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煤炭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80年代以来,关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受到各国的重视。1987年,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其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个完整的纲领被国际社会和政府组织所接受和传播,最终写入1992年的联合国《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1994年3国率先发表了《中国21 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5年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上论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大关系时,明确提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鉴于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它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有必要对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讨论。以下就我国煤碳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关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目前,对“可持续发展”下的定义不下十种,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理论模式,有着重于从自然属性来定义,也有从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来定义的。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及她所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表达了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结合其它不同的定义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应具有三大特征,①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③要以改善和提高生产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这三大特征之间相互关联而不可分割,其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经济—社会这一复合大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煤炭工业(许多其它采矿工业也有类似的特点)具有许多独特之处。由于煤炭开采业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它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煤炭工业自身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其主要理由如下:
1.煤炭工业生产的对象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的煤炭资源。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燃料,而且也是具有多种用途的有机原料。它在地球上的赋存量是有限的。据估计,按目前消费水平,煤炭最多够用250年。 我国的情况更严峻,人均煤炭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而煤炭采收率仅为30%左右。所以作为一种资源,它不具备可持续性。
2.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对地下岩体的开挖打破了地壳表层的力学平衡,引起了岩层运动和地表变形,破坏了森林资源,破坏了地表的生态环境的平衡状况。据报道,山西省因煤炭开采,引发了矿坑突水,地表水漏失, 地下水紊乱等诸多问题, 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使得14000多口水井枯竭和报废,使山西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峻。 全国因采煤引起了大面积地面塌陷,平均每采万吨煤塌陷0.2公顷, 造成对土地和建筑物的大量破坏。
3.在煤炭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严重污染了环境,使生态系统恶化,带来了严重的负效应。全国各煤矿每年要排出大量煤矸石,占用大面积良田,而且煤矸石自燃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如废水和废渣的排放与堆存,使山西省的6条大河全被污染, 城市和矿区的河流完全丧失自净能力,最大的河流汾河重污染和严重污染的断面占78%。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我国每年要排放大量烟尘及SO[,2],CO[,2],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破坏了大气臭氧层,引起了地球表层温度上升,对人的健康和未来生存造成了威胁。
4.煤炭是大宗货物, 运输距离长, 运输困难, 占用大量运力, 1995年占铁路运力的40%,而且沿途污染环境。影响了经济发展。
5.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煤炭工业严重亏损,尽管现在已全行业扭亏,但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债务负担重,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加之煤炭市场不景气,价格极不合理,所以煤炭工业自身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虽然由煤炭工业的特点和众多的负效应,导致了它的不可持续性,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没有较经济、可靠的能源能替代它,为了确保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继续开采利用它。因此,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应该是:通过严格的法制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尽可能有限、合理、科学地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使其对社会和环境的负效应降到最低程度,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由于煤炭工业所具有的特殊性,我们必须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让各级政府部门煤炭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从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煤炭工业的不可持续性,并从技术、经济和法律等各方面采取有力对策促使煤炭工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了确保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和技术对策是必不可少的,但从我国目前状况看,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法律对策和宏观经济对策,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动整个煤炭工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
