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材料是近几年行业内的争论焦点,多数设计人员和工程师,都希望利用不同的材料搭配来完成建筑性能的提升,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材料的不断丰富,建筑的材料表现力基础也得到完善。综合多方面的信息来看,建筑材料表现力的基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艺术的真实性。建筑艺术的表现,多数情况下都要通过材料来完成。艺术的真实性,应促使建筑材料给人一种真实的存在感,不要造成虚无缥缈的想象。现阶段的很多设计人员,虽然出发点比较积极,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导致材料的表现力过于艺术化,无法突出真正所要表达的意思,客户在看过之后,也表现出了较为迷惘的状态,在投入建设后,多数受用人员都无法理解。其次,环境的适应性。建筑在设计和落实过程中,必须保证与周边环境相适应。从现有的工作来看,建筑材料的表现力,应减少与周边环境的各种矛盾,包括颜色、意境等等,应融合到各个地区的主流当中,以此实现更大的进步。第三,人性化的感受。任何一个建筑在落实过程中,都要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不要从外观上和内部上给人一种“别扭”的感觉,应给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和办公条件。
二、建筑材料的表现力
(一)玻璃材料自身形态的表现力
建筑材料在建筑表皮中的使用通常总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应用最广泛的面状玻璃材料,最常见的就是各种类型的平板玻璃,诸如透明玻璃材料、彩色玻璃材料等均能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另一种就是块状玻璃材料,最常见的就是玻璃砖。自然光线可以透入并且能够产生漫反射,材料呈半透明的状态。在视觉效果上具有很强的体量感,采用玻璃砖围合而成的建筑的空间感也于分强烈。
由荷兰建筑设计师 Ben van Berkel 以及 Caroline Bos 联合创作完成的奔驰汽车博物馆其建筑的外表皮由 1800 多块的二角形状的透明玻璃材料连成弧线状并完美流畅的拼接而成。玻璃材料成的弧线优雅而独特,晶莹剔透的玻璃如同轻盈的扮带缠绕在白色建筑体上,又仿佛透明玻璃与白色墙体绞扭在一起形成了两条反向平行的分子链,构成了这座巨大的 DNA 双螺旋结构建筑,被赞誊为“世界上最美的建筑之一”。
(二)玻璃建筑材料的界面形态表现力
建筑界面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围合建筑空间的三个面,即顶面、立面和底面,这三个建筑界面共同负担着整个建筑所需要的采光、通风、承重、围护以及装饰等诸多不同的功能,并将建筑的风格和内涵以视觉体现的方式传达给观赏者。
作为建筑的重要围护结构的屋顶界面不仅担负着围合、承重以及装饰等传统功能,由入透明玻璃屋顶的引入还使其拥有了采光、通风以及另类修饰的效果。 玻璃材料主要是以点、线、面这三种方式呈现于建筑屋顶的表皮中。屋顶的小型玻璃窗户都是以点元素的方式出现的,主要是增加并突出建筑屋顶在视觉上的凝视焦点。玻璃材料以线的方式出现时,例如横向或是纵向的长条玻璃窗子会使得屋顶界面具有了强烈的导向功能、推进感以及纵深感,而透明轻盈的线状玻璃窗与实体屋顶材料交织所产生的对比带给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起到了对建筑室内空间明确的引导作用,以此来指明建筑的逻辑性以及秩序性。大面积的玻璃材料以面的方式出现于屋顶界面则更具特点,它以一种完全消逝虚隐的方式将屋顶界面引向了虚无,从而产生了强烈且特别的浮游感和自由感,柔和的阳光透过全玻璃屋顶倾泻而入,室内空间由此变得明亮而亲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由著名建筑师贝幸铭先生所设计的日本 MIHO 美术馆,为了能使建筑物能相融于周围的环境,建筑的屋顶并没有采用普通的平屋顶形式,而是以四角锥形状为基础,让整个建筑屋顶构建于几何学的形式上,建筑师试图采用四角锥这种几何形状来创造出类似于山峰或者是峡谷的模样。建筑西侧的屋顶采用了大量的透玻璃材料并与仿木的铝质材料结合在一起,透明而轻盈的玻璃屋顶为美术馆室内形成了丰富的光影效果,而仿木的铝质材料不仅起到了遮阳功能,也为室内空间带来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建筑立面是表达建筑效果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玻璃材料在建筑立面中最主要的展现方式就是门和窗,在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线的同时,也为建筑的立面效果增添了更多的质感和色泽。玻璃幕墙是以一种纯粹的透明玻璃立面形式出现的建筑结构体系,它使建筑的外墙面效果有了质的改变。玻璃材料成为建筑立面的主体,除了可以用于围护、采光、通风以及装饰,还可以将建筑立面分解成为不同的图像,与此同时消除了传统实体材料给以建筑立面的厚重感和封闭感,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轻盈、明亮和饱满的体态效果。
(二)混凝土建筑的表现力
混凝土作为现阶段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在表现力方面是非常突出的,并且是建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主观的角度来说,现阶段的很多建筑,都通过应用混凝土来提升建筑水平。从表现力的角度来分析,混凝土的材料表现力,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美学意义。利用混凝土施工的建筑,其稳定性较高,外表的形态能够长久的保持,因此在美学意义上较为突出。现阶段有的很多地区,都拥有较为突出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建筑大部分都是运用混凝土来修建的,因此其外形和内部,都获得了较大的肯定。第二,结构表现力。混凝土结构相当稳定,近几年更是融入了较多的技术和其他物质,其稳定性更加巩固。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混凝土结构表现力,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肯定。即便是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其抵抗力也比较强。第三,色彩表现力。对于色彩而言,混凝土材料比其它建筑材料蕴含着更多的可能性和丰富性,极微妙的变化以及在自然要素影响下产生的效果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混凝土饰面的色彩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彩色类和灰色类。由此可见,建筑的材料表现力,在今后的工中,还可以进一步的深入挖掘,为建筑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三)木构建筑的表现力
建筑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木构建筑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且对改善居民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较大的积极意义。木构建筑的表现力,应从以下几项工作出发:第一,在美学意义上有所凸显。木构建筑应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舒适的环境和色彩的搭配,都能够给居住人员和办公人员,提供较强的心理安慰,减少心情烦躁。第二,在结构的表现力方面,应给人充足的安全感。木构建筑是我国的传统建筑类型,内部的架构相对简单,但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较强,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第三,在材质的表现力方面,运用木材应注意表现其天然丽质,而不是去掩盖它,反对在木材上刷不透明的漆,主张要表现木材的加工工艺,包括手工或机器的锯痕、桦卯接点等等,这样会使木材的性能更加明确地表现出来。例如,粉墙和木框构成对比生动富有图案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木构建筑的表现力,是现阶段比较突出的材料表现力,在很多方面都为建筑的发展实现了较大的进步。
结语:建筑材料包括木构结构、混凝土结构以及玻璃结构材料,通过对三种材料的表现力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物的美感,增强建筑物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王 小 丹 . 建 筑 的 材 料 表 现 力 的 研 究 [J]. 门窗 ,2015(06):228-229.
[2] 李宇 . 建筑的材料表现力 [D]. 同济大学 ,2007.
[3] 索健 , 张路峰 . 建筑材料表现力的探索——赫佐格与德穆隆作品欣赏 [J]. 房材与应用 ,2003(02):3-5.
论文作者:孙福新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建筑论文; 表现力论文; 材料论文; 玻璃论文; 屋顶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混凝土论文; 《红地产》2017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