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管理·
应用写作三重工坊式课堂研究与探索 *
冯汝常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三亚 572022)
摘要: 在大学应用写作工坊式课堂的教学改革中,针对写作课程的“短板”和“瓶颈”,不仅要重视即时的课堂教学写作效果,而且还要拓展课前与课后的双向延伸,即掌控课前、课后学习在整个写作教学与实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借鉴创意写作工坊式学习的基础上,大学应用写作课程可以把课前、课堂、课后的写作实训统筹起来,采取灵活的课程形式,建立三重工坊动态写作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等多层面的良性写作互动,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应用写作;教学;工坊式;探索
针对大学生写作“语病不断、缺少逻辑、不会总结……写作能力退化”等问题,为满足学校“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领导者,而写作、沟通、表达能力正是领导者的必备素质之一”等需要,清华大学于2018年开始开设“写作与沟通”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以期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1]可以说,开设“写作与沟通”课程,清华大学抓住了提升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着力点。
毫无疑问,大学应用写作课程是高校培养全体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这门课程普遍存在课时数偏少、作业量大难批改、实训时间不足等多种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课程效果。为了扭转这种状态,我们从应用写作能力形成着眼,立足工坊式教学模式,采用三重写作实训法,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一、找准应用写作课程的“短板”与“瓶颈”
大学生写作能力差被吐槽屡见不鲜,诸如“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论文缺少逻辑”“写论文就是他人论文观点的拼凑”“总是有很多病句”“不会总结”等,都说明大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出现了问题。不仅教师和社会这么看,即使大学生本人也有不少人表示“一写论文就发愁”“相比于高中,现在的写作水平退化太严重了。”总之,大学生的“写作功底也越来越差了”“采写的稿件经常逻辑不清、层次不分,甚至还经常出现语病、错字,一看就是基本功训练没有到位。”[1]
从以上“吐槽”中,我们发现对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抱怨集中在三个方面,即缺乏基本功、训练不足、写作能力差。其实,这三个方面是联系在一起的,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差是学习过程或工作岗位中的客观事实或结果,缺乏基本功和训练不足则是主要原因,这个主因也是学校教育中写作课程的客观事实——因为课时限制与教法陈旧,导致学生缺乏基本功和训练成效不足。不仅如此,它还涉及教学要素中与教师、学生、教材、训练、教法等相关的多个方面。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也是课程教学的核心要素。根据学校定位差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不同内容的写作理论与文体写作的教学过程,他们对课程的态度决定着学习的效果。不妨对比一下:应用写作课程在文秘专业中作为必备技能,教师和学生都以对待专业课学习的态度进行课程教学与学习,效果和其他专业课程没有区别;但是,在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开设的时候,有些教师没有把它当做和专业课一样重要的课程去认真研究与精心设计,不少学生也不会像对待专业课程那样去认真学习与完成实训。态度决定一切,应用写作不理想的教学情境与能力培养效果,可想而知。与此相关,教材、训练、教法也存在值得思考的问题。
