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对以上患者分别实施CT检查和X线检查,观察两种检测方式的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X线,同时利用CT检查出结核空洞、钙化灶、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以及胸水的例数明显多于X线检查,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的检出效果较为理想,其检出率以及准确率较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使患者可以得到最佳的治疗方式,保障患者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肺结核;诊断;鉴别诊断
肺结核是指由结核分枝菌引发的肺部感染疾病,是临床中最严重的慢性疾病。该病在发病时会侵犯患者的肺部、肠道、肾、关节等重要器官,尤其是肺部,患者会出现低热、咳嗽、乏力、胸痛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出现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等情况,危及患者的生命,由于该疾病为传染性疾病,因此需要对患者早诊断、早治疗,临床中对于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为X线以及CT,但是X线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CT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方式[1],本文的探究目的为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特选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为36例,女性患者为30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9.24±7.13)岁,病程1~9个月,平均病程(6.53±2.71)个月。对以上患者分别实施CT检查和X线检查,观察两种检测方式的结果。
1.2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肺结核。(2)临床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盗汗、乏力以及胸痛等。(3)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大于18岁。(4)无CT检查禁忌的患者。(5)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1)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2)存在其他严重肺部疾病的患者。(3)凝血功能障碍者。(4)妊娠以及哺乳期患者。(5)不配合研究者。
1.4方法
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CT和X线检查,其中常规的X线检查,取患者的仰卧位,在其胸部正位进行摄片。
多层螺旋CT检查,取患者的仰卧位,采取头先进的方式,让患者双臂上举,采用CT扫描仪进行扫描,其层距为10mm,电流为370mmAs,电源为120kV,扫描时间设定为2s,针对于病变的部位,应将层距设定为5mm,层厚为5mm,实施薄层扫描,扫描的位置为胸廓口和肺底之间,采用图像重建技术对扫描部位进行平面重建,观察并记录患者肺部病变的位置、形态以及范围等[2]。
1.5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灶检出率以及肺结核病变部位情况。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出率及肺结核征象检出情况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病灶检出率,多层螺旋CT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X线,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观察两种检查方式肺结核征象检出情况,利用CT检查出结核空洞、钙化灶、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以及胸水的例数明显多于X线检查,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1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灶检出率(n,%)
3讨论
肺结核是临床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严重的影响,因此有效的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结核分枝杆菌是其主要致病菌,若早期未给予有效治疗或效果不佳,疾病进展或导致病变转移,可诱发诸多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且越早治疗其治疗效果越理想,但是由于该疾病的发病较为隐秘,因此及早有效的诊断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3]。
临床中,诊断肺结核的常规方式为X线检查,该检查方式的操作较为简单,且经济,但是该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为X线分辨率较低,针对于肌肉、胸膜、肋骨相关部位的重叠,X线对肺内较为隐蔽的部位显示率较低,不能明确的指出病因、部位以及病情程度,存在着误诊,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患者的治疗。
随着医学水平的逐渐提高,多层螺旋CT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多层螺旋CT扫描不但可以清楚的观察患者病灶的情况,还可加强扫描,并对图像资料的清晰度有所提高,在此之上还可对图像资料做平面重建,临床医师可以确定肺结核的密度、范围以及其具体情况,阅片医师可以更好的进行多层观察。另外而多层螺旋CT扫描是一种无损伤检查,对密度有极高的分辩,与既往的诊断方法相比,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清晰度高,直观性强,精确度高,有明显的优越性[4]。多层螺旋CT 可对患者进行薄层扫描并通过重建技术对横断面进行清晰显示,通过三维观察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不利因素对诊断的影响,在早期诊断中提供确诊的依据,从而达到提高确诊率和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
并且有相关文献指出,在CT诊断的过程中,通过横断位、冠状位以及矢状面等图像,可以清晰的将患者病灶部位显示出来,同时结合空间分辨率,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患者结核是否出现转移现象,同时还能及时的观察其细胞是否浸润,另外,能观察病变部位的具体形状以及方向,有利于对肺结核的确定[5]。
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多层螺旋CT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X线,同时利用CT检查出结核空洞、钙化灶、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以及胸水的例数明显多于X线检查,p<0.05。说明,针对于肺结核患者来说,采用多层螺旋CT的检出效果较为理想,其检出率以及准确率较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保障患者可以得到最佳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相对于常规的X线检查,其诊断效果较为显著,准确率较高,对病变的隐藏部位显示较为清晰,同时对肺结核的形态检出情况较为良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肺结核的临床治愈几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余辉山,王卫华,李宝学等.螺旋CT低剂量多方案扫描对儿童肺结核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3):429-433
[2]叶晓雪,许崇永.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2):321-323.
[3]梁海川.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52-53.
[4]饶新民.螺旋CT检查在空洞型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1,40(11):1063-1064
[5]陈苏云.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9):95-96.
论文作者:朱天一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肺结核论文; 患者论文; 多层论文; 螺旋论文; 检出论文; 方式论文; 两种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