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构建“音乐性”教学观实践探究论文_王颖颖

小学音乐教学构建“音乐性”教学观实践探究论文_王颖颖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燕翔小学 王颖颖 250000

摘要: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学校音乐学科教学显然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理念是否与时俱进,是否将音乐与学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贯穿音乐性的教学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向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音乐性 基本方法

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艺术,不同的音乐风格所表达出的音乐情感是截然不同的。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内容为媒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少年儿童,如何让学生去感知音乐,怎样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去体验音乐的艺术性,是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上好一节高质量音乐课的关键所在。说到音乐的“音乐性”,这个概念其实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音乐所表现的方方面面,也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首先要对“音乐性”这个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才能思考具体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是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构建“音乐性”教学观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小学音乐教学构建“音乐性”教学观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我国对美育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树立“音乐性”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让音乐教育真正地起到“育人”的作用,这才是“以人为本”的关键所在。

在小学教育阶段,我们所面对是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和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随之,我们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是主动的学习知识,还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息息相关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地去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地去发现、体会音乐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而不是一味的灌输学科教材内容。因为教师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教书,在无形之中还会起到潜移默化,以情育人的作用。假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深入地体会到音乐作品的内涵,只是机械的接受知识,这样对学生来说是毫无音乐性可言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违背了音乐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灵感受音乐的存在,从而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是一种声音艺术,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可以描绘客观现实,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音乐教师而言,是否正确的认识到音乐学科的本质特点是不容小觑的。如果我们对学科本质的理解上出现误区,这就会导致教师出现错误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容易偏离音乐学科的本性,无法让学生从音乐中真正地体验到美感,所以说,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性地影响。

二、构建“音乐性”教学观的基本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丰富教师自身的审美知识,提高审美素养。

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在音乐课堂中如何有效的让学生接受审美教育,这与教师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还没有那么强,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多提供一些形象性的材料,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知。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的。所以,教师在工作之余要多阅读一些关于音乐美学的著作,或者是多看一些音乐美学类的期刊文章,毕竟理论性知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审美的过程并不仅仅是让学生简单聆听音乐或者是演唱歌曲,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听,如何去唱。这个引导的过程就需要教师去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如何让学生在音乐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这与教师是否具有深厚的音乐美学理论功底是密切相关的。

2、提升专业技能,感受音乐魅力。

音乐技能对音乐教师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基本要素之一。歌曲范唱在音乐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给学生做示范时,一定要专注、生动、形象,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钢琴伴奏在教学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不同的伴奏方式会有不同的音乐效果。例如,教师所面对的低年级学生,这一学段的学生注意力并不是很集中,教师如果能够弹奏出高质量的钢琴即兴伴奏,就会很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能够让学生迅速的参与到音乐中去。如果教师的钢琴伴奏水平很差,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歌唱热情,更不能让学生体验到歌曲的美感。教师平时可以多弹奏一些歌曲的正谱伴奏,多练习、多积累,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钢琴伴奏水平。

3、多元化教学设计,体现“音乐性”教学观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音乐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别出心裁,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体现“音乐性”的教学观念。例如小学音乐课当中的音乐欣赏内容,教师要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去感受音乐的情感。教学过程的每一步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现如今,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已逐步进入到我国的音乐课堂中,例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适当地运用。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多媒体音乐教学也开始广泛使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无论哪种教学方式,教师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出音乐的本质,让学生能够从音乐内容中感受到“音乐性”。

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国家对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对音乐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显然,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必须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上要有所创新,要把音乐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突出音乐本位,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晓丹.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08):45-47

[2]李艳. 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分析 [J].数码世界2018(12):201

[3]黄媛媛.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小议 [J].考试周刊2019(03):175

论文作者:王颖颖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  ;  ;  ;  ;  ;  ;  ;  

小学音乐教学构建“音乐性”教学观实践探究论文_王颖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