2.1.1 术前访视 巡回护士于术前1 d到病房访视患者,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手术方法、优点及手术配合要求,解除思想顾虑及负担,做好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平静的接受手术治疗[3]。
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左前降支近中段及中段中度狭窄,左回旋支中段中重度狭窄,左冠状动脉近中段及远段中度狭窄。注入200 μg硝酸甘油注射液,在左冠状动脉狭窄处植入2.5 mm×33 mm、2.75 mm×33 mm、3.0 mm×18 mm、3.5 mm×33 mm药物支架,TIMI血流3级。于入院第9天行二次PCI术:注入200 μg硝酸甘油注射液,在LAD狭窄处植入3.5 mm×33 mm、3.0 mm×33 mm药物支架,TIMI 3级。
大学应用写作教学内容的选取,很多时候是教师依据学校定位,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选取认为比较权威而合适的教材。但是,从一些比较“权威”的教材来看,它们在形成写作“基本功”方面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应用写作的基本功主要包括语言表达准确简练、文体格式规范应用无误、主旨材料结合恰当等几个方面,更多的时候,这个基本功被限定在语言表达层面上。但是,很多教材并不把语言表达的知识与训练放在核心位置,而是把写作理论中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体等作为基本理论进行介绍。即使是涉及语言,也没有像中学那样突出语言学习习得,而是放在所谓使用“要求”中进行一般性介绍。下表是几本教材关于“语言”学习的比较。
XX学院拟召开一个关于大学生心理与健康人格教育的全国性研讨会,此事需由省教育厅批准。请你代该学院拟写这份给教育厅的完整公文(文中需要用到的时间、地点等要素可自拟)。[6]
至于写作训练、课程的教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多是司空见惯的陈旧话题。现在,应用写作课程在教法上还是多年以来的“讲讲练练”或“讲练结合”,而写作训练多是依据教师讲授文体进行课堂或课后写作练习。有的教材在体例上安排了知识教授前的课堂导练,形成“课堂导练-知识讲授-巩固训练”的学练体系。[2]但是并没有超出“讲讲练练”的模式,也无法确保练习过程的完整和写作效果的评价规范,写作训练的成效大打折扣,也成了写作能力成长的“短板”。当然,也有尝试改变者,如夏京春《应用文阅读与写作》中设计了“知识问答-例文阅读-例文简析-病文阅读-病文评析-写作练习”的体例,[3]增加了写作基本功与写作练习的分量,但依然是讲练为主的形式。
写作基本功的养成与能力提升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从小学开始到高中阶段,学生一直在学习语文课,汉语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表达是语文的有机构成。但到了大学学习阶段,不仅大学语文的学习课时变得缺乏,而且具有一定写作技能含量的应用写作课程也在不少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4]即使开设了应用写作课程,也由于课程课时少、班容大与学生基本功缺乏、训练不足等,不可避免地造成“写作能力差”的评价。因此,大学教育在写作能力培养的链条上造成“掉链子”——没有实现“中学语文基础-大学写作能力培养-社会技能需求”的有效对接。
(1)职业培训合同。职业培训合同特别针对16至25岁的年轻人,旨在帮助他们完成初等的职业教育。此外,职业培训合同它还针对小部分的26岁及以上的求职者,这一部分人员包括在国家职业介绍所登记或接受过国家特定福利计划的人员。这些人员通过签订职业培训合同,在24个月中带薪学习,并要求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证书。
二、应把写作能力培养还原为一个动态过程
写作基本功与文体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的形成是一个具有连贯性的动态过程。这个动态过程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宏观上的连续,即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岗位等不同阶段的成长积累的连贯性;二是微观上的衔接,即课程课堂教育在单一或某一时间内的写作教学与训练的连贯性。
(一)宏观上的连续,即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岗位等不同阶段的成长积累的连贯性
那么,究竟该怎样突破应用写作课程基本功缺乏的“瓶颈”和因训练不足导致写作能力差的“短板”呢?
