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外周血论文_邵小菲,宫飞

(乳山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山东 乳山 264500)

【摘要】目的: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MIF、IL-17和IL-10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临床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2015年在威海市某三乙医院门诊或住院的73例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MIF、IL-17和IL-10水平,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的MIF、IL-17和IL-10均显著升高(P<0.05),肝癌患者外周血MIF水平与ALT、总胆红素呈正相关(P<0.05);肝癌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与总胆红素、总蛋白、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肝癌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与总胆红素、总蛋白、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MIF、IL-17和IL-10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肝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且可能作为慢性肝病治疗的新的靶点。

【关键词】肝癌;MIF;IL-17;IL-10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232-02

肝癌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严重威胁健康,对其肿瘤标志物及其基因的检测,将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2]。本研究通过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e-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e-10,IL-10)水平[3],探讨其临床意义以及与其他肝功能指标的临床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选取2010—2015年在威海市某三乙医院门诊和住院的73例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9.23±13.65岁;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4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8.50±15.30岁。两组研究对象均无其他器官严重疾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 MIF、IL-17和IL-10水平(美国RD 公司);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水平,采用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水平,试剂盒购自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4]。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软件,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组间的相关性分析,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结果

2.1 肝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MIF、IL-17和IL-10水平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癌患者外周血的MIF、IL-17和 IL-10均显著升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1。

表1 外周血MIF、IL-17 和 IL-10水平(x-±s,ng/ml)

注:* P<0.05

3.讨论

MIF是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一个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的移动可以被其抑制。近几年的研究认为,MIF可以诱导巨噬细胞分泌IL-8,IL-8通过趋化炎症细胞刺激释放大量的肌酸激酶而激活肝星状细胞,从而影响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IL-17参与了肝脏的损伤与再生过程,在肝脏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IL-10是一种强有力的炎症抑制因子,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因素[6-8]。

本研究显示,肝癌患者的外周血MIF、IL-17和IL-10水平较健康人均有显著升高,提示 这三种细胞因子均直接或间接参与肝癌的发病过程。同时,肝癌患者的外周血MIF、IL-17 和 IL-10水平与ALT、总蛋白、球蛋白等肝功能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肝癌患者MIF、IL-17 和 IL-10水平的变化与肝脏组织损害程度相关,也与肝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综上,外周血MIF、IL-17和IL-10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肝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9],并且可能作为慢性肝病治疗的新的靶点,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维维,王振猛,刘耀阳,等.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进展的关系[J].中华肿瘤杂志,2010,32 (10) :757-761.

[2] Liao R,Sun J,Wu H,et al.High expression of IL-17 and IL-17 RE associate with poor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 Exp Clin Cancer Res,2013,32(6):348-357.

[3]Yi Y,He HW,Wang JX,et al.The functional impairment of HCC-infiltrating T cells,partially mediated by regulatory T cells in a TGFβ-and IL-10-dependent manner[J].J Hepatol,2013,58(5):977-983.

[4]陈园生,梁晓峰,胡俊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与慢性感染自然史研究进展[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3):279-283.

[5]孙振球主编.医学统计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于晓辉,张方信,孙一彬,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及其对炎症活动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17(5):268-270.

[7]李晨,邢少军,段学章,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频率及血清IL-1β、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15(3):244-246.

[8]晁康,龚晓蓉,陈湖,等.Th17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免疫病理作用.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3):224-227.

[9]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2):81-89.

论文作者:邵小菲,宫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0

标签:;  ;  ;  ;  ;  ;  ;  ;  

肝癌患者外周血论文_邵小菲,宫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