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_经济增长论文

上海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_经济增长论文

上海经济增长动力转变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上海论文,动力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发展包括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个方面。经济增长的数量反映在产出的规模上,即以GDP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率。 其质量方面则是指投入产出比的上升、经济结构的优化、国际竞争力的增强等综合因素。自90年代以来,上海已连续7年保持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 并于1997年首次实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这标志着上海已步入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尽管这些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上海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随着上海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加快上海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日益显得突出和紧迫。

一、上海经济增长对投资增长的依赖下降,增长质量的提高要求合理调整投资结构

90年代初,上海经济实行“重点突破”的战略,通过投资带动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1990至1994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199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227.08亿元,到了1994年猛增到1123.29亿元。 固定资产年增长率也随之同步递增,1990年为5.7%,1994年达到71.8%(其中1993年高达84.0%),同期GDP增长率相应达到了14%以上, 显示了典型的投资推动型经济特征。1994年以后由于受国家对投资的调控力度加大和外资流入减少的影响,上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大幅度回落,1995年为42.6%,到了1997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下降到1.3%。但投资增长率的降低并没有导致经济增长的大幅回落,1994—1997年的GDP增长率仍保持在12%以上。去年全市实现GDP 3688.2亿元,增长10.1%,而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67.45亿元, 仅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所有的这些数据表明上海经济增长质量在提高,经济增长对投资增长的依赖度显著下降,上海经济已摆脱过去简单的投资扩大型而转变为由市场拉动的增长模式。

随着过去遗留下来的住房拥挤、交通堵塞、基础设设施落后等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以及城市新型产业的兴起,上海90年代前期大规模的带有“历史还债”性的投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上海的投资已由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冲动逐渐理性,投资方向更加注重高新技术和企业的更新,投资速度减慢。同时,上海的固定资产年投资总额已近2000亿元,在这样的巨大的基数上,保持原有的增长速度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今后的几年里投资总额将保持相对的稳定。

在投资总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上海投资面临的首要任务便成了保持产业间的协调发展。90年代初,上海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较低。以1992年为例,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6%, 远低于第二产业的61%。这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来说是极不相称的,当时的上海市政府适时地作出决策,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到了1998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47.8%,短短的五年间, 增长了十多个百分点,速度是非常快的。但在第三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第二产业投资的增长却相对滞后,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断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二产业与上海经济总体上的协调同步发展。因此,在保持投资总规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调整投资结构,成为上海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资体制,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结构调整机制是其中的关键一步,使资源的投入按照资本收益大小在不同的产业间合理分布,同时淘汰其中落后的行业,实现各个产业高速协调的发展。

二、消费需求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要求全方位开拓国内市场

消费需求历来对上海国内生产总值贡献很大,自90年代起上海消费需求更是呈总体快速上升趋势,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证,1990年为333.86亿元,到了1998年达到1471.03亿元,年增长率均保持在11 %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长率。在需求增长的同时, 上海消费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原有的消费需求扩大。前些年, 由于房地产价格偏高及政策的不配套,房地产消费市场难以启动,近来,国家频频出台房改政策:以货币化分房代替福利性分房;启动房产二、三级市场带动一级市场;降低房屋建设的税收;兴建经济房等等,同时配以金融机构的按揭贷款,有效地刺激了房产市场需求。去年商品住宅销售958.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4%。(2)新的消费热点形成。 随着居民的收入提高,原有的消费结构已然发生了改变,已从注重“吃”、“穿”等实物性消费,转变为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消费,娱乐、教育、文化等服务性消费逐步成为上海居民消费的热点。仅以1998年9月份数据为例, 上海居民三项消费的人均支出为182.05元,增长2.6倍,高于全国1.7倍的增幅,相信随着居民收入的继续提高,此项消费将大幅增长,成为上海消费需求中的重要一项。

但是,上海毕竟不只是上海人的上海,而是全中国的上海,上海应该在服务全国的过程中开拓国内市场。上海面对着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的广大农村及内陆市场,因此,如何提高上海的服务质量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方面。去年中央作出了加强农村经济工作的决定,今年国家又将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消费的增长,再加上我国南方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后国家将投入大量的资金等众多特殊历史条件的聚合,那些原有的潜力很有可能被转化成现实,消费市场将变得十分巨大。我们应抓住这样得天独厚的机遇,服务全国,通过全国,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全方位的开拓国内市场。例如,建立以全国城市为中心,并辐射临近的广大农村地区的服务和销售网络,抓住全国消费市场扩大的机遇,提高服务质量,扩大上海产品的份额。再如,以资本运营的方式积极向外拓展,利用当地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及当地销售渠道等优势,并配以人才、技术、管理的服务,进一步扩大上海产品市场占有率。

相信随着上海消费需求高质量地增长以及服务全国的质量提高和规模的拓展,消费需求将日益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外贸出口增长及结构的优化是上海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

1992年随着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上海利用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和国际市场需求趋升的有利时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使上海外贸出口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即使去年在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外贸环境趋紧的形式下,全市出口总额仍为163.2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同时外贸出口呈现增长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第一,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势强劲,1997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29.8%,去年更是高达43.7%,高居各路出口企业之首。第二,外贸出口地区进一步拓展。在保持原有的亚洲市场的基础上,上海近年来积极拓展欧、美市场,并逐步取得了成效。去年在亚洲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口减少的情况下,本市对欧、美出口快速增长,有效地弥补了对亚洲出口的不足,使外贸出口依然呈现净增长。第三,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已从1992年的12%下降到2.8%,工业制成品从88%上升到97.2%, 其中尤以计算机零部件、船舶、电话、汽车零件为主的机电产品出口为优,出口比重从1995年的22.5%升至31.4%。第四,外贸出口更加规范化,通过几十年的积累,我国的外贸企业已形成了从出口报价、项目洽谈、利润结算到外汇保值等一系列规范的操作程序,为外贸出口的稳定提供保证。因此,本市的外贸出口已形成“出口主体的多元化”、“出口市场的扩大化”、“出口商品的高附加值化”、“出口程序的规范化”为特征的良好发展格局,外贸出口已成为与消费需求同样的另一推动上海经济增长的动力。

为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促进经济质量进一步提高,调整外贸结构成为了下一步的重点。(1)以高科技为依托, 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商品对技术含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海作为国际性的大城市理应跟上时代的潮流,目前,上海新的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正在进行,“高技术含量”是这次调整的重要特征。以信息产业为龙头,本市将重点发展一批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上海的产品也将随之更新替代。因此,今后上海应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增加这类产品的出口。(2)开拓国际服务贸易。80年代以来, 国际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乃至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近10年中,国际服务贸易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大大地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及现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展服务贸易有其特殊的条件,同时,由于上海市政府较早地认识到了开展服务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为此制定了发展规划,上海的服务贸易在20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与世界上先进的城市地区相比,我们服务贸易的广度与深度还很不够。因此,随着城市进一步开放,及科技的发展,上海应大力拓展服务贸易,使之成为上海外贸的新增长点。

综上,我们认为投资在上海经济增长的作用减弱,它的地位逐步由消费需求和外贸出口替代,并且这种趋势在今后几年的经济发展中会更加明显,这是上海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内在要求。把握时机,制定合理的政策,因势利导,相信一定能使上海经济在世纪之交跨入新的阶段。

标签:;  ;  ;  ;  ;  ;  

上海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_经济增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