从语文学习的连贯性和写作基本功的形成看,中小学阶段“大语文”包含的汉语知识基本功和写作表达能力两个构成部分,由于是主科,课时充足,在从小学到中学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动态发展中,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训练能够得到保障。但到了高等教育阶段情况就不同了。由于课程划分,传统的语文课大多被“分家”为大学语文与应用写作两门。很多学校并没有为二者留足充分的课时,多数学校的应用写作课仅为一个学期,一周两课时。不少学校要么开大学语文,要么开应用写作,也有在大学语文课中附带应用写作。因此,缺少课时和语文支撑的客观事实,造成了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的语言“基本功差”——应用写作课程把有限的课时仅用于讲授与练习文体写作,无法再用课程去弥补汉语基本功的不足或把中学水平的基本功提升为大学应有的基本功。
当下,为提升语文教育水平,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已经拉开“质量革命”的序幕。据悉,教育部已经发出通知,2019年春季新学期,全国中小学开始启用统一的部编新教材。“部编本”语文新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表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因为语文卷阅读的文字总数将增加到10000字,阅读题量也会大有增加,2019年就比2018年增加了5%-8%。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表示“高考区分度主要在语文”。语文的难度增加了,“大语文”将成为未来教育趋势。②
近年,国内的生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在路径方面有了很大的优化,一些城市的产品批发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同综合性冷链物流园对比依然差距很大,所以,在生鲜经销商组织、生鲜产品批发市场等方面需要加强联合,针对生鲜产品建设冷链物流共同配送联盟。
与此相比,我们承担高等基础教育任务的大学应用写作课已经落后了,不仅在教材内容、课程教法、写作能力训练方面创新不足,而且在“质量革命”意识上落后于变革过程的中学教育。
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发表讲话,提出“中国本科教育的三部曲”,即要在本世纪的前30年,要求高等教育从树立“质量意识”到走向“质量革命”,最后达到“质量中国”,认为这是实现本科教育全面振兴的“三部曲”。其中,“质量革命”是指“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因为“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中美贸易战,使我们感觉到:我们必须改变教育的形态,必须改变教育的结构,必须改变教育的理念,必须改变教育的标准,必须改变教育的技术,必须改变教育的方法,必须改变教育的评价,必须改变教育的体系。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来一场革命,从物理变化必须到化学变化。”①这一系列的“改变”就是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它是未来“质量中国”的决定因素。
(二)微观上的衔接,即应用写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连贯性
从上述写作练习的设计思路看,能够把应用文体写作能力培养看做一个动态连贯性的认知,在现行教材设计上还是比较缺乏的。
从以上教材相关内容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对应用文“语言”基本功的学习或使用“要求”,但是,这些要求在教材中并没有落实到“基本功”建设上即缺少如何培养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语言”学习内容和相关训练。在大学写作注重文体知识的课堂中,一般都不会再像中学阶段那样进行系统的语文知识学习与语言训练,而大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也难以从短短一学期的应用写作课堂里获得提升。如此,大学生写作的基本功不如人意就在所难免了,这一点也成了应用写作课程的“瓶颈”。
在这份“情境写作”练习中,仅仅提供事项以考查学生选择文体的能力,但是,对于究竟如何“拟写”出一份完整的公文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指导或示范。试想一下:大一新生并非学校校办工作人员,他们怎么能够拟写出合格的公文?拟写不出或写得不好是必然的。如果能够拟写出和校办秘书一样水平的公文,他们完全不用学习应用写作了。如果从应用写作练习的连贯性上设计该作业,出题人至少应该提供可以模仿的样本、材料中具体事项的分析阐释、公文的写作文体思维引导以及具体到本请示文体的行文,等等。然后,还需要教师对该文体训练做出具体设计安排,如写作前的指导、写作中的引领、成文后的修改意见等,让一份作业不再是简单地停留于题目与写作要求层面,而是一个相对具体的动态写作过程。
在高等教育的知识体系与能力培养设计中,大学应用写作课程承担了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素养与技能培养的教学任务。对于相对陌生的应用文体写作课,大学生从中学积累的写作知识素养与表达能力并不足以应对全新的大学应用写作教材内容和针对性的文体写作训练教学过程应注重写作素养与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动态连续性。但是,现在的大学应用写作课堂,往往把某次教学任务设定为完成具体某个种类或单一文体的教学。当讲授完概念、分类、写作与例文分析后,教师就会安排限定材料、限定文体与限时完成的练习,并要求学习者按照要求完成写作练习或提交课堂作业。如常见的“思考与练习”中会出现“XX市治安状况较差,请你代XX市公安局草拟一份通告,提出一些明令禁止的事项。”[5]对于刚入学的大一学生,或者是大四非公安专业学生,甚至是已毕业但并没有从事公安类工作的成人学生,他怎么会知道公安局如何管理治安?又能够提出什么具体治理事项?因此,这种虚拟身份的写作练习,并没有考虑到材料分析、认知思维、写作表达等写作过程的动态连贯性,实际上是硬把非虚构写作的应用文变成了可以虚构的创作。这种堪称荒谬的写作训练一直存在着,我们却认为它是合理的,并且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当然,也有教材考虑到连贯性认知问题,提供了带有写作材料的情境写作练习:
