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土木工程的要求也更高,尤其是表現在对土木工程各项功能的要求上更为严格。对于土木工程而言,在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其结构设计。其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而对整个建筑的使用产生影响,而结构的稳定与否主要体现在其抗震性方面,因此在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设计时就必须要考虑到抗震的因素。本文主要针对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问题
1抗震性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各类大型建筑层出不穷,加之人们对于房屋使用的要求不断提高,优化现代房屋的结构设计十分必要,这对于提升建筑实用性、经济等均有重要意义。提高房屋设计质量能够大幅度增加其使用价值,包括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与此同时,加强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还能够全面降低建筑投资成本,节约施工材料,同时又能对建筑周围的环境给予保护,为用户打造出一个优质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就是在原始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改进与完善房屋结构设计,充分使用房屋剩余空间资源,进一步满足人们对房屋的实际使用需求,保障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的合理和安全。但是地区为地震频发区域,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需要把控好设计质量,且需要房建结构设计体系的选型,提高房屋建筑总体设计的质量和抗震性能。
2地震对于地球作用
2.1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灾害发生使得人们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失,地震发生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大的地震会造成国家无法挽回损失,土木工程抗震设计越来受到关注,土木工程抗震设计对于建筑结构影响严重,探究抗震设计对于建筑结构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2.2地震作用主要由地球运动造成的,是地球内部结构动态造成的,统计基础结构受到各个部门影响,地震作用是地震引起振动形成的地震波造成的,通过地震波形式将振动传递结构中。根据地震振动理论研究,可以看出地震时候地球整体结构荷载,主要指的速度和质量引起的惯性力,通常情况下地震引起地球结构变化和运动,一般持续时间比较短,地震负载会构成一定反复冲击力,随之强度和刚度会慢慢退化到消失。
3当前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影响因素探究
3.1场地选择因素
施工场地是土木工程的承载,场地所处的地形、地质、地貌等因素会对整个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场地进行土木工程的建设能够从源头上增强其抗震性,而在土木工程建成后对以后在此生活的民众也会便利许多。为了提高土木工程的抗震性能,在选择建设场地时主要应注意该场地的地基状况,因为地基承载着整个建筑物,其稳固与否会直接影响着土木工程的抗震性,假使发生地震等灾害,地基稳固的工程结构不易被破坏,造成的损失也教小。综合而言,在土工工程建设时的场地选择方面应着重选择那些地质密实、地势平坦、土质坚硬的场地,确保土木工程根基的稳定和安全,这样可以避免有着断层、滑坡、凹陷等地形对土木工程造成影响,从源头上增强土木工程整体的抗震性能。
3.2结构体系设计及材料的选用因素分析
不同功能的土木工程结构也存在差异,在设计时应根据土木工程的功能及特点来科学的选用适合当地地质的结构体系,同时在材料的选用方面也应遵循绿色、环保、耐用等原则。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土木工程在施工时采用的都是钢筋混泥土结构,由于钢筋混泥土本身存在诸多不利于增强其抗震性能的诸多缺点,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发生侧移、自身容易弯曲变形等。所以在设计和施工时应选用钢骨或者是钢管混凝土以及刚结构等,这样施工完成之后对柱断面的尺寸有很大的降低作用,进而提高其抗震性能。
3.3土木工程结构的高度因素分析
每一种土木工程结构都必须设计一个合理的高度,太高了技术无法达到,太低了则浪费空间。通常而言,一项土木工程的高度与其抗震性能息息相关,研究历史经验可以知道,高度较低的土木工程结构在地震中受到的破坏相对较小,而高度较高的土木工程结构在遭受地震后容易变形、甚至无法使用,最终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所以,在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中必须设计一个合理的高度,使其抗震性能达到最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结构的抗震防烈度因素分析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相应的对于城市建筑的土木工程结构的各方面要求较低,尤其体现在抗震方面的相关标准方面。在很多诸如梁柱承载力、轴压比以及配筋率等标准方面的标准远低于国际标准,这就造成了早期我国的很多土木工程结构在抗震方面较差。因此在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的今天,对于土木工程结构的相关抗震标准应该进行提高。
4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4.1合理确定抗震强度
在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之前,必须要首先恰当选择合理的抗震强度,这也是后续相应设计和计算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和标准。土木工程结构抗震强度的确定需要参考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结合当地具体状况进行分析,一般在我国建筑物通畅按照6-9度地震危害作为参考标准进行设计,进而也就需要促使其在相应土木工程结构中有所表现。结合这种抗震强度的明确和应用来看,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建筑物应用类型的需求,对于不同高度以及外形的土木工程结构,都需要进行不同抗震强度的有效呈现。
4.2合理选择场地
对于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性设计工作来看,其所处场地不同所带来的效果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这也就需要在场地选择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切实保障所选择的土木工程场地能够有助于维系结构的稳定性效果。在具体的场地选择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到土木工程所处区域内的地质活动特点,尤其是在一些地震多发区域,更是应该尽可能选择合理的场地区域,保障其所选场地较为平坦和开阔,如此也就能够为后续土木工程结构的有效设计和落实打好基础,避免其因为地形方面的限制影响到自身稳定性方面的效果
4.3做好结构选型设计
为了更好提升土木工程项目结构设计的抗震性效果,还需要重点从相应结构选型入手进行有效控制,这种结构选型方面的设计工作主要就是为了较好促使相应的结构体系较为理想可靠,尤其是能够保障结构的传力体系较为合理,避免其受到较大地震作用力的威胁。在具体的结构选型设计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其设计效果,需要尽可能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结构体系进行设计,并且针对这些结构体系的平面以及立面进行全方位分析,确保其均能够表现出较为合理的可靠性效果,尤其是能够在传力体系方面,尽可能促使其高效有序,降低可能出现的各类偏差问题影响。
4.4做好结构计算分析工作
在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相应的计算分析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种计算分析主要就是为了有效明确相应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具体稳定性效果,尤其是对于力学相互作用,更是需要进行准确把关。在这种力學计算分析中,可以借助于一些较为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模型结构进行处理,其不仅仅能够帮助设计人员较为准确计算所有的数据信息内容,还能够较好提升其问题考虑的全面性效果,有效规避在土木工程结构计算分析中出现的遗漏问题。
4.5做好相关结构材料的选择控制
土木工程结构要想具备较为理想的稳定性和抗震性效果,还需要围绕着相应结构材料的选择进行重点控制,这种结构材料方面的选择主要就是为了确保其能够具备理想的承载力和强度表现效果,进而也就能够在土木工程项目遭遇外界作用力时,能够有效保障自身具备理想的抵抗效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结构中建筑抗震设计直接关系人民地震中生存问题和财产保存,需要根据地震作用实现对于建筑抗震设计,及时做好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要做好连续性设计。建筑抗震设计能够很好防治建筑倒塌,抗震设计需要提高建筑连续抗敌倒塌性能,真实的建筑抗震设计有助于提高土木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明,李惠.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7,S1:206.
[2]谢朝阳.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技术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8:48-49.
[3]王峥峰.探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技术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0:124.
论文作者:张文伯,赵向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土木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场地论文; 抗震性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效果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