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小河镇中心学校 威远 642450)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其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很大的积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自觉地为实现这种需要而发奋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借助游戏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游戏活动是初中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例如:折纸的对象是一个正方形的纸张,留在正方形的纸张上的折痕揭示出大量几何的对象和性质:轴对称、中心对称、全等、相似形、比例、以及类似于几何分形结构的迭代。再如在教学“机会的均等与不等”时,有一个“抢30”的游戏,先分小组做游戏,再在全班找两个同学来玩游戏,这样多次后,让他们既感到了学习中的乐趣,又发现了这个游戏中对第一个报数者易获胜,这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创设的情景,把“游戏者”带入一个富有挑战的学习境界,让他们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同时将“游戏者”感兴趣的大量素材直接整合到游戏中,非常有助于增强“游戏者”的学习动机,有助于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利用操作材料,激发兴趣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活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先让学生准备好一些小木条,再分小组让学生拿出7厘米、5厘米、4厘米的木棒,看能否组成三角形,又试一试7厘米、4厘米、2厘米?也可利用同学们的长短不一的铅笔和钢笔、木条任取三根多试几次,并把每三根长度的木条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结果记录下来,思考有什么规律?学生们兴致很高,最后发现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是:有两根木条的长度之和比第三根短(或等于第三根的长)。这样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愿望。
又如:有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活动开始时,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或自己通过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做出一个风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又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惊奇地发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拼组中,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生活中的生动场景,是数学课程资源的丰富材料。这些材料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情感,也能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逻辑和概念的理解,以及相关数学的问题的解决。然而,这些对数学教学有益的生动场景,不可能都发生在课堂上。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把生活场景移入课堂,进行数学内容的情境整合,以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有价值的数学科学知识铺平道路。
三、运用用成功效应,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用成功效应激发兴趣,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原动力。为此在教学中采用竞赛的形式,也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之一。如在课堂上经常开展一些计算比赛、改错比赛、解决难题的比赛等,对于获胜者给予表扬,对于失败者给予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战胜难题的喜悦,也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精炼、幽默风趣的语言,高度的概括能力,娴熟的演算技巧,高超的解题方法感染学生,使学生对你产生敬佩感,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愿望。
教师应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乐于学习。人们常说:“严师出高徒”。“严”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是在关心、爱护他,否则就不能被学生理解,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甚至还产生对立情绪。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对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特别给予帮助、多鼓励,不放过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要引导他们多观察、多动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对部分学生采取单独布置作业的方式,给予他们适当的补缺补差,帮助他们排除学习上的困难,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强化不仅依赖于良好的第一印象(即首因效应),而且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有效组织,更为重要。课堂上,运用导入、新授、小结的艺术,尽力让学生感受到心智的紧张、情绪的昂扬、感觉到层层递进的教学所带来的和谐教学节律。时而诱之以趣,寓知于喻;时而昭示一疑,造成悬念,使学生感到“有味、有趣、有奇、有惑”,引起学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感受数学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抓好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科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使他们具备今后社会发展所需的基本品质。
论文作者:罗健康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10期(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4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兴趣论文; 正方形论文; 角形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是一个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10期(下)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