1.政策法律对策
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追求其最大经济利益是正常的,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不愿过多投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关键的问题是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法律和经济等手段来规范企业的行为,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以有利于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类煤矿迅速发展,煤炭产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乡镇煤矿快速发展,已成为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中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十分落后的亦很多。到1996年末,全国7.5 万处乡镇煤矿中,非法开采矿点达2.5万处,占三分之一。 在国有重点煤矿井田范围内开采的小煤矿有1.4万多处,其中无证开采的矿井8000处。目前, 70%的小煤矿尚未达到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重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这些矿井资源回收率仅为20%左右,过多消耗了煤炭资源,而且大规模争抢和破坏国有重点煤矿资源,常常引起重大事故的发生并波及大矿的安全生产。这些乡镇煤矿布点分散,短期行为明显,环境保护失控,导致社会成本过高。1996年乡镇煤矿产量已达5.5亿吨, 而且生产极不稳定,对发展和规范煤炭市场,实施煤炭总量的宏观调控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和《乡镇煤矿管理条例》,加强乡镇煤矿的清理整顿,规范煤炭生产秩序,取缔非法开采和以严惩严重浪费资源为代价的矿井,引导其走集约化经营和综合开发的道路。
要加强与矿业有关的法制建设,并且做到严格执法。依靠法律手段保证国营煤矿和合法乡镇煤矿的正常生产经营权力,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确保良好协调的工农关系和企业与地方的关系。
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制订国家的能源政策。加快研究制订针对开采耗竭性资源的税收政策,包括资源税和资源补偿税等;制订土地和资源以及勘探成果的有偿占用政策;进一步研究耗竭性资源的定价理论,继续对长期以来不合理的煤炭价格进行宏观调整,确保煤炭生产企业具有足够的回报来补偿高额的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并刺激其技术更新和环境治理。
按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修改制订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和设计规范。要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技术经济评价以外的重要评价标准;要尽快改变煤炭计量标准,以商品煤计量代替原煤计量,与国际标准接轨。
2.规模经济综合开发与多种经营对策
最近几年,企业间合并,兼并以及联合等资产重组浪潮在世界范围内一浪高过一浪,企业的这种扩张方式既有利于占领更大的市场,又有利于降低成本、改组内部结构、达到规模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约有107个国营重点局(矿),年产量超过1000 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不到1/5,矿井生产能力平均约为80万吨/年;地方国有煤矿2000多处,平均生产能力约为12万吨/年;而乡镇煤矿的平均规模不到1万吨/年。所以我国煤炭企业只有极少数达到规模经营。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十几年的努力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综合开发与规模经营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并确立了以原煤生产为基础,综合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发电、煤化工、建材和伴生矿物等一系列与原煤直接关联的下游产品的综合开发模式。这一发展模式有利于大型煤炭基地或矿区的统筹规划及合理布局,也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更有利于企业达到规模经济效益。另外,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也是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安置富余人员,摆脱企业困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对策。
但长期以来,我国为以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经济管理体制,使企业之间的优化组合,资产重组难以实现。例如,在一块并不大的煤田,往往既有国有重点矿务局,又有地方矿务局(矿),还有大量的乡镇煤矿同时开采,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了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企业之间相互争抢资源,争抢市场,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则无人承担责任。这样既不利于企业内部提高经济效益,也不利于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英国Selby煤矿在设计过程中, 由于受到环境保护方面的严格限制采用了分区域开采共用一套主运输系统的设计方案,虽然井下长距离的运输有其不利的一面, 但设计能力为1000 万吨/年, 1994年最高产量1200多万吨,达到了较好的经济规模,既保证了矿井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十五大以后,我国的经济改革深入发展,因此,煤炭工业一定要借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这一良好契机,打破条块和部门的界限,以资本为纽带,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资产的优化组合,建立起更多的具有较强竞争实力,达到一定经济规模的进行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的大型联合企业,这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合理煤炭价格的对策
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耗竭性矿产资源,它的形成需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储量有限,不能再生。因此,对它的利用和保护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我国长期以来,受到传统理论的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不合理现象,特别是煤炭价格长期偏低,行业亏损严重,无力自我发展,政府长期采取财政补贴的办法解决亏损问题,但主要获益者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企业。按1994年煤炭价格,我国坑口煤价与国外坑口煤价相差约10美元/吨(折合人民币85元/吨),市场价与国外相差14.8美元/吨(折合人民币126元/吨), 目前相差约100元人民币/吨。 我国煤炭与其它主要商品的比价与国际市场同类商品的比价差距仍很大,平均相差3~6倍。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1992年煤炭价格放开以来,煤炭价格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上升幅度远低于其它行业物价上升幅度,使理顺煤炭价格的目标落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对煤炭生产宏观调控不利,法律执行不严,煤炭市场供大于求。