3.培训需求预测分析的核心在于确认差距。其核心是通过对被培训者现有状况和理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确定二者的差距,为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需要培训的内容提供依据。
其实,“应用文写作是一项集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法学、逻辑学、秘书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知识性、应用性、实践性、时代性很强的业务工作,需要写作者发挥个人的德、才、情、学、识等各种资质储备才能按实际工作的要求撰写出合格的文稿,完成既定的写作任务。”[7]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针对这种实用性体裁的写作过程,进行每一步的拆分式授课。目前,应用文的教学内容,仅仅是停留在“对写作文体的介绍”和“对例文的分析”两大板块,而对应用文的写作意图、行文原委、行文目的、行文论点的实际效用、时间调查的必要性、如何调查、如何取材、如何论证等内容统统没有涉及。对于例文过多的分析,是紧贴例文而产生的,老师分析的越深刻,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越熟悉,这恰恰又进入了另外一种学习目的,即“对美文的鉴赏”。这样的教学过程,往往实现的只是文体教学的擦边效应,[8]并不能有效提升写作基本功与写作能力。
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和“必须改变教育的方法”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在大学教育过程中进行教学改革,而落实到写作能力培养上,则要求我们把应用写作从传统框架简单的“讲讲练练”转变为将写作能力培养视为一个动态过程,把大学应用写作基本功与文体写作能力的培养课堂,改造为具有动态连贯性的一系列课堂上持续的学习活动。改变的方法,可以借鉴创意写作的工坊式,把单纯的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向前后延伸、线上线下结合,建构其三重工坊的动态全过程学习模式。
三、建构三重工坊的全过程学习探索与实践
进入大学阶段学习之后,大学生不仅要从宏观上依托中学积累的基本功接续大学课程,而且还要在微观的具体课程学习中得到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增长,以完成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岗位等不同阶段的成长积累。
药香的氤氲里,藏着一个恶梦般的夏天。就在那个夏天,我曾亲眼目睹一个生命被无情的河水吞噬。那个和我一起长大的少年,他常常为我做一些我做不到的事,比如说挽起裤腿走进村东淤泥的荷塘,去折下任何一朵我求之不得的荷花。就在出事的几天前,他还曾为我折下一朵盛放的白荷,在我期待的目光里轻描淡写地递过来,他说,拿去。
如前所述,在微观层面上,具体到应用写作这门课程学习“质量革命”和“必须改变教育的方法”的课堂教学转变,可以借鉴创意写作的工坊制课堂样式。
社会认知两大基本维度对中庸思维三因子分别的回归分析显示,能动性对三因变量均不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而社群性的预测作用均为极显著,其中,对多方思考的预测率为18%(F=27.66,p<0.001);对整合性的预测率为6%(F=7.98,p<0.001);对和谐性的预测率为13%(F=18.95,p<0.001)。
阿拉贡在虚幻的超现实世界中实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愿望,他用现实作为思考和观察的出发点,利用想象塑造一个全新的世界,也因此向读者证明了通过想象的桥梁沟通现实和梦幻的可行性。诗作一反常态,摆脱理性的束缚,高度挖掘梦幻和潜意识,使得现实和想象的杂糅造成朦胧晦涩的效果(“玻璃的裂痕才是最蓝”)。在《爱尔莎的眼睛》中,超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则是通过对爱尔莎这一女性理想形象的幻化体现出来。同艾吕雅一样,“超现实的梦幻”也是阿拉贡这首诗歌“形象的概括性”的体现。
一般认为“创意写作是指以写作为样式、以作品为最终成果的一切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写作,也包括众多面向文化创意产业、新兴技术、日常应用等在内的非文学写作”。因此,在葛红兵、许道军主编的《创意写作教程》中,“社交类文书写作(书信、致辞和主持词)”“政务文书写作与商务文书写作”[9](2-3)都成为创意写作的构成部分,应用文写作也不例外。
当然,“作为学科,创意写作是一个包括工作坊、驻校作家制度、课程、学位、写作系统在内的完整教育教学体系”。[9](3)在组成形式上,这种工作坊“不同于一般大学课程由学识渊博的教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思维方法,它一般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配以一到二名助教,以10-20名左右小团体在该名主讲人的指导之下,通过活动、讨论、短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展开创意和写作。10-20人的单位又可以根据兴趣、工作任务或者文体文类划分,进一步细分为多个二级单位,如小说工作坊、诗歌工作坊、戏剧工作坊、文案工作坊等,6人或3人为一个小组。如果超过20人的班级,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更多的助教,划分更多的小组。”不仅如此,工作坊为参与的师生提供了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教学与互动方式,“在Workshop中,学生与老师组成合作团体,每个学生在课上朗读自己的作品,然后由其他人提出优点、缺点、称赞、批评、修改意见。既尊重学生的写作创意和个性,又尊重创意写作规律,即写作可以教学、可以讨论。工作坊形式比较灵活,它可以走出教室,采取田野采风、写作(夏令、冬令)营、户外互动、实地观察等形式。它没有严格的空间局限,也没有严格的时间局限,师生可以建立多种联系方式,比如建立网上讨论群组、网页、论坛、博客、纸面或电子刊物,随时在课堂外交流沟通,分享,及时了解和掌控教学的进度。”[10]
