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论文_王咏 舒勇 刘晓玲

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论文_王咏 舒勇 刘晓玲

王咏 舒勇 刘晓玲(总参第四部合肥离职干部休养所 安徽合肥 230037)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与疾病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前来门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32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因素评分,同时进行血压、心率、血糖观测记录,进而分析评价通过心理咨询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和相关生命体征的影响。结果 (1)心理干预前后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恐惧、人际关系敏感、强迫观念等异常心理有显著改善,焦虑和抑郁减轻。(2)老年慢性病患者血压、心率、血糖指标与正常值差异减小。结论 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疾病治疗和血压、心率、血糖的控制。

【关键词】心理因素 老年慢性疾病 血压 心率 血糖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044-02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防御机制削弱,出现如血管硬化,血管壁斑块形成,血粘度增加等。同时他们担心自己的健康,对身体很敏感。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等方面有不安全感,孤独感较为普遍,对环境适应性较差,行动速度减慢。一部分老人对应激事件反应强烈,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特别是对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人,造成血压、心率、血糖等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心理因素是影响老人慢性病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而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老人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和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初步探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心理状况及其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老年慢性疾病患者32例,均为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来门诊的患者,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78-88,平均年龄(83+3)。由临床专科医师对这些已确诊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结合相应检查结果,并且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对照选取该32名老年慢性病患者来门诊就医并接受心理测评评估和心理咨询后的心理测评数据和血压、心率、血糖等相应检查数据。

1.2方法

1.2.1心理测评 对前来门诊的患者,在征得本人同意后进行随机测评,由调查者进行相应指导,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2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前后各相关心理因素评分,每个研究对象均独立完成心理测量表测量。通过心理访谈,结合典型症状进行分析,鉴别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两组的症状自评表分值比较(x-±s)份

因子心理干预前心理干预后t值p值

躯体化2.79±0.321.02±0.208.20<0.05

强迫2.10±0.520.92±0.219.53<0.05

人际关系1.21±0.331.03±0.400.81>0.05

抑郁2.86±0.541.52±0.227.33<0.05

焦虑2.85±0.431.40±0.409.41<0.05

敌对1.31±0.521.17±0.421.21>0.05

恐惧2.44±0.531.24±0.527.01<0.05

偏执1.79±0.421.60±0.364.31>0.05

神经质1.60±0.551.30±0.371.65>0.05

其他0.92±0.430.91±0.210.78>0.05

1.2.2观测记录老年慢性疾病相关典型症状和检查指标变化情况 血压、心率、血糖值变化情况,及出现头晕、心悸、气短、失眠等临床症状的频率和程度。

1.2.3由心理咨询师对32例病例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测评和通过心理访谈,确定有焦虑、抑郁等倾向的心理问题后,征得患者配合,根据来访老年慢性病患者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以及求助者中心疗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通过一个多月时间的心理疏导,大部分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测评显示结果恢复正常,抑郁、焦虑等情绪症状减轻,头晕、失眠、心悸临床症状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观测血压、心率,患有糖尿病患者观测血糖值并与进行心理干预前各项指标数值相比较。

2 结果

2.1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正常用药情况下,常出现头晕、失眠、心悸等临床症状和血压、心率、血糖异常,同时存在焦虑、抑郁、孤独等情绪倾向。通过对老年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和老年慢性疾病病理生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对心理咨询前后两组SCL-90测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偏执分值大部分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3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症状程度与焦虑、抑郁分数呈正相关。

2.2出现心理问题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通过有效心理咨询,相同药物治疗干预条件下,相关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血压、心率、血糖等指标与正常范围差距减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并存,其血压、心率、血糖值超出正常范围。而单纯依靠药物控制又加重肝肾负担。由于老年人身体各器官机能退化,胃肠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活动范围和运动强度受限。因此,在鼓励老人加强营养,科学合理饮食,进行适当锻炼的同时,还应关注老人精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取得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家属子女的配合,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精神心理上关心老年患者,为他们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对减少老年人心理压力,和老年慢性疾病的治疗都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由于老年人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普遍下降,在应激状态下,对于生活事件不良刺激适应性降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孤独等情绪,进而产生心理问题。有研究显示男性丧偶后,t淋巴细胞降低,这种情况持续很久使丧妻的男性容易生病。作为医务工作者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病人前来就诊,给予必要的检查和药物治疗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好的情绪,愉悦的心情可使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协调平衡,分泌有益的生化物质,提高免疫功能。而焦虑、抑郁、孤独等异常心理状况,很可能是导致老年慢性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疾病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其潜在的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研究。老年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导,加上自身的努力,改正错误的认知、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老年慢性疾病治疗效果的提高,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46.

[2]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 [M].北京:民族出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18.

论文作者:王咏 舒勇 刘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3

标签:;  ;  ;  ;  ;  ;  ;  ;  

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论文_王咏 舒勇 刘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