煤炭开采业是一个艰苦的并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煤炭开采需要企业内部和社会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长期的低煤炭价格给煤炭企业和全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效应:
(1)价格偏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破坏。 由于资源的低价使用,许多矿井,特别是乡镇煤矿,群采资源,违反煤炭法规,采富弃贫,采主弃副,既浪费和破坏了资源,又严重污染了环境。
(2)由于价格不合理,利润流向加工利用业,造成勘探无钱, 开采亏损,基础设置建设欠帐太多,企业无力更新技术和设备,安全得不到提高。环境状况无力保证。
(3)煤炭企业往往地处偏僻,环境恶劣,工人的劳动强度高, 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煤矿工人理应享有较高的待遇。然而,由于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使职工上流和外流现象增多,熟练工人短缺,大多是农民轮换工和协议工,队伍极不稳定,增大了企业的培训任务。更不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这也是我国煤矿重大恶性事故频繁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价格过低造成的上述种种问题严重制约着煤炭工业的正常发展,也极大地有碍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加强研究对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的合理定价问题。这里主要谈谈对煤炭产品的定价问题的对策。
(1)煤炭价格首先应能换回在勘探, 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成本,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不至亏损。
(2 )煤炭价格中应包括煤炭企业因应付潜在的安全事故和处理矿区污染而投入的成本,应能获得煤炭开采高风险的回报,这是社会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所应支付的代价。
(3)合理的煤炭价格应能使资源的优化配置, 推动节能型工业的技术进步,激励人们去开发使用替代能源。
(4)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认识煤炭价格问题, 严格执行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要逐渐提高资源税的标准。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消耗煤炭资源存在机会成本,即不得不放弃的在未来使的价值。对开采企业来说,它是一种应交给资源所有者的超额利润。所以煤炭价格应使煤炭企业在绝对地租性质的“资源补偿费”和级差地租性质的“资源税”这两部分超额利润之外,获得正常的社会平均利润。
调整煤炭价格决不能回到过去计划经济中靠行政手段来定价的老路上去,必须采用财政、金融、税收、环保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第一步应使煤炭与其它商品的比价合理化;第二步应使煤炭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
4.建立完善的煤炭大市场对策
我国是世界第一采煤大国,而且主要是国内消费,但迄今煤炭市场建设极为落后,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自1992年上海煤炭交易所成立以来,先后成立了八家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煤炭市场。总体说来,市场交易冷清,交易量极少,起不到生成煤炭价格,降低销售成本,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今后应加强市场建设和市场管理,在销售方式上确保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
(1)建立地区和全国性的煤炭生产和销售联合体。 国有重点煤矿是我国煤炭生产的主力军,其生产正规,煤质和销量稳定,应与大煤炭用户签订长期的供销协议。大企业之间可以成立生产和销售联合体,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全国的煤炭价格,避免中间环节获利过高,从而保护煤炭生产企业的利益。
(2)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我国煤炭工业必须要尽快在销售和价格方面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目前煤炭生产过剩,价格偏低,这对打入国际市场极为有利,应想尽办法提高煤炭质量,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3)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市场。近20年来, 期货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快,它是在商品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品期货市场具有如下特有的经济功能:避免和分散价格风险,稳定市场供求;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费用;强化了价格信息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提高了合约的兑现率,保障了交易者的正当权益。期货交易商品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期货商品应具有广阔的供求市场;应有利于促进和指导现货市场的交易活动;期货商品要宜于贮藏和保存;应具有明确的品质规格或等级划分。
煤炭产品基本上满足期货交易商品的条件,所以应尽快在我国试验建立煤炭期货市场。笔者认为,煤炭产品近几年供大于求,库存量增大,一方面与宏观调控不利,执法不严有关;另一方面是供求关系和价格信息不准确和不及时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煤炭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煤炭开采与一般工厂生产不同,要采煤,必须要不断地开拓和掘进,从获得市场信息到变化煤炭产量,往往有数月的滞后时间,加之煤炭消费受到季节的一定影响,所以市场出现明显的波动性。因此建立煤炭期货市场一定能够改善煤炭的供求关系,降低生产企业和用户的风险,促进煤炭价格的合理进程。
我们应加快对现有煤炭交易市场进行改造、规范、加强管理,使煤炭交易从目前的现货交易逐渐发展到期货交易。由于运输部门对煤炭的供销影响很大,所以应联合电力、化工、运输、贸易等部门共建煤炭市场。郑州是我国中部的一个重要商贸城市,又是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基本处于煤炭供需各方的中间地带,在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中具有重大的战略作用;此外,郑州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可以在郑州建立一个全国最大的煤炭交易市场,并在全国各主要煤炭生产地点和需求点建立提货仓库,用户可依据合同的交割日期及时就近提货,使交易市场的价格成为全国的参考价格,并逐渐影响国际市场。
标签:煤炭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煤炭污染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煤炭能源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煤炭期货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