据此,为培养大学生写作的基本功和写作能力,我们在大学应用写作授课过程中,结合网络慕课,探索把单纯的写作课程拓展为课前小工坊、课堂大工坊、课后自由工坊的三重工坊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课前小工坊:意在锻炼基本功与写作素养。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划分10-15人小组,教师通过网络慕课讨论或微信群等平台发布写作知识学习与写作练习的材料,要求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写作模板(案例阅读与学习)、写作材料(包括分析指导、取舍要求等)、文体格式规范、语言表达(语句、语气、语段与全文方面)要求等进行群内讨论,课前试写出规定的文体初稿(格式基本正确、内容安排合理、表达得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就创意激发、写作思维、语体风格等进行简单指导,集中回答小组长集中起来的本组问题。本次课前写作选择出典型文本后,进入下一工坊。
课堂大工坊:主要侧重文体思维与互动沟通。由教师和全班学生构成。教师结合学生课前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结合教材内容讲授,重点强调写作的基本素养与基本技能,鼓励讨论互动。如前文提到的“思考与练习”中类似“XX市治安状况较差,请你代XX市公安局草拟一份通告,提出一些明令禁止的事项”的练习,教师不仅会提供公文常用的文体格式、词语规范、写作要求、行文特点等指导,而且会列出较多的明令禁止事项,让学生取舍。如:①禁止传播谣言;②禁止穿越马路闯红灯;③实行宵禁;④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⑤严禁扰乱公共秩序;⑥严禁毒品、淫秽物品等;⑦严禁赌博;⑧严禁非法聚集;⑨严禁卖淫嫖娼;⑩严禁侵犯他人人身安全、侵犯他人财产等行为。让学生思考针对“治安状况较差”与“明令禁止的事项”等具体问题,思考通告文体的内容表达,即:如何着手写作,如何从中选取相关事项,如何更好地构思行文,如何按照文体规范进行语言表达,等等。这个过程既是对课前写作的评点,也让学生形成特定的文体意识,着力于修改文稿,为修改练习提供具体细致的指导。
课后自由工坊:主要培养定稿成文的写作能力与文体意识。采取线上答疑与介入小组讨论形式,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修改练习,最终形成相对完整而合乎文体规范的写作成果。写作完成后,则进入下一个课前小工坊。
如此,三重工坊把写作课程的时空进行了拓展,课前、课堂、课后的三工坊创新设计还原了写作过程的初稿、修改、定稿的写作过程,把课程教学、写作练习与能力形成当做一个连贯性发展的动态过程,过程中的每一工坊则承担了应用写作基本功与能力培养动态过程不同阶段的任务,教师和学生的灵活参与和良好互动,使写作训练内容与形式都达到最大限度的饱和化,确保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得到基本功锻炼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当然,三重工坊模式的构建,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努力,不然就会徒有形式,不见成效。为此,我们为三重工坊形成的练习成果建立课程档案,作为成绩评定依据。
在宏观上把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看做一个动态过程,也在微观上把写作课堂与练习视为一个动态过程,这类似于“过程教学法”理念中对“过程”的看重。过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著名英国教学专家Widdow提出的关于教学的‘过程’层面的论述,是基于交际与教育两大功能原理的教学方法,目前在美国的语言教学中仍被广泛使用。‘过程教学法’主张改变传统写作教学中注重词语、段落、篇章、写作技巧、修辞手法的偏重写作下游环节的教学方式,将写作的过程视为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非写作者的个别行为。”[11]
借鉴创意写作工坊式模式的三重工坊法,正是“将写作的过程视为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的实践探索。三重工坊法把写作基本功培养和写作能力提升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把学习过程中的课前、课堂、课后的写作理论学习与练习实训统筹起来,而且利用网络慕课和多样化的信息平台,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等多层面的良性写作互动,让师生在文体训练的创新思维、成文修改的批判思维中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得到锻炼。
C、D泊位主要货种为柴油,数量占装卸危险品的96%,仅当装卸甲类货种时为甲类二级码头,消防设计应按丙类二级码头考虑。
实践证明,三重工坊不仅有利于丰富写作训练的内涵,而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写作基本功,提升其写作能力。
