真走进课堂。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兴趣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浓厚的兴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维作基础的。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激发兴趣,也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平台,思维是兴趣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维潜意识中某些问题的探索而产生的结果。 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而且要教会学生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训练,学生一定能声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论文作者:贺敏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6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_贺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