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_陈瑞云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_陈瑞云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第二中学 350300

摘 要:国家教育基础改革要求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教学模式到探究式模式,让学生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进行多元化学习。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创造,这不仅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过程,也是正确世界观形成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 探索 实践

高中化学是以科学为重要基础的学科,在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总共有八个模块,其中必修占两个模块,选修占六个模块。高中化学各种元素的学习,以及化学周期表的认知,增加了高中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吸引了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好奇。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实行高中化学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高中生会感觉化学很难学,学多了还很厌烦,尤其是在化学反应原理这一章节,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回头身后的人寥寥无几。相信很多学生都愿意在活跃气氛的课堂上学习,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两千多年的传承,在中华民族的教育上得到显著答案。如今的化学课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因为课程枯燥乏味而放弃化学,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应该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从而把握教学的内容深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时常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知道学生的爱好所在。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验,提高学习效率

化学是一门需要进行实验的学科,很多学生一直学习理论知识,甚至是连实验室的样子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真的是一种悲哀。而实验教学又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还可通过制作教学工具、教学模型、准备相关化学实验材料、组织化学相关知识竞赛、进行相关社会民意调查研究、做化学实验报告等等活动,让学生从心里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类活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同时也能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为学生增加实验课程,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取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开启探究式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

探究是什么?探究也可以说是发现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并获得解释,从而进行交流的有趣学习。俯瞰古今,很多成功的哲学家和文学家,都是从探究中得到学习。那么高中生的学习也理应参与到教学当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组,让学生讲述知识,进行提前预习,把课堂留给学生,老师只做补充和点拨。在相关探究教学中,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学生作为主要实践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究,发现新鲜的事物。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及把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做到既不能让学生在漫无边际中去探究,也不能对学生过多牵引。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不断互相交流中,使大家能够撞击出更多的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比较多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派小组代表的方式在全班汇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

四、通过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问题的出现是探究的前提。引出问题,就是需要教师根据要学习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的实际状况,开设一种易于学生快速进入状态的情景。或是通过一段视频一段音乐,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学生的一系列问题。然而很多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混乱,有的可能是已经学习过的,有的也可能是与本节课学习不太相关的,有的甚至可能是以后学习才能解决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与学生共同进行问题的整理,提出要探究的主要问题。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机器。已有的知识、思想、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实践、经历、体验过之后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而探究活动, 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的班级特点, 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勇于尝试,自己解决,体验感悟,获取感性认识的一个过程,并且通过与身边的伙伴、全班的同学及老师进行探讨交流,获得正确的认识。如何做好探究活动,首先要注重探究过程。例如通过“羧酸”为例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引入新课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提问探究,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各类色彩较为丰富的图片,拟定柠檬、青桃、青苹果等,然后让学生探究其关联性,大多数学生都能相找出其共性,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酸”,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探究其都含有同一物质——羧酸,这是教学吸引环节。在知识探究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知识提要,让学生能够掌握羧酸基本分类然后并举例说明,让学生群体之间开展积极讨论,并让学生自行设计简单的实验,能够对乙酸、碳酸等酸性强弱性进行检测,培养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潘平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初探[J].教学经纬,2009。

[2]王娟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0,(8)。

[3]谢忠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教师,2009,(10)。

论文作者:陈瑞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_陈瑞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