混凝法主要用于去除悬浮性颗粒、胶体和溶解性的物质.一般来说,混凝过程对大多数EDCs的去除效果均较差.Matamoros和Salvadó利用混凝澄清池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的微污染物,研究表明其对OP的去除率仅为50%[23].而Asakura和Matsuto利用FeCl3作为混凝剂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微污染物,发现对BPA的去除率仅有20%,而对NP的去除率则高达90%,这可能与NP的Kow值较高有关[22].
注释:
① 吴岩司长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63871541&ver=1745&signature=WomHj*GmijcnmwMG1m67zroKszJnfdxiPOZ3xyDM64hMCWQ2iDiHMD3xz3yaYfVnxgB10E-p7B8YHR1aeprTpOa8Bc0EfibcMn3mirNJHQfK8KWsMCs4l8sGsLBF5QBB&new=1.
② 教育部通知.2019年中小学启用新教材,小心中考、高考吃大亏![EB/OL]https://zhuanlan.zhihu.com/p/65056159.
参考文献:
[1] 邓晖,祁琳.“写作与沟通”将成清华大学本科新生必修课[N].光明日报.2018年5月21日第8版.
[2] 席忍学主编.应用文写作导练[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2.
[3] 夏京春.应用文阅读与写作[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8:1.
[4] 刘国明.大学应用写作:鸡肋也美味也[N].人民网-理论频道.2009.4.7:3.
[5] 徐中玉主编.应用文写作(第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62.
[6] 戴盛才主编.中文应用写作新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320.
[7] 邓素林.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难点与突破[J].应用写作,2014(2):41.
[8] 林华.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5):107-108.
[9] 葛红兵,许道军主编.创意写作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10] 许道军.创意写作:课程模式与训练方法[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113.
[11] 贾雨薇.“创意写作工坊制”在高校本科写作课堂外的延伸与实践[J].文艺评论.2019.(2):123.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riple Workshop Classroom of Applied Writing
FENG Ruch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 at University of Sanya ,Sanya 572022)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practical writing workshop, in view of the “short board”and “bottleneck”of the writing course, not only the immediat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writing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but also the two-way influence before and after class should be expanded, that is, to control the effect of pre-class and after-class learning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writing teaching and training.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from creative writing workshop, applied writing course can integrate pre-class, classroom and post-class writing training, adopt flexible curriculum form, establish triple workshop dynamic writing mode, and realize multi-level interac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educators and learners, learners and learners to promote writing ability.
Key Words :applied writing; teaching; workshop style;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 H19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0025(2019)03-55-06
收稿日期: 2019-07-22
作者简介: 冯汝常(1965-),男,河北人,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 本文是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大学应用写作工坊式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QJY13516046)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张江艳)
标签:应用写作论文; 教学论文; 工坊式论文; 探索论文;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