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食品安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农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是食品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为培养有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道德的食品专业人才,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农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教学改革
引言
当前,追求更安全、更健康、更高品质的食物,是全球食品消费的主要趋势。人们对食物的期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更关注食品标签,在意自己吃到的食物是否干净、健康,对食品透明度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需要更多创新的方式来保障食品的高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在数字化的社交媒体时代,这也意味着当消费者要求了解更多关于食品相关的信息时,企业需要快速给出回应。
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人才需求现状
食品行业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需求与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行业。食品工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系列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的实施和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急需大量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人才。
2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以职业能力目标为主导确定知识目标,以岗位能力要求为选择课程内容标准,以项目为载体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根据专业知识技能、企业生产需求、社会责任等方面对食品专业人才的诉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为学生走向岗位后服务企业、回馈社会以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知识目标。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外食品法规体系、食品标准;学会食品毒理性、危险性的评价分析方法;熟悉生物因素、化学因素、新技术影响食品安全的基本内容与关键知识点;掌握各种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各类食品安全性检测及评价方法、各类食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2)能力目标。具备食品安全的评价能力,各类食品安全性检测、质量控制的技术和能力、构建各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的能力。(3)素质目标。具有质量意识、职业道德品质、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改善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
3.1调整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分为教师讲授和学生讲授。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和整体框架。如在食品安全篇中影响食品安全的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属于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是未来开展食品研究、品质控制、安全相关学习的基本原理,教师应重点讲述该部分内容。学生在学习完成这部分基础知识后,分组进行课后学习。对围绕热点问题,课下收集资料,制作PPT,并做汇报(7~10min)。在食品质量控制篇中,教师应介绍HACCP、GMP、SSOP相关关系,过程、重点以及如何应用。在学习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HACCP原理,制定罐头食品、饮料、焙烤食品、发酵食品、肉制品、乳制品等的HACCP,学生根据自己对某类食品的兴趣程度,分组选择一类食品,进行危害分析,整理成PPT,并进行课堂汇报。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没有参与汇报的小组在听取汇报的过程中,给参与汇报的小组评分,并给出评分理由并计入期末总成绩。教师最后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并结合整个学习和汇报过程给出评价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占总成绩1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仿真系统在“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教学中的效果
近2个学年来,“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的课堂教学,除了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技术、案例导向教学外,引进食品溯源仿真平台。该平台不但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增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对于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具有明显的优势。对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是课堂的到课率高,基本可达到99.0%以上;二是课堂纪律良好,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和实操训练中,大大降低了玩手机、讲话及睡觉的现象;三是经课后调查,90%以上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并支持新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学到的知识更贴近于真实的企业生产;四是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水平相当的考试题目,学生的平均总成绩有5分的提高,优秀率达20%以上,不及格率降低至0。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的改革必须与时俱进,紧跟企业先进管理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由于该系统作为仿真教学运行时间并不长,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如教师在授课前应经过系统的培训或者到食品企业进行相关的实操,当教师应用软件能力有限时会降低教学效果;如果把仿真软件作为单一的教学手段,课程结束后,如果学生长时间不接触相关领域,也会出现遗忘,必须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仿真平台的功能。
3.3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是继续采用好讲授法。多启发,将学科专业最新进展和前沿呈现在学生面前,讲清思路,引导学生思考。二是采用好研讨法。研讨由教师提出讨论题目、要点、阅读文献方法,然后学生准备,要注意引导所有学生都参与研讨。三是采取自学式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只需讲授课程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和技术,其他应用性内容则要求学生自行组织思考与完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四是重视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推进研究性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4重建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每个项目任务进行过程性考核,考核依据源于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将知识考核、能力考核、素质考核相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每一项目成果展示结束后,组织完成评价表的考核评分。课程评价方式上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而采取立体化评价;评价形式上改变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而采用过程评价方法。通过学生分组,作为食品安全小组成员进行模拟操作。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团队合作技术操作水平及实践报告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此次任务的表现有个清醒的认识,通过每一次任务来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改革教学方法意味着必须改变长期以来“教”的教学模式,并掌握一些并不熟悉的新教学技巧,但它“考验着教师的执行力、创新力”,教师没有理由不付出努力,肩负起改革教学方法的使命,为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晓燕,由璐,葛祎楠,郝东升,高海生.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32(02),6-11.
[2]王彦平,汤高奇,田洁,等工学结合模式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开发浅析[J].河南农业,2014(8):7-8.
[3]宋彦显,闵玉涛.《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中州大学学报,2013(5):115-117.
[4]褚洋洋,吕晓晶.《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食品安全导刊,2015(15):44.
[5]任秀娟,赵强,樊镇棣.《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5):163-164.◇
论文作者:卢强,宋超先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8
标签:食品安全论文; 食品论文; 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评价论文; 能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